课程大纲

    2022版人力资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9日 21:55    点击:[]

    人力资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程教学大纲 3

    2.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8

    3.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13

    4.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8

    5.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7

    6.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33

    7.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40

    8.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46

    9.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50

    10.《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57

    11.《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63

    12.《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69

    1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76

    14.《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82

    15.《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91

    16.《领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97

    17.《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大纲 102

    18.《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108

    19.《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115

    20.《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122

    21.《创业学》课程教学大纲 129

    22.《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135

    23.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42

    24.《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149

    25.《招聘与人才测评》课程教学大纲 155

    26.《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61

    27.《薪酬与福利》课程教学大纲 166

    28.《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72

    29.《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77

    30.《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85

    31.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91

    32.《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198

    3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04

    34.《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12

    35.《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219

    36.《周恩来人才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227

    37.《管理思想演变与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232

    38.《企业危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40

    39.《合同法》课程教学大纲 246

    40.《公司法》课程教学大纲 253

    41.《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大纲 259

    42.《人力资源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265

    43.《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270

    44.《专业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274

    45.《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278

    46.《学年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283

    47.《毕业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287

    48.《模拟面试》课程教学大纲 291

    49.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294

    50.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大纲 298

    51.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302

    52.无领导小组讨论》课程教学大纲 30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01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必修

    学分CREDIT

    0.5

    学时CONTACT HOURS

    8理论课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贾文红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必修课程。该课程讲授主要涉及专业、职业以及大学教育等层面相关人知识,具体包括高等教育的特点与高等学校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概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员工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选择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员工全面认识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就业及上升通道,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增加员工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培养其专业兴趣,确立学习目标和掌握学习方法,更好地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了解大学教育与大员工活;

    2. 认识专业,对专业内容的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有所了解,减少四年大员工活的盲目性,更好地完成从中员工到大员工的过渡;

    3. 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主动求知;

    4. 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以及职业发展和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懂得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养的道理,学会做人做事;

    5. 员工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和提高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2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绪论

    课程目标

    24

    1.导论课程的学习目标

    2.学习导论课程的意义

    1.了解导论课程的学习目标

    2.重点掌握学习导论课程的意义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1

    课程思政元素:适应能力、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昨天和今天及,培养员工做好中员工到大学和的过渡准备,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主动求知;提高员工的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以及职业发展和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懂得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养的道理,学会做人做事;让员工明白大学就需要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和提高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高等教育的特点与高等学校的职能

    课程目标

    12

    1.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2.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3.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1.了解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2.重点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3.难点在于理解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概况

    课程目标

     24

    1.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划分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

    3.着重了解我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

    4.重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1.5

    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目标

     24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沿革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合格毕业生的基本素质

    5.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

    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沿革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合格毕业生的基本素质

    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

    5.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1.5

    课程思政元素:人民为中心、担当意识、职业素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了争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合格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让员工会学习、爱生活、懂专业,激发员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勇于担当的意识、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诉求。

    5. 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选择

    课程目标

    2345

    1.学会学习

    2.学会成长

    3.学会选择

    1.了解学习环境和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面临的不同选择。

    2.重点掌握人力资源政管理专业学习方法,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3.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员工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终结性评价则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绪论

    课程目标24

    课后作业。

    课程成绩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讨论)、课程作业、课程考察。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15%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课堂提问(讨论)(15%

    根据课程相关的内容,拟定问题或讨论题,要求员工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进行3次分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并确定小组汇报人。从不参与课堂讨论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3.课程作业(30%

    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员工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结合所学内容,做到史论结合,体现出历史思维能力。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4.课程考察(40%

    本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考察。考察的形式可以是卷面考试或者提交课程论文一篇。课程论文的题目不限,内容与本课程相关。不参加课程考察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 高等教育的特点与高等学校的职能

    课程目标12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课程综合考察。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概况

    课程目标24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课程综合考察。

    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目标24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课程综合考察。

    5. 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选择

    课程目标234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课程综合考察。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2.主要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工商管理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专业门类目录(本科).

    3)威廉希尔亚洲版教务处.关于做好《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工作的意见.

    4)威廉希尔亚洲版法律政治与威廉希尔亚洲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

    5)王英杰等.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制订人:贾文红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227B0001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学分CREDIT

    1

    周数(WEEKS

    8

    学时CONTACT HOURS

    16

    先修课程PRE-COURSE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卢卫林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为学科必修课程,由基本理论、基本功能及OBE理念引导下的实务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文献概述、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图书文献的检索与利用、期刊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学位论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搜素引擎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学术论文写作及规范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与训练,使员工能够掌握文献及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员工更好地参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此外,依据学校关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员工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资料检索与写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初步掌握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知识,了解学术类文献信息的特点、分布及检索技巧,充分了解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资源及各类电子资源。

    2.逐步培养与提高员工检索、获取、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学习与研究。

    3.提高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技能,初步具备独立进行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的能力,为学术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4.了解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初步形成负责任地使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意识与观念,并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的深造打好基础。

    5.初步把握学术论文的特征、结构、形式,引导员工把握论文写作的基本环节、基本要求,提高论文写作能力。

    6.培养员工学术规范意识,提升学术道德水准,锻炼员工学术思维,提高学术审美水平。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H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H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第一讲

    文献概述

    课程目标12

    文献的概念、类型、基本特点、存储系统及获取途径

    使员工了解文献的概念、类型、基本特点、存储系统及获取途径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文献的概念、类型、基本特点、存储系统及获取途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二讲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12

    文献信息检索概念、类型、工具、方法、途径、步骤

    使员工了解文献信息检索概念、类型和工具,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概念、类型、工具、方法、途径、步骤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三讲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课程目标12

    图书文献的基本特征、适用范围、检索途径、获取方式

    使员工了解图书文献的基本特征、适用范围,掌握图书文献的检索途径、获取方式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图书文献的基本特征、适用范围、检索途径、获取方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四讲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课程目标12

    期刊论文的基本特征、适用范围、检索途径、获取方式

    使员工了解期刊文献的基本特征、适用范围,掌握期刊文献的检索途径、获取方式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期刊论文的基本特征、适用范围、检索途径、获取方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五讲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课程目标12

    学位论文的基本特征、适用范围、检索途径、获取方式

    使员工了解学位论文的基本特征、适用范围,掌握学位论文的检索途径、获取方式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位论文的基本特征、适用范围、检索途径、获取方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六讲

    搜素引擎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课程目标12

    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原理、百度高级检索技巧、网上管理类文献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使员工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原理,掌握百度高级检索技巧、网上管理类文献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原理、百度高级检索技巧、网上管理类文献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与技巧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七讲

    学术规范

    课程目标12

    版权保护的基本常识、学术规范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标

    使员工了解版权保护的基本常识、学术规范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标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版权保护的基本常识、学术规范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标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八讲

    学术论文写作

    课程目标12

    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基本要求、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写作注意事项、毕业论文的排版规则与要求

    使员工了解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基本要求,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毕业论文的排版规则与要求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基本要求、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写作注意事项、毕业论文的排版规则与要求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课题研讨情况、课余自习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第一讲

    文献概述

    课程目标12

    课堂提问交流

    检查训练实效

    课程成绩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出勤40%、课堂表现60%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40%,具体方案为:无故旷课一次扣分10%,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2.课堂表现60%,具体方案为:依据上课座位情况、专注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分五个级别给分,分别是60%55%50%45%40%

    第二讲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12

    课堂提问交流

    检查训练实效

    第三讲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课程目标12

    课堂提问交流

    检查训练实效

    第四讲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课程目标12

    课堂提问交流

    检查训练实效

    第五讲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课程目标12

    课堂提问交流

    检查训练实效

    第六讲

    搜素引擎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课程目标12

    课堂提问交流

    检查训练实效

    第七讲

    学术规范

    课程目标12

    课堂提问交流

    检查训练实效

    第八讲

    学术论文写作

    课程目标12

    课堂提问交流

    检查训练实效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2.主要参考书

     

                    制订人:卢卫林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统计学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04

    学分CREDIT

    2

    学时CONTACT HOURS

    32理论课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数理统计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刘辉

        二、课程目标

    《统计学》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全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员工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统计预测能力。培养员工的统计思想,提高员工的统计分析与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员工应该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理解统计学有关基本概念。理解各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及其种类,掌握统计分组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各种统计表,理解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各自作用与计算方法。掌握频数分布的编制方法,了解正态分布的分布特点并能较熟练进行应用。

    2、掌握反映集中趋势的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特点与作用、反映离散程度的各种变异指标的计算特点与作用;理解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变量总体与属性总体特征值的计算。

    3、掌握抽样分布的有关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概率或概率度的计算以及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和计算样本容量的理论和方法。明确假设检验和总体参数估计都是统计抽样中的科学方法,掌握检验的理论依据,熟练掌握总体参数的单侧、双侧检验以及z分布、F分布、t分布检验。

    4、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统计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区别相关与回归的各自分析作用与工作程序;理解单相关系数的由来,估计标准误差的意义及其计算;掌握单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对相关系数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初步掌握利用所拟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

    5、了解时间数列的几种分析方法,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和编制原则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时间数列各种水平指标、速度指标及平均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及应用;掌握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分析的意义和趋势分析的计算。

    6、了解目前国内外常见指数的编制方法;理解狭义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的概念、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掌握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掌握利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的工作方法,能够利用指数体系对总体的总量变动和总体平均数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支撑的课程目标

    1.掌握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定性分析和数理统计等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熟悉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1.1掌握管理学必备的数学相关、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这些知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课程目标12

    2.具备从事筹资和投资预测、决策分析、财务控制、理财规划、税务筹划、项目评估与策划、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2熟练的进行企业财务现状的调查,并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市场调研进行市场预测,并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具备较高的策划能力

    课程目标3456

    2.4熟练掌握会计、税法、审计等知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技巧

    3.具备较宽的学科视野,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3.3掌握统计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123456

    3.4拥有较强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 统计调查

    课程目标12

    1、统计调查方案

    2、调查的组织形式

    1、了解统计调查的方法

    2、把握统计调查的误差计 算方法

    1.课堂教学

    2.课后实践:分小组,并由教师安排,确定各小组的实验选题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坚持准则、诚实守信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2017年青海省三起统计造假案例讲解,培养员工的坚持统计准则和诚实守信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员工严谨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情操。

    2. 统计整理

    课程目标13

    1、统计整理的步骤

    2、统计资料的汇总

    1、了解统计调查的步骤

    2、能进行统计分组

    3、 把握统计资料的汇总方

    1.课堂教学

    2.课内外实践:各小组根据自身项目选题,展开相关广告市场调研,并进行汇报

    理论

    4学时

    +实践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尽职尽责,认真做好统计岗位工作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病人在医院的死亡人数比在家里的多事件讲解,让员工讨论如何抓住事物的根本,教育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善于深入分析、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岗位工作。

    3.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课程目标14

    1、绝对数

    2、相对数

    3、平均数

    4、变异指标

    1、了解绝对数与相对数

    2、熟悉平均数

    3、掌握变异指标

    课堂教学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实守信、爱国情怀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我国近年来的gdp动态数据比较分析,培养国家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4. 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课程目标15

    1、抽样误差

    2、参数估计

    3、抽样的设计

    1、把握抽样误差的计算

    2、熟悉参数估计的原理

    3、了解抽样设计

    1.课堂教学

    2.课内实践:围绕项目,员工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理论

    4学时

    +实践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树立正确的方法论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统计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管理层决策的风向标,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是关键。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养成良好的统计职业习惯。

    5. 相关与回归分析 

    课程目标15

    1、相关分析的测定

    2、回归分析的原理

    1、解相关关系的测定

    2、把握回归分析的计算原

    1.课堂教学

    2.课内实践:完成项目所需的设计,并进行展示、讨论、交流

    理论

    4学时

    +实践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案例吃死的人比饿死的多分析,融入坚持客观、提高技能的统计职业技能,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6. 统计分析

    课程目标15

    1、水平指标

    2、速度指标

    3、因素分析

    1、了解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2、把握动态数列的因素分析方法

    3、能够形成拥有可操作性的创意表现手稿

    1.课堂教学

    2.课内实践:围绕项目,员工进行方案的设计,并对其可操作性进行说明,教师给予点评

    理论

    4学时

    +实践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从变化中找到事物的规律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江苏省动态的历年GDP分析,让员工讨论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地区差异分析,教育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把握工作方法,认真做好统计岗位本职工作。

    7.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课程目标15

    1、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

    2、因素分析

    1、了解目前国内外常见指数的编制方法

    2、掌握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3、能够利用指数体系对总体的总量变动和总体平均数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1.课堂教学:教师通过一个案例,让员工掌握地区与企业综合统计指数编制方法。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宏观与基层统计服务意识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物价指数原理分析,让员工讨论物价指数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教育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充分发挥统计的动态数据分析的特长。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技能训练情况等。


    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进行综合考评;

    2)教学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项目的完成进行考评;

    3)教学目标34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和课堂小组讨论的成绩综合考评;

    4)教学目标5的达成度,通过课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5)教学目标6的达成度,通过课堂现场项目展示进行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课程实验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以此,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2.平时作业。作业分三次完成。成绩占总成绩的15%

    3.课程实验。要求各小组员工根据所分配的5个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报告和提供PPT的展示与答辩。课程实验与展示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

    4.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建议教材

      [1]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 主要参考书

     [1] 贾俊平,何晓群.统计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Terry L.Triola.初级统计学(第八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制订人:刘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Z004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管理学原理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学分CREDIT

    3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曼曼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必修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入门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是综合性、知识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它对管理类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和理论指导作用。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管理的基本内涵、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决策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以及创新职能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员工能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同时要求员工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把握管理活动内在规律,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同时,要求员工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能够进行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求员工反复体会管理理论与操作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具备管理意识、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从而获得个人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基本内容、基本原理、管理方法、管理体系等基础知识,建立对管理的科学认知;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理论派别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各种理论派别的观点,熟悉中西方管理思想及其特征,厘清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路径;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明确决策的定义与类型,学会在不同的决策环境下运用基本的决策方法制定决策;掌握不同的决策风格类型及其特点,使员工明白做决策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谨慎决策;同时在熟悉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掌握战略计划的制定过程,具备战略计划制定能力和决策能力。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组织机构的概念、形式、设计原则、设计路径,明确不同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和缺点。理解组织人员配置的实质,掌握人员配备的内容、原则、方法,能够根据组织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调整;

    5.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经典领导的主要观点,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关系,培养员工的组织领导能力;理解激励的本质,能对如何调节和引导人的行为发表不同观点,掌握不同人性假设下的不同激励方法;同时能够掌握沟通的相关理论,掌握冲突管理的策略,培养员工一定的沟通技巧。

    6.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控制的内涵、原则,理解不同的控制类型及其优缺点,掌握控制的过程。

    7.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创新的本质,掌握创新管理过程,理解创新与维持之间的相互关系,具备一定的组织创新和研发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H

    M

    M

    H

    M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L

    L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L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H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H

    M

    M

    M

    M

    M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绪论

    课程目标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学习意义与方法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对管理学有初步认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等;

    2.员工经过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管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方法;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敬业、诚信、友善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要求员工进行分组,自我管理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团队成员的每位员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业及团队合作精神、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到课率、课堂笔记、诚信考试等方面对员工进行严格要求。解决新生从高中升入大学的迷茫和懈怠,调高员工学习兴趣和自律意识。

    1.管理导论

    课程目标1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管理活动的全球化、信心化、市场化背景等;

    2.员工经过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工具;熟悉管理的概念和管理的本质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习近平总书记之国执政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员工总结管理概念时提出:现代管理大到国家治理,小到班级管理、企业管理,其理论基础是相通的,引入习总书记的治国执政理论,就是体现中国的文化自信,务实、求真、战略、担当、共事、为民、大国意识。从企业管理层面讲就是要紧密联系当下形势,如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科技发展等环境下,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精华,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不断进行探索。引导员工不断了解国家政策和国家发展现状。作为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作为当代青年员工,应情系国家,树立报国的爱国情怀,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同时融入青年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在全球化介绍中引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会在国际贸易中,利用自身优势,以保护环境、食品安全等为理由,采用相应的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外贸产品出口,通过时政实例引导员工就我国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维护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利益,全面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竞争力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员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怀。

    2.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课程目标12

    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流派、当代管理理论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掌握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等内容;

    2.员工经过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内容;了解组织趋同理论、企业再造理论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四个自信元素。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法治。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讲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核心精髓: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通过知识点讲解,使员工了解我国历史与文化及古代中国人智慧,引导员工从国学中学习东方管理智慧,提高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讲解,强化四个自信。培养员工价值取向,增强文化自信等。讲授管理理论时,突出法治对企业发展起着引领、规范和推动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员工对于依法治国理念的理解。同时,可借助人物故事等,展开员工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提高员工道德修养。

    3.决策与决策过程

    课程目标13

    决策及其任务、决策的类型与特征、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决策的概念、决策与计划的关系、决策的功能;了解决策的分类和特征;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决策的过程模型、影响因素和准则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优秀组织管理经验进课堂。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在讲决策时,强调实践是一种稀缺资源。在有限的工作或生活是建立,要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轻重缓急。员工通过课堂讨论,结合大员工活,分享其在生活、学习中具体是如何配置时间的。比较时间效率、通过讨论使员工懂得珍惜时间等稀缺资源,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大员工活。讲决策过程时: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决策为例,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方位审视和再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的奋斗历程与发展走向。

    4.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课程目标13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决策方法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掌握组织环境的分类,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理性决策、行为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的内涵;重点掌握决策方法等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创造精神、大胆探索、不甘落后、奋勇争先。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带着员工了解和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在企业发展机遇分析时,需要更多地去了解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内容,增强员工的爱国情怀、创造精神等。用SWOT分析法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提高员工自我认知,避免随波逐流和生活盲目性。激发员工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品质。

    5.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课程目标13

    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决策追踪与调整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计划的本质、类型、作用和编制过程;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熟练掌握目标管理、PDCA循环、预算管理等计划方法;掌握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内涵、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爱国、自由、民主、团结、梦想、奋斗;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在介绍目标这个知识点时,结合十九大报告,分析中国奋斗目标的确定--“两个一百年,结合中国一带一路,分析计划的特征和本质。也可以结合国家重大计划案例,如经济计划,国家规划,使员工了解国情,提高社会责任感。

    结合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有目的的引导员工,用计划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如通过你有没有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你有没有大学的学习计划”“你有没有人生规划等问题引导员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同时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角度向员工讲明,计划对于大员工涯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员工对自己大学学习生活进行思考和规划,进而制定和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达到引导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解放员工思想,让其培养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6.组织设计

    课程目标14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组织结构、组织整合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和原则等;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重点掌握组织结构的概念、形式和演变趋势;掌握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整合、层级整合、直线与参谋整合。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5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英雄情怀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在组织的纵向设计--权责设计时,引入党的组织管理经验,如三湾改编、九龙治水,十九大国家调整等案例,强调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员工了解党史,培养员工积极探索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课堂讨论:绘制学校的组织结构图并提出改进建议。

    7.人员配备

    课程目标14

    人员配备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原则、人员选聘、人事考核、人员的培训与发展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重点掌握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的技巧与方法;具备一定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方案设计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在招聘,面试的教学环节中,围绕责任担当精神,分层设计与讨论,多种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启发员工。如在模拟器也招聘中,通过分析著名的跨国公司的选人理念,如微软,欧莱雅,福特等,模拟招聘场景,引导员工注重品德操行的考核,求职动机,个人价值观,团队协助意识,抗挫折能力,责任担当意识是核心品质,员工经过教学,实践模拟,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探索求职正真正心态的方式,技巧,特别是血色会难过在招聘会现场感受体会中谈及个人找工作的困惑,分享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以工匠精神为例,引发员工思考企业中,员工绩效考核和培训的重心,从而提高个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修养。

    8.领导的一般理论

    课程目标15

    领导的内涵与特征、领导与领导者、领导与被领导者、领导与情境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权力的来源和领导三要素;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重点掌握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权变领导理论;了解领导者团队理论、角色理论,文化背景与领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大胆创新,敢于创造的改革创新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时代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介绍中外优秀企业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能量的教学案例)改革开放后,中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践行了社会主义道德观,他们发挥了企业家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自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讲述人性假设和领导方式时,正面引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自然地让员工懂得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9.激励

    课程目标15

    激励基础、激励理论、激励方法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理解人的行为过程及特定、人性假设和激励机理;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重点掌握行为基础理论、过程激励理论、行为强化理论;了解激励方法,具备不同管理实践中激励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5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以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为主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结合当十九大提出的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讨论打过年代大员工自我实现需求是什么?如何提高血色会难过积极性?如何制定班级激励计划?如果是老师你怎么管理好员工?可结合激励理论,要求员工小组讨论。帮助员工调整努力方向,从而更好的实现为人类服务的违法目标和理想。

    10.沟通

    课程目标15

    沟通与沟通类型、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冲突及其管理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沟通的内涵、功能、过程、类型和渠道;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重点掌握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路径;掌握冲突的内涵,培养一定的组织冲突管理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承担责任的家庭美德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在有效沟通的讲解中,引入案例分析,帮助员工提高沟通技巧,如少年周恩来的诚信故事等,教育员工懂得诚信、友善、沉默是金、多听少说等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提高员工的沟通技巧。

    11.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课程目标16

    控制的内涵与原则、控制的类型、控制的过程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控制的内涵、系统和原则;了解控制的分类;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控制的过程的标准制定、绩效衡量、分析与纠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追求进步,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案例讨论(引入一正一反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某些企业因质量控制和质量控制中的食物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体现控制职能的重要性,提炼出隐含其中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另外,从某些企业因质量控制不严格,甚至恶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案例中,可以提炼出诚信、道德、责任与担当的精神,对员工进行教育,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12.创新原理

    课程目标17

    组织管理的创新职能、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管理创新的内涵、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内在规定性;了解创新的分类;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尝试设计、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创新的动力来源、创新管理决策、实施创新领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情怀;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用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在技术创新中,结合中国科技发展现状与国际差距可以激发员工的爱国热情。如2018年发生的中兴事件是国内的专家和政府部门认识到芯片领域我国际的差距,这种差距可能存在于其他的行业领域。如果正确认识这种差距并将其转化为奋发图强的动力,对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和进步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中国高铁建设的举世公认、互联网技术的异军突起、中国的造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两字技术和海洋深潜深度的不断刷新等等,增强员工的民族自信心。在管理创新讲解中,通过田忌赛马等案例分析,教育员工懂得思维创新的重要性。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教师堂课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 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案例研讨或读书笔记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绪论

    课程目标1

    考试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参与(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出勤(10%)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总分为100分,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3次数者,取消本门课考核资格;请假超过3次以上者,从第4次开始每次扣10分,扣完为止;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2.课堂参与(讨论)(10%)课堂讨论形式为员工小组讨论,给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10%,从不参与讨论者,成绩为零。3.课后作业(20%)作业共提交2次,作业包括课后论述题和案例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作业雷同处理办法:相互完全雷同的,作业全不予批解,返回重做新题。

    4.期末考试(6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60%

    1.管理导论

    课程目标1

    考试

    2.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课程目标12

    考试

    3.决策与决策过程

    课程目标13

    课后作业;考试

    4.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课程目标13

    课后作业;考试

    5.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课程目标13

    课后作业;考试

    6.组织设计

    课程目标14

    课后作业;考试

    7.人员配备

    课程目标14

    课后作业;考试

    8.领导的一般理论

    课程目标15

    课后作业;考试

    9.激励

    课程目标15

    课后作业;考试

    10.沟通

    课程目标15

    课后作业;考试

    11.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课程目标16

    考试

    12.创新原理

    课程目标17

    考试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马工程《管理学》编写组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主要参考书

    1.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陈传明,周小虎主编. 管理学原理 (2).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3.罗  珉主编. 管理学原理. 科学出版社,2016

    4.周三多,陈传明主编.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年。

    5.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主编. 管理学(第11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制订人:王曼曼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05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学分CREDIT

    3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李小聪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理念、主要理论、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以及该学科的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是围绕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培训等核心问题,系统地学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技术与方法,使员工能了解当今最新的管理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核心理念、常用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才观念;提高员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人的组织、协调、激励等能力,从而有效地指导将来的工作,并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增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特点与规律,对当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明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绩效管理原理、理论,把握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趋势,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做准备;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分析、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等各模块知识、技能,能够解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问题导向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L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课程目标124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人力资源发展历程、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等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知道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区别;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原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演变过程;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责任感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核心概念梳理,让员工明白人力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激发员工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人力资源发展演变过程梳理,让员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的影响,并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分析

    课程目标124

    战略管理过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理解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之间的关系;掌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分析组织战略对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帮助企业建立能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人力资源战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精神、价值观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介绍,让员工体会价值观对组织战略及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组织战略对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分析,引导员工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激发员工学习兴趣。

    职位分析与岗位评价

    课程目标34

    岗位分析基础知识、岗位分析信息收集方法、职位描述、任职资格、岗位评价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知道岗位分析、岗位评价、职位描述、任职资格相关概念内容;掌握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工作说明书规范;灵活运用岗位分析信息收集方法;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独立完成某岗位工作说明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爱岗敬业、公正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工作描述介绍,帮助员工认识公司内部不同的岗位,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工作分析信息收集,引导员工求真务实、公平客观的搜集跟岗位相关的信息,加深对岗位的认识。

    人力资源招聘:招募、甄选、面试

    课程目标34

    人力资源招募、候选人来源、求职申请表设计、员工甄选、面试基本类型、影响面试效果的若干错误、设计和实施有效面试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人力资源招募、甄选、面试的内涵;招募甄选面试的操作流程;重点掌握面试的类型及方法,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效面试;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分析影响面试的因素,发现面试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8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爱岗敬业、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人员招募与甄选,帮助员工认识公司内部不同的岗位,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面试过程,引导员工求真务实、公平客观的遴选与岗位相匹配的合适人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员遴选的重要标准之一。

    员工培训与开发

    课程目标34

    新员工入职引导、新员工培训流程、实施培训方案、实施管理技能开发计划、培训效果评估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知道新员工培训流程、内容;理解新员工入职引导的重要性;掌握新员工培训系统;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根据员工需要,帮助企业开展不同类型员工培训工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责任感使命感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岗位规范等作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绩效管理与评价

    课程目标34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基础、绩效管理技术、绩效评价中的问题、绩效评价面谈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厘清绩效、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相关内涵;掌握绩效评价方法及使用范围;掌握绩效反馈及面谈的方法;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在管理实践中,灵活运用三种绩效考核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8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精神、爱岗敬业、公正、责任感使命感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环节,引导员工对不同岗位进行分析,科学公正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评价环节,引导员工注重以人为本,客观公正进行考核;对于不同岗位考核要突破陈规,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创新评价方案。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课程目标34

    职业生涯及其相关内容、职业生涯影响因素、职业生涯管理、员工生命周期职业生涯管理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厘清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管理等相关内涵、理解职业生涯影响因素;掌握职业选择理论;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帮助组织员工建立不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责任感使命感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介绍,让员工明白要想取得职业发展成功需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心怀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员工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

    薪酬管理

    课程目标34

    确定薪酬水平的基本要素、薪酬体系构建、不同类型员工薪酬模式构建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厘清与薪酬相关的概念;理解影响薪酬水平的要素;掌握基于3P的薪酬模式设计方法;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帮助组织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模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岗敬业、公正、责任感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援引案例,介绍不同薪酬模式,让员工思考不同薪酬模式下的薪酬要素,让员工明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责任大小等薪酬要素的价值,让员工感受薪酬激励的魅力。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124

    人力资源管理现实困境

    HR三支柱模式探讨、中国HR三支柱莫斯及其设计理念、HR三支柱管理实践

    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困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新技术、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终身学习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介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困境,引导员工思考,并结合中国企业发展实际,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课程目标12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5%),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态度端正、课堂表现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加5分;2.实践项目(35%),安排2-3次实践项目,提交2-3次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每个实践项目满分100分,最后取平均分。3.期末考试(50%),实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总分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分析

    课程目标12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1份案例分析报告

    职位分析与岗位评价

    课程目标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人力资源招聘:招募、甄选、面试

    课程目标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员工培训与开发

    课程目标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绩效管理与评价

    课程目标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1份案例分析报告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课程目标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薪酬管理

    课程目标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1份案例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12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1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2.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2.主要参考书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原书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4.()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5.()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7.张正堂.HR三支柱.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制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  05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06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组织行为学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学分CREDIT

    3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迎冬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交叉应用性学科,该门学科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研究组织情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组织情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对组织情境下人的行为进行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从而有效实现组织预期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可以系统建立分析组织情境中员工行为的框架,能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理解并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去解决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员工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好地控制和引导员工行为,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果,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员工能够了解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理解组织组织行为学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规律;熟悉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相关心理学实验,自觉将其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掌握个体态度、价值观、动机、情绪等相关理论,深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一般状态;熟悉群体对个体的相关影响。理解领导、沟通、组织文化、组织学习和组织变革等组织行为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通过中国文化情境下本土化研究,结合中国式管理行为,加深入力资源管理专业员工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理解与感悟。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激发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巩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相关基础理论。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前沿。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关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组织行为问题,熟悉管理中的组织行为问题,具备较强的组织、激励、领导能力。

    5.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组织行为学有关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具有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员招聘、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7.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H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M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L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组织行为学绪论

    课程目标125

    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变革

    组织行为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关系,了解组织行为学学科发展与演变。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文献阅读和案例解读,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结合专业特点,基本掌握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思考、不断创新、科学严谨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组织行为学概述,引导员工讨论管理学管理、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关系,培养员工系统思考能力;通过讲述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式、实验研究、实地研究、调查研究等基本操作流程,了解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研究精神。

    个体心理与行为

    课程目标234

    认知与决策

    价值观与态度

    能力

    人格

    情绪与压力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认知的基本内涵,了解认知失调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决策基本类型,了解个体认知与决策的关系。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价值观和人格的形成过程,了解价值观和人格的关系,了解人格测验相关工具,能够将人格测验工具运用到员工招聘、选拔和培训中。

    3.员工通过课堂讨论,了解情绪和态度的基本内涵,掌握员工满意度测验测量维度。能够通过情绪管理、压力管理,能够运用到企业管理实务中的员工帮扶计划。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9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理心与同情心、高尚动机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述相关概念的内涵、实质即形成心理机制,让员工从职业、地位、角色等角度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讲述,增强员工对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在与他人合作和沟通过程中,保持高尚纯洁的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激励

    课程目标3467

    动机与激励基本概念

    激励的需要理论

    激励的过程理论

    综合激励理论

    中国文化情境下的激励实践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了解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能够从需要和动机层面分析企业中员工工作行为。

    2.员工通过课堂讨论,掌握古典动机理论和现代动机理论,了解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关知识,熟悉激励的五种模式,能够将激励模式运用到员工关系管理中,尤其是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模块中。

    3.员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国文化基本逻辑,理解中国式管理行为,将动机理论与激励理论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9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高尚动机、系统思考、热爱文化、民族自豪感、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动机和激励理论讲解,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高尚的工作价值观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通过比较不同的激励理论,培养员工系统思考和批判能力。通过讲解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员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用企业案例分析的方法,培养员工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能力。

    群体心理与行为

    课程目标2346

    群体相关概念

    群体发展的过程

    群体结构行为特征

    群体冲突与管理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群体的基本概念,知道群体发展的过程,掌握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了解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发展的影响及以如何引导非正式组织促进正式组织发展。

    2.了解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冲突等实验研究和对企业管理的启发。掌握群体对个体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群体促进、减少社会惰化、避免群体思维、独立判断精神、积极合作、合理竞争、建设性冲突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群体及构成要素,引导员工在未来工作中积极发挥群体的正向作用,避免群体的负向效应,尤其是社会惰化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案例解析,让员工能够形成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弱化群体思维对组织的伤害。

    通过合作和竞争表现形式和类型等知识讲解,引导员工树立积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进行合理有序的竞争态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能够正确面对冲突,引导员工树立建设性冲突意识和减少破坏性冲突行为。

    团队管理、领导与沟通

    课程目标

    3467

    团队的基本特征与类型

    团队的过程管理

    领导风格的基本类型

    经典领导理论

    团队沟通的障碍与克服

    中国文化情境下的团队领导与管理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团队的基本特征与类型、领导风格基本类型和沟通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员工通过基本理论学习,能够判断出组织中的团队类型、沟通的基本要件。

    2.员工通过课堂讨论,了解管理的过程管理、经典领导理论和团队沟通的障碍类型,员工通过理论学习,能够掌握团队的过程管理基本技巧和克服团队沟通存在的障碍,具备团队管理的基本素质。

    3.员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团队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理解团队评价相关维度的基本内涵,能够通过团队效能诊断分析。同时,员工需掌握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如何成为合格团队成员的基本技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高尚人格、杰出品质、感情充沛、人际关系和谐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述领导理论和行为表现,让员工懂得高尚人格和杰出品质是人际吸引的内在的驱动力;通过讲述团队管理的基本内涵、特点和影响因素,让员工知晓感情充沛和恰当的情感交流对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团队沟通过程中,恰当的沟通方式、渠道、环境和对象等因素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组织文化与变革

    课程目标

    267

    组织文化与变革概述

    组织文化的分类与测量

    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型

    组织文化建设基本路径

    组织变革阻力与克服

    1. 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案例分析,了解企业文化基本分类与测量,了解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型,能够判断企业文化基本类型,能够对组织变革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

    2.结合管理学、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与知识,能够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分析组织变革存在的阻力,以及掌握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系统思考、不畏困难、敢于创新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相关知识,让员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总结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路径,培养员工系统思考能力。企业变革存在诸多阻力和所处环境复杂变化,引导员工树立不畏困难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课程目标

    357

    个人-组织锲合度

    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策略

    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

    心理契约

    组织公民行为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了解个人-组织锲合度、组织社会化的相关内涵,员工通过基本概念学习,能够自行调适和引导员工调适个人与组织的锲合度及相关策略。

    2.员工通过课堂讨论,了解组织认同、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基本内涵,掌握概念的测量工具,员工能够能够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解决员工关系管理中存在的离职倾向、工作满意度等相关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组织公民行为、助人为乐、诚德厚爱、集体主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助人行为内容和产生原因,引导员工树立助人为乐的学习和工作意识,进而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组织公民行为,同时,在了解心理契约的基础上,培养员工面对实际和勇于承担责任意识。从组织认同和组织承诺角度促进员工形成员工诚德厚爱的个人品质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组织行为学绪论

    课程目标125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5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及课堂表现(1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连续缺勤达5次,取消本门课程成绩。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课后作业(10%),布置2次开放性题目,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创新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

    3.课程论文(10%),通过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员工完成1篇专业学术论文的质量来评价,满分100分。评价标准为:论文选题新颖、适度,研究意义,研究方案与研究方法;论文内容完整性,论证逻辑性和层次性;论文格式规范。

    4.小组讨论(10%),在个体和群体层面,选择恰当主题(自选题目和命题题目),严格规范小组分组、调研、汇报和教师总结流程,小组讨论成绩员工根据实际情况赋分,原则上小组内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控制在10%以上。

    4.期末考试(60%)。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衡量,满分100分。考题在涵盖认知、理解、综合分析和应用等方面内容,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比例。综合分析和应用的内容所占比重不少于50%。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未达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个体心理与行为

    课程目标234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课后作业

    动机与激励

    课程目标3467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课程论文

    群体心理与行为

    课程目标2346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课后作业

    团队管理、领导与沟通

    课程目标

    3467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小组讨论

    组织文化与变革

    课程目标

    267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课程目标

    357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组织行为学)马工程教材编写组,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主要参考书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2.张德.组织行为学(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3.陈春花.组织行为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制订人:王迎冬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02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微观经济学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学分CREDIT

    3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杨春洪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以价格分析为核心,通过对家庭、企业等经济个体行为的分析,探讨市场体系的运行规律和作用,研究市场竞争行为以及改善市场运行的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员工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强化和拓展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手段。注重培养员工的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由经济问题导致的相关社会问题,使员工能够融会贯通并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解释和分析经济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进行思考;提高和增强员工观察经济现象、分级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使员工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社会工作。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深刻认识微观经济学的实质,明晰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了解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

    2.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

    3.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4.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通过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分析来说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说明市场经济如何调节社会经济的,具备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5.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备运用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传导给员工,使员工更好的掌握经济学理论,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H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导论

    课程目标126

    1.经济学内涵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理解经济学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课堂讲授

    2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思想,使员工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经济学思想产生兴趣。通过视频短片方式展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引发员工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引导员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均衡价格

    课程目标

    346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2.需求曲线

    3.供给曲线

    4.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5.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理解并掌握供求规律以及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课堂讲授

    5

    课程思政元素:以人为本,民族自豪感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讲解均衡价格运用时,阐述政府对农业实施均衡价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对生活必需品实行限制价格体现了以人为本。通过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使员工深刻体会中国政府这40多年的努力以及生活的巨大变化。

    弹性理论

    课程目标

    2345

    1.需求弹性

    2.供给弹性

    3.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把握弹性理论的原理和运用,学会各种弹性的计算。

    1.课堂讲授

    2. 课堂讨论

    3.课程论文

    5

    效用理论

    课程目标

    23456

    1.效用论概述

    2.基数效用论

    3.序数效用论

    4.不确定性和风险

    掌握消费理论的内容与研究方法,并能用来分析消费行为。

    1.课堂讲授

    2.案例教学

    5

    课程思政元素:正确的消费观,秩序意识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勿要盲目攀比,坚持理性消费,适度消费,通过对高铁霸座、广场舞扰民等现象的剖析引导员工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大员工。

    生产函数

    课程目标23456

    1.厂商

    2.生产函数

    3.短期生产函数

    4.长期生产函数

    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即厂商作为经济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1.课堂讲授

    2.案例教学

    3.课堂讨论

    4.课程论文

    4

    课程思政元素:大局观,责任担当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员工讨论企业追求生产利润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摩擦,经济高速生产和经济结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激发员工主动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意识。

    成本理论

    课程目标23456

    1.成本的概念

    2.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3.短期成本曲线

    4.长期成本曲线

    掌握厂商的生产成本的变动规律,理解成本曲线的相互关系以及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的关系。

    1.课堂讲授

    2.案例教学

    4

    课程思政元素:可持续发展;诚信教育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当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时,切不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生产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降低成本的行为要予以坚决抵制,对员工进行诚信教育。

    完全竞争市场

    课程目标235

    1.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长期供给线

    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能通过对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供给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1.课堂讲授

    2.案例教学

    5

    不完全竞争市场

    课程目标23456

    1.垄断

    2.垄断竞争

    3.寡头

    4.不同市场的比较

    弄懂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对各类市场的经济效率进行比较,重点把握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1.课堂讲授

    2.课程论文

    5

    课程思政元素:科技兴国,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结合华为的5G之路,培养员工科技兴国,科研报国的精神;把握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理解政府所进行的反垄断制度设计是为了让企业在一个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实现利益最大化。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课程目标23456

    1.分配论概述

    2.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

    3.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

    4.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5.分配公平程度的衡量

    掌握要素需求者和供给者为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决定的要素价格决定原则,能运用基尼系数和洛伦斯曲线衡量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

    课堂讲授

    4

    课程思政元素:均衡发展,大局观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市场调配的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下,中国政府强调均衡发展,采取各种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引导员工深刻理解政府政策。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课程目标23456

    1.一般均衡

    2.经济效率

    3.帕累托最优条件

    4.社会福利函数

    5.效率与公平

    掌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和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经济效率应具备的条件。

    课堂讲授

    3

    课程思政元素:制度自信、爱国主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结合党的工作报告,启发员工从整个市场体系去了解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从全局角度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源得到更高效的配置;结合全国各省医疗支援湖北、医疗物资24小时连轴生产、各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案例,引导员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博弈论初步

    课程目标2345

    1.博弈论概述

    2.纯策略均衡

    3.混合策略均衡

    4.动态博弈

    掌握博弈论的一般原理,重点把握纳什均衡、混合策略均衡与纯策略均衡的区别。

    1.课堂讲授

    2.案例教学

    2

    微观经济政策

    课程目标23456

    1.垄断

    2.外部影响

    3.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了解市场失灵的概念,弄清市场失灵的原因,重点是加深对矫正市场失灵的各种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1.课堂讲授

    2.案例教学

    4

    课程思政元素:民族自豪感、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结合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帮助员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实行的微观经济政策要服从发展生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基本需要,既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率,也要避免财富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技能训练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均衡价格

    课程目标

    346

    提交书面作业1份;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考勤、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考勤,占课程总评成绩的10%。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考勤成绩,满勤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除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分,事假一次扣1分。2.平时考核包括书面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活动参与等,占总成绩的20%3.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弹性理论

    课程目标

    2345

    提交书面作业1

    生产函数

    课程目标23456

    提交书面作业1

    成本理论

    课程目标23456

    提交书面作业1

    完全竞争市场

    课程目标235

    提交书面作业1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主要参考书

    1.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曼昆(美).《微观经济学》(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美).《经济学》(第十九版).商务印书馆,2016.

    4.刘厚俊.《现代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制订人:杨春洪、吴霖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03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宏观经济学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学科必修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理论学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杨春红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专业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它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和扩展、前沿课题讨论三大部分。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等。通过学习,要求员工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熟悉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国民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方法和手段,帮助员工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作出正确选择,也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掌握宏观经济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

    2.熟悉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国民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依据、方法和手段。

    3.帮助员工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

    4.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后续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的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5.培养员工在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历程,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及员工个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贡献,引导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H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课程目标1234

    1.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

    2. 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3. 失业及其衡量

    4. 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1.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

    课堂教学

    理论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富强、爱国、责任担当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1970-2012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的变化,对员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大国崛起,了解和学习中国经济要实现大国经济的地位,大员工应尽的责任和担当,激发员工努力学习的热情。

    2.国民收入的决定:短期经济模型

    课程目标1234

    1.收入支出模型

    2.IS-LM模型

    3.AD-AS模型

    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掌握均衡产出、部门经济、乘数、IS曲线、LM曲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应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应用

    课堂教学

    理论

    30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在讲授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时候,要让员工理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问题时,要有批判精神,不能拿来主义,要结合中国实际,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经济发展助力。

    3.宏观经济政策

    课程目标1234

    1.失业、通货膨胀

    2.宏观经济政策

    了解失业的类型和失业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原因和经济效应;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和政策含义。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掌握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方法;

    课堂教学

    理论

    1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族自豪感;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国庆小长假、二胎政策、中国大妈到日本抢电饭锅、马桶盖等中国案例,说明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让员工明白我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培养员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政府康疫的国际比较以及中国政府在解决大员工就业、恢复经济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员工的民族自豪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技能训练情况等。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课程目标1234

    1.出勤、课堂提问及讨论

    2.书面作业3

    3.期末闭卷考试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加上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学期总评成绩的20%,具体包括出勤和课堂表现、3次书面作业。其中:出勤及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40%。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将在平时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2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3次作业占平时成绩的60%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课程目标1234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课程目标1234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课程目标1234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课程目标1234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

    课程目标1234

    宏观经济政策

    课程目标1234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9月第二版。

    2.高鸿业 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月出版)

    2.主要参考书

     1. N•格里高利曼昆 著,《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月出版)

     2.斯蒂芬·D·威廉森,著,《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月出版)

    制订人:杨春红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Z054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会计学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理论课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蒋苏娅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员工具有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财务管理分析和财务核算能力。该课程主要内容包含: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账户的设置与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其要求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经济业务实际,概括说明资金筹集业务、资金循环与周转业务、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等业务的核算方法。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熟练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内容,了解会计的对象、任务。

    2.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了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重点掌握复式记帐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借贷记帐法进行帐务处理。

    3.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4.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基本内容,熟练掌握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内容;

    5.理解帐簿的意义及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作用,掌握帐簿的设置和登记方法及错帐更正方法。

    6.掌握财产清查的内容、方法及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理解会计核算程序及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7.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意义、种类及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编制方法,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意义、作用及编制方法,掌握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8.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掌握我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和内容,培养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课程

    目标8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4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总论

    课程目标1

    1.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2.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3.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4.会计方法

    1.掌握会计的对象和会计六要素;

    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3.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书阅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职业诚信,诚信诫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会计概念和会计基本原则的讲解,让员工明确人人讲求诚信是社会系统良好运作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市场经济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诚信诫勉是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属于个人价值观在会计执业中的具体表现,使员工领悟到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成为一个遵守诚信原则的人。

    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课程目标25

    1.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重点理解会计六大要素的深刻含义;

    2.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特征与分类;

    3.灵活运用会计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作业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

    实验

    2学时

    3. 会计科目与账户

    课程目标2

    1.会计科目

    2.会计账户

    1. 掌握会计科目的含义以及会计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

    2. 熟悉账户的设置必要性、账户的基本结构以及账户的分类方法;

    3.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内实践:会计数字的书写,会计科目的实际运用。

    理论

    2学时

    +

    实验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家国情怀,社会责任。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会计要素细化为报表项目,报表项目再细化为会计科目,通过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讲解,引导员工了解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家庭的资产、负债、消费等宝贵数据,读懂中国、读懂自己。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激励大员工爱国爱党爱人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4.借贷记帐法

    课程目标28

    1. 借贷记账法记帐符号

    2. 借贷记账法记帐规则

    3. 借贷记账法帐户结构

    4.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

    说明与要求

    1. 熟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2. 掌握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

    3. 灵活运用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讨论、作业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内实践:原始凭证的收集。

    理论

    4学时

    +

    实验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借贷记帐法演变与发展介绍,引导员工传承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全新的视野进行会计理论探索和研究,让员工进一步学习、了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课程目标378

    1. 筹资业务核算,购进业务的核算

    2. 生产业务的核算

    3. 销售业务的核算

    4.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1.掌握借贷记账法在购进业务的核算应用;

    2. 熟悉运用生产业务的核算;

    3.掌握销售业务的核算应用;

    4.理解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讨论、作业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内实践:会计流程,案例讨论。

    理论

    6学时

    +

    实验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岗敬业,制度自信。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结合会计案例培养员工诚信理念,坚持职业道德。通过对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必须对会计业务精通,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大局意识、诚实守信社会道德,爱岗敬业、诚信友善。

    6.财产清查

    课程目标68

    1.财清查的意义,作用,财产清查的种类,方法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方法及清查时应办理的手续;

    2.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3. 熟悉把握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讨论、作业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内实践:银行余款调节表编制。

    理论

    4学时

    +

    实验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严守底线,干净做人。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结合国有资产流失、行贿受贿案例,引导员工要保护国家财产,做人要正直,面对经济事项的处理要公平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7.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课程目标78

    1.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2.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4.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

    1.掌握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2.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3.了解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讨论、作业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

    实验

    2学时

    8.帐户分类

    课程目标2345

    1.账户分类的主要标志 

    2.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3.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1.了解和掌握账户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账户按其经济内容的分类,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

    3.掌握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主人翁意识,科学精神。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会计工作离不开目标,同样人生也离不开目标的。今天努力读书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塑造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用科学精神培育其责任、使命和担当。

    9.会计凭证

    课程目标478

    1.原始凭证

    2.记账凭证

    3.会计凭证的传递

    1.了解会计凭证的含义和种类;

    2.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3.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4.熟悉会计凭证的传递及保管的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讨论、作业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内实践: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帐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理论

    2学时

    +

    实验

    6学时

    10.会计账簿

    课程目标478

    1.会计账簿设置

    2.会计账簿的登记

    3. 登记账簿规则

    1.能够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

    2.熟悉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

    3.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讨论、作业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内实践:

    凭证、帐簿的装订

    理论

    2学时

    +

    实验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国家进步、社会风尚。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引导员工国家进步对每个人前途息息相关。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人们在社会道德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大员工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促进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教育活动等,引领社会风尚。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1.会计报表

    课程目标78

    1.会计报告作用、意义

    2.资产负债表

    3.利润表

    4.财务报表的报送、汇总和审批

    1.理解会计报表的概念、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

    2.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

    3.了解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外的其他报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讨论、作业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内实践:会计报表的编制

    理论

    4学时

    +

    实验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意识、积极就业政策。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课程会计报表编制,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让员工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向员工介绍该专业目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激励员工提前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技能训练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总论

    课程目标1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30%。每学期要求员工完成课后作业,并至少上交3次;考勤按学校本学期的相关规定执行。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期末考试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70%

    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课程目标25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3.会计科目与账户

    课程目标2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4.借贷记帐法

    课程目标28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5.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课程目标378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6.财产清查

    课程目标68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7.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课程目标78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8.帐户分类

    课程目标2345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9.会计凭证

    课程目标478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10.会计账簿

    课程目标478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11.会计报表

    课程目标78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蒋苏娅,徐宏峰.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4.

    2.主要参考书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3.陈良华.会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制订人:蒋苏娅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55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财务管理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理论课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基础会计学

    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翁旻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专业的课程,课程安排32学时。本课程以企业资本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本筹集、资本投放和收益分配为框架,重点阐述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讲解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等方法,一般讲述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同时对一些特殊融资、投资及特殊情况下的财务管理也进行了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员工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员工综合运用财务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进一步巩固财务管理理论和基本原理、会计学等财务管理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基本方法,熟悉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3.具备从事筹资和投资预测、决策分析、财务控制、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4.加强战略性策划思维训练,并以此为指导,形成一定的财务战略策划能力。

    5.具备较宽的学科视野,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6.掌握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开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8.引导员工全面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各种财政经济政策,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以及爱国情怀积极的传递给员工,培养员工守规则,讲诚信的意识。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

    6

    课程

    目标

    7

    课程目标

    8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4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4

     

    H

     

     

     

     

     

    L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3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 财务管理总论

    目标课程1 8

    1.企业与企业财务管理

    2财务管理的目标

    3财务管理的环节

    1 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初步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理论

    2理解财务管理的环节,同时了解国际财务管理的最新理论

    课堂教学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嵌入大局意识思政元素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财务管理的概念及特征讲解,使员工明白大局意识是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从而将大局观念嵌入员工思想意识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注意交际沟通协调能力培养。

    2 财务管理基础

    目标课程156,8

    1 时间价值

    2 风险报酬

    3 成本形态分析

    1 掌握复利的定义,理解终值现值的定义,掌握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2 掌握衡量风险的计算公式, 理解风险和报仇的函数关系,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区分成本的不同形态,掌握不同成本形态的计算方法

    1课堂教学

    2 课内外实践:通过案例和计算机软件练习练习公式

    理论

    6学时

    +实践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嵌入储蓄理财与风险意识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作为经济人,要懂得用钱生钱的道理,要有节约意识,养成储蓄习惯,推迟消费,科学理财,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充分实现资金时间价值,使资金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獲取最大价值。关注理财渠道与方式,评估风险,拒绝各种高风险网贷,谨防受当受骗。

    3 预算管理

    目标课程3

    1 预算管理概述

    2 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3 预算编制

    4 预算执行与考核

    1 了解预算的定义,掌握预算的编制方法

    2 理解预算的考核,能够运用方法对预算的执行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1 课堂教学

    2 课内外实践:案例讨论企业预算编制和考核。

    理论

    2学时+

    实践

    4学时

    4 筹资管理

      目标课程356,8

    1 企业筹资概述

    2 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3 股权性资金的筹集

    4 债权性资金的筹集

    5 混合性资金的筹集

    6资本成本

    7杠杆分析

    8 资本结构

    1 了解筹资的定义, 方式和方法

    2 理解预算企业筹资的需求量,能够计算企业外部资金需求量

    3 掌握股权和债券的定义,以及区别,掌握各自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成本。

    4 掌握营业杠杆,财务杠杆和综合杠杆的计算公式

    5 掌握资本结构的狭义定义,理解最优资本结构的计算

    1课堂教学

    2 课内外实践:案例讨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

    理论

    6学时

    +实践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嵌入诚信守法,成本节约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作为青年员工,一定要诚信守法,筹资时要对筹资方式慎重分析,比较资金成本的高低与风险的大小,成本太高的筹资千万使不得,非法网贷、黑贷会使我们的人生坠入深渊。

    5 投资管理

    目标课程3,4,56,8

    1 投资管理概述

    2 投资决策中的现金流量

    3 投资决策指标

    4 投资决策指标的运用

    5 风险投资决策

    6 证券投资管理

    7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管理

    1 掌握投资的现金流计算方法

    2 掌握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和评价

    3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及投资

    1课堂教学

    2 课内外实践:案例讨论和计算企业投资决策。

    理论

    4学时

    +实践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嵌入创新创业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证券投资要注意风险,认真估值和选股,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慎重理财

    6营运资金管理

    目标课程23,6

    1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2 流动资产管理

    3 流动负债管理

    1 理解营运资金的狭义定义

    2 掌握现金,存货的成本分析,理解成本分析和最优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3 理解应收账款的收账政策

    1课堂教学

    2 课内外实践:案例讨论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

    理论

    4学时

    +实践

    4学时

    7 收入与分配管理

    目标课程236,8

    1 收入分配管理概述

    2收入管理

    1 理解收入的定义, 理解分配的定义

    2 掌握分配的先后顺序

    3 掌握股利分配理论和企业进行股利分配的原则

    1课堂教学

    2 课内外实践:案例讨论企业如何选择股利分配理论。

    理论

    2学时

    +实践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嵌入公平、公正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结合企业利润分配案例,引导员工做人要正直,面对经济事项的处理要公平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8 财务分析与评价

    目标课程246,7

    1 财务分析概述

    2 基本的财务报表

    3 上市公司基本财务分析4 企业综合绩效分析

    1 理解财务分析的定义,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掌握企业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法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

    3 理解如何评价企业绩效。

    1课堂教学

    2 课内外实践:案例讨论企业财务评价和绩效分析。

    理论

    4学时

    +实践

    4学时

    9 财务管理专题

    目标课程1456,7,8

    1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2国际财务管理

    3破产财务管理

    1理解企业并购定义和并购类型

    2理解国际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3 了解企业破产清偿的先后顺序

    课堂教学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嵌入理想与人生目标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目标,同样人生也离不开目标的。因为人无目标,就无努力方向;人生的目标不同,努力的程度不一样,从而激发青年员工树立远大理想,制定人生各阶段的奋斗目标,为理想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技能训练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 财务管理总论

    目标课程18

    1)教学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进行综合考评;

    2)教学目标23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和课堂小组讨论的成绩综合考评;

    3)教学目标的4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进行考评;

    4)教学目标67的达成度通过课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和作业,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平时出勤占总成绩10%

    2.课堂讨论和作业。本课程需要大量课后练习以及课堂练习。讨论课成绩和作业占总成绩的10%

    3.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80%

    2 财务管理基础

    目标课程156,8

    3 预算管理

    目标课程3

    4 筹资管理

    目标课程356,8

    5 投资管理

    目标课程3,4,56,8

    6营运资金管理

    目标课程23,6

    7 收入与分配管理

    目标课程236,8

    8 财务分析与评价

    目标课程246,7

    9 财务管理专题

    目标课程1456,7 8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建议教材

    郑小平、许凤群等 编著,《财务管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01

    2. 主要参考书

    1.王化成,黎来芳,佟岩编著,《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1

    2.王华,王征 编著,《财务管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08

    3刘辉,夏仕亮 编著,《财务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04

     

    制订人:翁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56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战略管理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学分CREDIT

    2.5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郑少芳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必修课,主要讲授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主要涉及战略管理概述、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公司战略选择、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战略控制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案例实践,使员工正确理解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理论的同时,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现状、问题及其改革完善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以提高员工企业战略分析的综合素质,使其初步具备解决企业战略规划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理解战略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为实现其战略目标,实施跨职能决策的一门艺术与科学,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2.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与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时刻关注企业战略发展的新动向。

    3.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去提升自身竞争力,运用战略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4.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运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知识,能深入分析企业实践中缺乏社会责任的现象,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时刻把自己放在企业管理者的位置上去思考与处理课程中的问题,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5.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公司战略和经营单位竞争战略制定与选择的方法,以及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从而具备战略思维、战略洞察力、战略决策与运作能力,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为日后从事综合管理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6.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结合互联网背景,知晓平台盈利模式,理解新经济形态,从而提高互联网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L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M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M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战略管理

    导论

    课程目标1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

    战略管理的特点和性质

    战略管理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理论演进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能够掌握战略管理的本质、重要性和特点。

    2. 员工通过课堂讲授,能够理解战略管理者的构成和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员工的战略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民族精神、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科学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特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中国优秀企业战略发展案例分析,使员工理解战略管理的主要框架和相关理论知识,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企业外部

    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12

    外部环境分析概述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产业竞争性分析

    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

    1.员工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方法和宏观环境分析方法。

    2.员工通过课堂教授和案例分析,能够运用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分析企业经营的行业环境;会根据相关理论绘制企业战略集团图。

    3.员工通过课堂教学和学习,学会观察和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制思维、法律义务、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外部环境分析方法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中政治、法律、社会、技术等因素的分析以及行业环境分析,使员工掌握外部环境分析的方法,增强员工的政治、法律意识,体会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环境变化。

    企业内部

    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123

    企业资源分析

    企业能力分析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的方法

    1. 员工通过课堂教授,能够理解企业的资源分类及企业资源分析过程。

    2.员工通过自主学习和案例分析,掌握企业核心能力的判断标准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方法。

    3.员工能够运用内部分析方法,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中国价值、勇于创新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企业资源分析、核心能力分析及培养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典型中国企业案例分析,使员工理解企业资源的分类及分析过程,掌握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使员工学以致用,积极发掘自身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

    企业社会责任与战略目标

    课程目标14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使命的内容和表述

    战略目标的含义和构成

    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和原则

    1.员工经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的学习,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能深入分析企业实践中缺乏社会责任的原因,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员工经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能够掌握企业使命的内容和战略目标的制定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选取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的典型案例,使员工掌握社会责任的内容和误区,理解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的制定,增强员工的民族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公司层战略

    课程目标125

    成长型战略的分类

    密集型成长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

    横向一体化战略

    相关多元化战略

    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1.员工通过课堂教授、案例分析等学习环节,掌握密集型成长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和横向一体化的战略利益和战略风险。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等学习环节,能结合企业实践对企业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进行评析。

    3.员工经过本章的综合学习,能结合企业实践设计一份战略策划方案。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6学时+实践10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工匠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密集性发展战略、一体化和多元化战略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国内外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战略发展案例分析,使员工掌握公司层战略的主要内容,培养员工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具备一定的战略策划能力。

    公司发展战略的发展方式

    课程目标125

    并购的分类与模式

    战略联盟内涵、动因及风险

    1.员工通过课堂教授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理解企业并购的分类和模式。

    2.员工通过案例教学,能运用战略联盟相关理论,分析企业联盟形成和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经营单位的竞争战略

    课程目标15

    低成本战略

    差异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

    1.员工经过案例教学、课堂讲授等教学环节的学习,掌握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等竞争战略的战略利益、战略风险和适用条件。

    2.能运用本章理论为特定企业实践制定一份发展战略方案,提高员工的战略管理素养,为日后从事综合管理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实践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制思维、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选取国内外典型案例,对其竞争战略进行深入分析,使员工理解并掌握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创新思维,具备一定的战略素养。

    企业国际化战略

    课程目标1245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企业一般国际竞争战略的选择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1.员工经过课堂讲授,理解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因素分析、企业一般国际竞争战略的选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因素。

    3.员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及特点、国际战略联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奋斗精神、创新意识、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使员工掌握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相关理论,凸显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力量,培养员工勇于奋斗和创新的精神。

    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

    课程目标15

    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组织结构设计的随机制宜理论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组织结构类型的选择

    1.员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环节的学习,理解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组织结构设计的随机制宜理论、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2.能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的组织结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平台战略

    课程目标6

    平台的内涵与形式

    平台盈利模式

    1.员工经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的学习,掌握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战略发展的新趋势。

    2.员工能结合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提高创业思维和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敢于创造、勇于创新、中国力量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平台形式及盈利模式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剖析国内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及发展历程,使员工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最新理论知识,提高员工的互联网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战略管理导论

    课程目标1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参与、方案设计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与课堂表现(1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连续缺勤达3次,取消本门课程成绩。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课后作业(10%)。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案例或者开放式题目作为课后作业,由每位员工在课下完成纸质版作业作为课程考评依据。未经思考,作业抄袭者,重新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否则此项成绩为零。

    3.方案设计(20%)。此部分为小组作业,要求各小组员工根据所选择调研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搜集信息、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小组汇报。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方案设计 (ppt中应阐述小组分工),教师对每个小组汇报给予点评。

    4.期末考试(6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

    12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

    123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企业社会责任与战略目标

    课程目标

    14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课后作业

    公司层战略

    课程目标

    125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实地调研、方案设计

    公司发展战略的发展方式

    课程目标

    125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经营单位的竞争战略

    课程目标

    15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方案设计

    企业国际化战略

    课程目标

    1245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

    课程目标

    15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平台战略

    课程目标6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杨锡怀,王江主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主要参考书

    1.王方华,吕巍主编.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2. 迈克尔·波特著. 陈丽芳译. 竞争战略,中信出版社,2014.           

    3. 查尔斯·希尔等著.薛有志,李国栋译.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第十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制订人:郑少芳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60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必修课

    学分CREDIT

    2.5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16

    先修课程PRE-COURSE

       大学数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迎冬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社会调查是一种研究社会现象的工具,它可使社会现象的研究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促进社会研究的进步;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包括三大技术性内容:社会调查表的设计,抽样技术,数据资料的处理技术。通过对调查研究方法的把握使员工学会透过个别现象深入地认识总体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的理论研究、课题选题与方案设计、问卷设计、抽样设计、文献研究、实地研究以及调查报告撰写等内容。

    教学目标在于掌握调查技术的程序,以及程序中各环节的技术问题;掌握调查技术的方法论问题,即技术的理论问题;掌握调查技术的适用条件,即技术的限制因素问题。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员工可以全面的理解和社会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经验,并能够系统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招聘与选拔、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方法,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员工学术研究和工作调查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员工的理论视野,培养员工运用所学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知识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调查研究的目的、方法体系和相关理论,能够根据不同调查课题设计不同的调查方案,培养员工创造精神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系统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步骤、注意问题,能够根据不同调查课题有针对性设计不同调查问卷,培养员工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抽样、文献法、试验法等不同调查研究方法,能够根据不同调查课题确定不同资料收集方法。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资料的整理原则和步骤,形成一定的资料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5.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调查报告的特点与结构,了解调查报告的撰写要点,能够独立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培养员工大胆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

    6.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进一步巩固统计学相关知识,培养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能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L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L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H

    H

    H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社会调查的导论

    课程目标12

    社会调查的对象、目的与作用

    社会调查的题材、方法论体系与一般步骤

    社会调查的相关理论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能够了解社会调查的对象、作用和一般调查步骤。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社会调查的相关理论,能够辨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并了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基本研究过程。

    3.员工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社会调查的理论研究及其层次,熟悉理论的构成要素,了解理论构建与理论检验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社会调查对象、目的和社会调查过程需要一定的体力、脑力和智力,通过社会调查案例让员工理解社会调查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艰苦不懈的作风,知晓社会调查本身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

    社会调查课题的选题与方案设计

    课程目标13

    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

    社会调查课题的方案设计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社会调查的概念、重要性,了解相关概念内涵及其部分概念测量的维度,掌握概念测量维度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社会调查的研究问题及其来源,掌握社会调查的选题标准,了解研究问题明确化的主要标准,培养对调查课题的可行性研究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遵守法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社会调查选题标准、方案设计,让员工知晓社会调查选题需要在遵守法律前提下进行,社会研究需要具有道德性,严禁从事违反法律规定、社会公德和置业道德的社会研究。

    问卷设计研究

    课程目标26

    问卷的分类

    问卷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意义

    问卷的结构与问题的编制

    问卷设计的注意因素探究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调查问卷的分类及概念,了解应用型调查问卷和学术型问卷的主要区别。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掌握问卷设计的原则、步骤、结构设计、问卷编制。员工能够通过研究概念的分解与测量,培养编制问卷的技能。

    3.员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调查问卷的优缺点,掌握问卷调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偏差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奉献社会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问卷调查设计内容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严禁从事非法调查和调查用于非法活动。调查数据使用需按承诺使用,研究出卖、盗用、篡改调查原始数据,问卷调查结果用于科学研究和奉献社会,让员工严格遵守社会调查的科学精神。

    抽样调查研究

    课程目标36

    抽样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抽样的概念、类型。

    2.掌握抽样的原理和程序,能够区分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以及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适用的范围。

    3.员工通过课堂讨论,了解不同抽样类型,重点掌握概念抽样方法,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段抽样的优缺点以及使用条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思考、求真务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员工通过学习和掌握抽样调查的五种类型及其适用范围,了解不同抽样类型在抽样调查中的作用,学习系统思考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掌握样本规模与样本误差关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调查作风。

    社会调查其他主要方法研究

    课程目标36

    文献研究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文献法的内涵、优缺点,掌握文献法的操作步骤。主要了解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区别以及适用条件。

    2.了解实验法的内涵、优缺点,掌握实验法的操作步骤。了解实验研究的注意事项和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3.员工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了解观实地的内涵、优缺点,掌握观察法和无结构访谈方法的关键操作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大胆创造、勇于创新、坚韧不拔、锐意进取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了解不同的研究方式,培养员工在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大胆创造、用于创新的精神,也需要细心谨慎、坚韧不拔的容错能力,需要持之以恒和锐意进取的耐力。

    定量资料分析

    课程目标46

    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单变量分析

    双变量分析

    多变量分析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资料整理的内涵及意义。掌握资料整理的原则。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堂讨论,重点掌握资料整理的方法及步骤、资料录入相关软件的注意事项。

    3.员工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的原理以及适用条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和维护法律、遵守学术道德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定量资料分析以统计学和高等数学为基础,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影响分析结果,实事求是和诚实守信的研究品格和遵守学术道德的研究底线是大员工从事社会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定性资料分析

    课程目标4

    定性资料及其形式

    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性质

    定性资料的整理

    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定性资料分析的主要特点(来源多样性、形式无规范性、不同阶段变异性和涵义丰富性)掌握定性资料分析及其主要形式,能够判断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性质。

    2.员工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了解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在分析程序和技术标准化、开始点、社会理论关系、分析方式和所用工具等方面差别。

    3.掌握定性资料分析的连续接近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叙述分析法等方法适用条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信仰马克思主义、热爱祖国、遵守和维护法律、遵守学术道德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定性资料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适切性以政治立场坚定为前提,研究没有国界但是作者有国界,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和诚实守信的研究品格和遵守学术道德的研究底线是大员工从事社会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SPSS使用基础与数据文件管理

    课程目标56

    SPSS进行数据分析步骤

    SPSS数据的录入与编辑

    数据预处理

    1.员工通过教师上机操作演示和讲解,了解SPSS的基本操作步骤,掌握数据录入和编辑步骤。

    2.员工通过上机操作,熟练掌握SPSS数据排序、查找重复个案、变量计算、数据选取、计数、分类汇总、数据分组、数据预处理的其他功能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实验室上机操作

    实验4学时

    SPSS基本统计分析

    课程目标56

    描述性分析

    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

    1.员工通过教师上机操作演示和讲解,掌握频数分析、基本描述性分析、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以及多选项分析和比率分析。

    2.员工通过上机操作,熟练操作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两配对样本t检验。

    3.了解单样本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多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和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实验室上机操作

    实验4学时

    SPSS方差分析与信效度分析

    课程目标

    456

    方差分析

    信度检验

    效度检验

    1.员工通过教师上机操作演示和讲解,了解方差分析适用条件,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操作方法。

    2.员工通过上机操作,了解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研究需要选择恰当的检验方法,掌握问卷调查的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能够区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论文范文分析;

    教学手段:实验室上机操作

    实验4学时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课程目标456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1.员工通过教师上机操作演示和讲解,能够对双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掌握绘制散点图和相关系数的解读方法。了解线性回归回归分析和回归模型,掌握线性回归的基本操作和数据解读方法。

    2.员工通过上机操作,了解聚类分析的一般问题,能够对数据进行2层聚类和Means聚类。

    3.员工通过上机操作,了解因子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和掌握因子分析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论文范文分析;

    教学手段:实验室上机操作

    实验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和维护法律、遵守学术道德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定量资料分析以统计学和高等数学为基础,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影响分析结果,实事求是和诚实守信的研究品格和遵守学术道德的研究底线是大员工从事社会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调查报告的撰写研究

    课程目标56

    调查报告的类型、特点与结构

    调查报告撰写的一般步骤

    调查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研究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调查报告的类型、特点与撰写一般步骤。

    2.掌握调查报告的结构:导言、方法、结果、讨论等环节的主要内容,掌握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和附录的写作规范。通过对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训练,培养员工具备一定的应用型、学术型调查报告的撰写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自己的国家、创造精神、公平正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调查报告撰写以爱自己的国家为前提,通过定量报告和定性报告展示和分析,培养员工对报告创作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坚持客观公正的写作立场,让员工深刻体会社会调查研究造福于社会,惠泽于人民。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社会调查的导论

    课程目标1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程项目及展示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及课堂表现(1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连续缺勤达3次,取消本门课程成绩。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课后作业(10%),布置1次开放性或应用性题目,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为依据,作业满分为100分。

    3.课程项目及展示(20%),要求各小组员工根据所分配的社会调查项目搜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汇报展示,评价标准为:项目推进进度、项目资料搜集渠道、项目资料收集与整理情况、报告内容完整性,论证逻辑性和层次性;汇报展示的质量、语言表达、师生互动等。每位同学得分依据其在组内贡献,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浮动,但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不得小于15%

    4.期末考试(6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试卷应用题型和开放题型分数占比不低于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社会调查课题的选题与方案设计

    课程目标1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问卷设计研究

    课程目标26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课后作业

    抽样调查研究

    课程目标36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社会调查其他主要方法研究

    课程目标36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定量资料分析

    课程目标46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

    定性资料分析

    课程目标4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调查项目

    SPSS使用基础与数据文件管理

    课程目标56

    考试、上机操作、出勤、平时表现

    SPSS基本统计分析

    课程目标56

    考试、上机操作、出勤、平时表现

    SPSS方差分析与信效度分析

    课程目标

    456

    考试、上机操作、出勤、平时表现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课程目标456

    考试、上机操作、出勤、平时表现

    调查报告的撰写研究

    课程目标5

    考试、出勤、平时表现、调查报告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2.主要参考书

    1.王高飞.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6

    2.汤秀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制订人:王迎冬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08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卢卫林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为学科选修课程,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前沿理论及OBE理念引导下的实务四个部分组成。信息系统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被公司管理者广泛地应用,并有助于实现卓越的运营、研发新产品和服务、改善决策等,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技术和应用。本课程以管理为出发点,分别从管理、应用等视角来剖析管理信息系统。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激发社会责任感。

    2.巩固行政学原理和管理学原理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

    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前沿。

    4.全面理解和把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况、规律,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懂得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5.理解如何正确实施管理战略以及如何正确利用管理信息系统选择合适的效能考评方法。

    6.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第一讲

    当今全球商业中的信息系统

    课程目标12357

    1.信息系统如何改变商业,为何它们在当今业务运营和管理中如此重要

    2.什么是信息系统?它如何工作?什么是它的管理、组织和技术构件?为什么确保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具有真正价值的互补性资产如此重要

    3.学习信息系统需要什么样的学术规则?这些学术规则如何帮助理解信息系统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当今全球商业中的信息系统的概况。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提高员工的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经验。

    第二讲

    全球电子商务与合作

    课程目标1234567

    1.什么是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如何与信息系统产生关系的

    2.信息系统的类型

    3.为什么协作和社会化系统如此重要?它们使用什么技术

    4.企业信息系统职能的角色是什么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全球电子商务与合作情况。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中国道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治理体系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层面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激发员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心、制度自信心,以及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诉求。

    第三讲

    信息系统、组织与战略

    课程目标1234567

    1.管理者需要知道成功建设和使用信息系统的组织的特性是什么

    2.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是什么

    3.波特的竞争力模型、价值链模型、协同效应、核心竞争力以及网络经济学如何帮助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竞争战略

    3.4战略信息系统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组织与战略相关情况与理论。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人民为中心、担当意识、职业素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勇于担当的意识、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诉求。

    第四讲

    信息系统中的商业伦理和社会问题

    课程目标1234567

    1.信息系统会引发哪些商业伦理、社会和政治问题

    2. 信息社会的商业伦理

    3. 为什么现代信息系统技术和互联网对个人隐私与知识产权保护而言是挑战

    4. 信息系统如何影响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日常生活质量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中的商业伦理和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政治导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激发员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五讲

    IT基础设施与新兴技术

    课程目标1234567

    1.什么是IT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演变的阶段和驱动力是什么

    2.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3.计算机硬件平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当前计算机软件平台的状态和趋势是什么

    5.管理IT基础设施的挑战和问题是什么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懂得IT基础设施与新兴技术。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远大理想、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树立远大理想,拓展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第六讲

    商务智能基础: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课程目标1234567

    1.在传统文件环境下,管理数据资源的问题是什么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能力是什么?为什么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此强大

    3.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和决策能力,从数据库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和技术有哪些

    4.为什么信息政策、数据管理、数据质量保证对管理企业数据资源非常重要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懂得商务智能基础: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责任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责任意识,拓展员工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第七讲

    通信、互联网和无线技术

    课程目标1234567

    1.通信网络和关键网络技术的主要组件是什么

    2.网络的不同类型是什么

    3.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如何工作?它们如何支持沟通和电子商务

    4.无线网络、通信和互联网接入的主要技术和标准是什么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通信、互联网和无线技术。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制度自信、责任意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制度自信、责任意识,以及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拓展激发员工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第八讲

    信息系统安全

    课程目标1234567

    1. 为什么信息系统容易受到破坏,容易出错和被滥用

    2. 什么是安全与控制的商业价值

    3. 什么是安全与控制组织框架的组件

    4. 保护信息资源最重要的工具和技术是什么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的理论和技巧。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拓展员工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第九讲

    实现运营优化和客户亲密:企业应用

    课程目标1234567

    1.企业系统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运营卓越

    2.供应链管理系统如何协调计划、生产和物流配送

    3.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如何帮助企业提高客户亲密度

    4. 企业应用的挑战是什么?企业应用如何利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实现运营优化和客户亲密的企业应用理论与技巧。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领导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拓展员工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课题研讨情况、课余自习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第一讲

    当今全球商业中的信息系统

    课程目标1235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20%、课堂表现20%、第一次面试30%、第二次面试30%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20%,具体方案为:无故旷课一次扣分5%,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2.课堂表现20%,具体方案为:依据上课座位情况、专注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分四个级别给分,分别是20%15%10%5%3.第一次面试30%,具体方案为:学校期中教学期间,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对员工逐一面试,依据员工对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情况分四个级别给分,分别是30%25%20%15%10%4.第二次面试30%,具体方案为:课程教学结束后,利用课堂时间对员工逐一面试,依据员工对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情况分四个级别给分,分别是30%25%20%15%10%

    第二讲

    全球电子商务与合作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三讲

    信息系统、组织与战略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四讲

    信息系统中的商业伦理和社会问题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五讲

    IT基础设施与新兴技术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六讲

    商务智能基础: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七讲

    通信、互联网和无线技术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八讲

    信息系统安全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九讲

    实现运营优化和客户亲密:企业应用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马工程教材。

    2[]肯尼斯 C. 劳顿(Kenneth C. Laudon) 简 P. 劳顿(Jane P),黄丽华译. 管理信息系统(原书第15).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主要参考书

    1)石新玲. 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许晶华.管理信息系统。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制订人:卢卫林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Z013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秘书理论与实务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等基础课程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武庆荣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秘书理论与实务》是培养员工具备必要的秘书理论、秘书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秘书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学科选修课程。

    《秘书理论与实务》主要讲授秘书、秘书部门与秘书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联系秘书工作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员工的秘书职业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注重采用多种灵活多变、自由而又实用的形式。紧密结合办事、办会、办文能力,注重教学的启示性、研究性和互动性,调动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员工能够了解秘书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明确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政治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树立正确的秘书职业意识,为今后从事秘书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理解和掌握秘书应具备的各种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包括:秘书工作的性质、内容、方法、一般规律、秘书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秘书职能环境、秘书日常工作与行为规范、各项业务程序、基本操作方法等。

    2.掌握秘书办文、办会、办事等基本技能,提高秘书职业能力。

    3.了解秘书应该具备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修养、知识和能力修养、心理修养,提高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具有较高的秘书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L

    L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绪论

    课程目标

    1、3

    1.秘书的来由与定义

    2.秘书的分类

    3.秘书工作

    1.认知秘书,形成科学的角色定位。

    2.区分不同类型的秘书,分别理解其作用。

    3.了解秘书工作的原则、内容、特点和作用。

    4.提高秘书职业认识。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职业认同感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秘书”的来由和类别、秘书工作的内容和作用等的介绍和讲解,使员工认知秘书,形成科学的角色定位,激发员工对秘书职业的认同感。

    2.秘书素质与

    职业道德

    课程目标1、3

    1.秘书的基本素质

    2.秘书的职业道德

    1.理解并掌握秘书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

    2.提高对秘书礼仪素养、文化内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认识。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典例分析;4.课后阅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秘书的政治素养、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员工深刻理解并掌握秘书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员工对秘书职业的责任感。

    3.秘书机构

    课程目标1、3

    1.秘书机构的设置

    2.秘书机构的地位和性质

    3.秘书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1.了解秘书机构的设置原则。

    2.掌握秘书机构的地位和性质。

    3.熟知秘书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4.提高对组织机构的认识。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设计组织图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协作意识、爱岗敬业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秘书机构设置原则、地位和性质等的介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员工对秘书职业的认同感,激发员工对秘书职业的自豪感。

    4.秘书的日常事务工作(一)

    课程目标1、2、3

    1.办公室布置原则

    2.接听电话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3.过滤电话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4.接听与拨打电话的程序

    5.日程安排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日程表类型

    6.日程计划表的编制步骤与注意事项

    1.理解并掌握办公室日常事务的各项内容及操作要求。

    2.具备各项事务操作的基本技能

    3.提高秘书职业素养、处事应变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例分析;4.技能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电话工作、时间管理工作等的介绍和讲解,促进员工理解并掌握秘书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处事应变、语言表达与沟通技能等,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等。

    5.秘书的日常事务工作(二)

    课程目标1、2、3

    1.约会安排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2.旅行计划的内容,旅行日志表的格式要求与内容

    3.出国旅行手续的内容、程序与注意事项

    4.公路、铁路及航空旅行及预订票的注意事项

    5.保密工作的含义、要求等

    6.印信管理的原则与使用

    1.了解约会的基本原则。

    2.掌握旅行安排的程序与基本要求。

    3.掌握印信工作的基本原则。

    4.掌握保密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5.提高服务意识和自我形象塑造意识。

    6.提高公关与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例分析;4.技能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约会安排、旅行安排、保密工作、印信管理的介绍和讲解,促进员工理解并掌握秘书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等。

     

     

     

     

     

    6.秘书的办会工作(一)——

    会议筹备

    课程目标1、2、3

    1.会议的含义

    2.会议的特征

    3.会议的要素

    4.会议的功能

    5.会议的种类

    6.会议的申报与审批过程

    7.会议筹备的内容和基本程序

    8.会议筹备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1.掌握会议的含义、特征、要素、功能与基本类型。

    2.掌握会议筹备工作的内容、程序、要求与注意事项。

    3.具备组织一般会议的能力。

    4.提高组织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例分析;4.技能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会议筹备工作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员工注重会议组织、应用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7.秘书的办会工作(二)——

    会间与会后工作

    课程目标1、2、3

    1.会间管理的内容

    2.会间管理的基本要求

    3.会议记录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4.会后管理的内容

    5.会后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6.纪要及编写方法及基本原则

    1.了解会间工作的内容、要求。

    2.了解会后的工作内容、要求。

    3.掌握会议记录和纪要的写作方法。

    4.提高会务组织与控制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组织协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例分析;4.模拟会议。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会间与会后工作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员工注重会务组织与控制、应用文写作、组织协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8.秘书的办文工作

    课程目标1、2、3

    1.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2.公文的结构和标印格式

    3.常用公文写作

    4.公文的传递

    5.文书立卷

    6.文书归档

    1.了解公文的种类。

    2.掌握撰写公文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3.熟悉文书在组织内外传递的程序。

    4.理解文书立卷的基本原则与归档的步骤。

    5.提高国家公文标准意识。

    6.提高公文撰写与公文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例分析;4.公文撰写;5.课后参观企业或单位的办公室和档案室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政治修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办文工作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员工重视公文撰写与公文处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国家公文标准意识等。

    9.接待工作

    课程目标1、2、3

    1.接待工作的内容和种类

    2.接待的准备工作

    3.预定来访者的接待

    4.非预定来访者的接待

    5.迎送、陪同与合影

    1.了解接待工作的基本要求。

    2.掌握接待工作的内容和种类。

    3.熟悉主要交往群体礼仪要求。

    4.掌握接待工作的实际操作技巧。

    5.提高服务意识、自我形象塑造意识、公关与交际能力和文字速写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例分析;4.情景模拟;5.接待视频播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接待工作的介绍和讲解,激发员工的服务意识、自我形象塑造意识等。

    10.信息工作和

    调研工作

    课程目标1、2、3

    1.收集信息的基本原则

    2.收集信息的范围

    3.收集信息的渠道

    4.收集信息的技巧

    5.信息的筛选

    6.调查研究的内容

    7.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

    8.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

    1.理解并掌握信息工作的内容与处理原则。

    2.熟悉信息收集的各种方法。

    3.了解调研工作的内容、类型。

    4.掌握调研工作的基本方法。

    5.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例分析;4.调研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信息工作和调研工作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员工重视信息收集和处理、调查研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11.沟通与

    协调工作

     

     

    课程目标1、2、3

    1.沟通的概念与意义

    2.有效沟通的原则

    3.影响沟通的障碍因素

    4.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协调的概念

    6.协调的基本原则

    7.协调的内容

    8.协调的方法与技巧 

    1.掌握沟通的意义、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2.掌握影响沟通的障碍因素。

    3.理解协调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内容。

    4.掌握协调的方法和技巧。

    5.提高交际与事务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例分析;4.情景模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沟通与协调工作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员工注重交际与事务处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等。

    12.秘书自我设计与发展

    课程目标1、2、3

    1.秘书形象设计

    2.秘书职业前途的设计与发展

    1.了解秘书自我设计与发展的重要性。

    2.掌握秘书的应聘与面试方法与技巧。

    3.对秘书和秘书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和考虑。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设计就业推荐书;4.模拟面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职业意识、开拓创新、积极就创业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秘书形象设计的介绍和讲解,激发员工的职业意识;通过对秘书职业前途的设计与发展的分析和探讨,激发员工的开拓创新、积极就创业的意识和担当。

    基础理论与技能

    综合测评

    课程目标1、2

     

     

    考查

    理论2学时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技能训练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绪论

    课程目标1、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综合测评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综合测评。综合成绩(100%)=出勤及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50%)+综合测评(30%)。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请假达三次,扣10分,后每增加一次,扣10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最终得分将视员工出勤情况、上课座位情况、专注情况、问题回答及讨论情况综合给分。2.平时作业:平时作业可采用电话实务、会议筹备、活动策划、公文写作、简历制作、调研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共2次,每次满分100分,最后取平均分。3.综合测评:根据员工答题或完成情况评价,满分100分。

    2.秘书素质与职业道德

    课程目标1、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综合测评

    3.秘书机构

    课程目标1、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综合测评

    4.秘书的日常事务工作(一)

    课程目标1、2、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实践训练、综合测评

    5.秘书的日常事务工作(二)

    课程目标1、2、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实践训练、综合测评

    6.秘书的办会工作(一)——会议筹备

    课程目标1、2、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实践训练、综合测评

    7.秘书的办会工作(二)——会间与会后工作

    课程目标1、2、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实践训练、综合测评

    8.秘书的办文工作

    课程目标1、2、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实践训练、综合测评

    9.接待工作

    课程目标1、2、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实践训练、综合测评

    10.信息工作和调研工作

    课程目标1、2、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实践训练、综合测评

    11.沟通与协调工作

    课程目标1、2、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实践训练、综合测评

    12.秘书自我设计与发展

    课程目标1、2、3

    课堂参与、实例分析、实践训练、综合测评

    基础理论与技能综合测评

    课程目标1、2

    综合测评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向国敏. 现代秘书学与秘书实务(第四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孟庆荣,张庆丰.秘书理论与实务(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主要参考书

    1)孙芳芳,章玫平. 秘书理论与实务.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2)王瑞成. 新编秘书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刘晓红. 秘书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谭一平. 现代职业秘书实务(第三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制订人:武庆荣审核人:李小聪

                                                        2022年05


    《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34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企业经营管理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富祥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企业经营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选修课,讲授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规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涉及企业概述、企业经营管理基础、企业经营战略、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企业创新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在授课过程中按照理论与实践、全面与重点、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使员工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企业经营环境要素及其分析方法,企业经营战略理论与方法,以及由经营战略和经营计划派生出来的各种职能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之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员工具备运用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对经营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工作的志向,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3.重点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经营创新、市场营销、生产运作、新产品开发管理等内容。

    4.熟练运用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将所学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就业实践中,指导自身的就业实践。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L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L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L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L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L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企业概述

    课程目标12

    1.企业的创立

    2.现代企业组织和制度

    1.了解现代企业的类型及创立条件;

    2.理解现代企业组织的特征及相关制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意识、协作意识、拼搏精神、制度自信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现代企业的类型和创立条件,激发员工的拼搏精神和法治意识;通过学习现代企业组织的特征和相关制度,激发员工的协作意识和制度自信。

    2.企业经营管理基础

    课程目标12

    1.企业经营管理概述

    2.经营目标与经营思想

    3.经营创新

    1.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演变、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经营目标的多元性、确立经营思想的依据、经营创新的主体与内容;

    2.理解企业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含义、现代企业新的经营思想和经营创新的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国际视野、拼搏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企业经营管理的演变历程,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通过学习企业经营目标的确立、经营思想和经营创新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

    3.企业经营战略

    课程目标12345

    1.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2.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3.企业分析

    4.企业核心能力

    5.企业战略选择

    1.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企业能力分析和企业战略选择;

    2.理解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和企业核心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协作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企业经营环境分析和能力分析方法,培养员工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通过介绍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战略选择方法,激发员工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

    4.市场营销

    课程目标12345

    1.市场营销概述

    2.市场分析

    3.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4.市场营销策略

    1.了解市场营销管理和市场营销调研;

    2.理解市场与市场营销的含义、消费者市场分析、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和市场营销策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职业道德、探索精神、协作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市场分析的方法,培养员工的探索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学习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营销策略,激发员工的协作意识和国际视野。

    5.新产品开发管理

    课程目标12345

    1.新产品开发的意义

    2.新产品战略

    3.新产品评价

    1.了解新产品的分类、新产品开发的意义、新产品开发的方式和过程、新产品战略的内容和模式;

    2.重点理解新产品的概念、新产品开发的制约因素、新产品创意的来源和新产品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意识、远大理想、拼搏精神、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新产品开发的意义,激发员工的拼搏精神和远大理想;通过学习新产品战略和新产品评价,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6.生产管理

    课程目标12345

    1.生产管理概述   

    2.生产过程控制   

    3.生产现场控制方法    

    4.新型生产与运作方式

    1.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的概念与特点;

    2.理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过程控制与现场控制方法;

    3.掌握新型生产与运作管理方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劳动精神、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过程控制和现场控制方法,培养员工的劳动精神和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新型生产运作方式,激发员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7.质量管理

    课程目标1245

    1.质量与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   

    3.ISO9000系列标准   

    4.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1.了解质量管理的内涵、基本原理;

    2.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3.理解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标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质量管理的内涵与全面质量管理,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通过介绍质量管理的方法和质量管理标准,激发员工的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

    8.物流管理   

    课程目标1245

    1.物流与物流管理  

    2.物流信息与物流技术   

    3.第三方物流

    1.了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内涵;

    2.掌握物流管理的分类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3.理解第三方物流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协作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激发员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介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激发员工的协作意识和国际视野。

    9.企业创新管理

    课程目标12345

    1.创新的概念与效应  

    2.企业创新系统   

    3.创新的过程

    1.了解创新的内涵;

    2.掌握企业创新管理的流程与创新系统;

    3.理解企业创新的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时俱进、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创新的内涵和企业创新管理的系统,激发员工对与时俱进的认同,培养员工的国际视野;通过介绍企业创新的程序,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10.企业文化管理

    课程目标1245

    1.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2.企业文化的内在结构

    3.企业文化的功能

    4.企业文化的构建

    1.了解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

    2.理解企业文化内涵与功能;

    3.掌握企业文化的构建路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协作意识、担当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激发员工的写作意识和国际视野;通过介绍企业文化的构建路径,激发员工的担当意识和文化自信。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案例研讨或读书笔记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企业概述

    课程目标12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及课堂表现(10%),具体方案为: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总分为100分,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2.课堂讨论(30%),课堂讨论形式为员工小组讨论,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30%3.课后作业(60%),布置不少于两次课后作业,作业包括课后论述题和案例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业雷同处理办法:相互完全雷同的,作业全不予批解,返回重做新题。

    企业经营管理基础

    课程目标12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

    企业经营战略

    课程目标12345

    提交课后作业1份;

    市场营销

    课程目标12345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新产品开发管理

    课程目标12345

    提交课后作业1份;

    生产管理

    课程目标12345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

    质量管理

    课程目标1245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物流管理   

    课程目标1245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企业创新管理

    课程目标12345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企业文化管理

    课程目标1245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孙铁玉企业经营管理(3).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2.主要参考书

    1.张蕾,闫奕荣.企业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熊巍俊,吴兴华.企业管理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制订人:王富祥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领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Z006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领导科学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学科修课程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卢卫林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领导科学》为学科选修课程,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前沿理论及OBE理念引导下的实务四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领导者、领导职能、领导行为、领导素质、领导者情商修养、领导影响力、领导决策和领导艺术等。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员工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激发社会责任感;巩固相关专业基础理论;掌握领导科学的基本原理,了解领导科学的学科前沿;理解和把握领导行为的规律,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懂得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熟悉领导战略实施以及效能考评方法;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激发社会责任感。

    2.巩固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原理和管理学原理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

    3.掌握领导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领导科学的学科前沿。

    4.全面理解和把握领导行为的概况、规律,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懂得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5.理解如何正确实施领导战略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效能考评方法。

    6.掌握领导科学的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第一讲

    领导科学概述

    课程目标12357

    1.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2.领导科学是研究领导活动的科学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情况,熟悉领导科学的产生以及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任务。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领导科学研究相关情况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提高员工的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经验。

    第二讲

    领导者

    课程目标1234567

    1.领导者的内涵、职责与角色

    2.领导者的选用

    3.领导者的权力、权威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领导者的基本内涵、职责、角色、选用等知识和技能,熟悉领导权力与权威相关理论,明白相关道理。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中国道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治理体系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领导者的内涵、职责与角色,领导者的选用,领导者的权力、权威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领导者层面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激发员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心、制度自信心,以及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诉求。

    第三讲

    领导职能

    课程目标1234567

    1.激励、控制和协调

    2.选才、用才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领导激励、控制、协调和用人的相关理论及技能。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人民为中心、担当意识、职业素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激励、控制、协调、选才、用人等领导职能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勇于担当的意识、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诉求。

    第四讲

    领导行为

    课程目标1234567

    1.领导行为概述

    2.领导行规范

    3.领导行为扭曲

    4.领导行为美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领导行为的概念、特征、功能,熟悉领导行为规范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明白领导行为扭曲的概念、原因、矫正、现象,搞懂领导行为美的特点、作用。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政治导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领导行为概况、领导行规范、领导行为扭曲、领导行为美相关内容介绍与讲解,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激发员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五讲

    领导素质

    课程目标1234567

    1.领导素质概述

    2.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3.领导者观念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领导素质的含义、特点、要求依据、作用,熟悉领导素质的内容和领导者观念的相关知识及理论。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远大理想、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领导素质概况、领导者的基本素质、领导者观念相关内容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树立远大理想,拓展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第六讲

    领导者情商修养

    课程目标1234567

    1.领导者情商修养概述

    2.影响领导者情商修养的因素

    3.领导者情商修养培养和提高的途径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情商本义、基本内容、影响领导者情商修养的因素,熟悉领导者情商修养培养和提高的途径。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责任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领导者情商修养概况、影响领导者情商修养的因素、领导者情商修养培养和提高的途径相关内容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责任意识,拓展员工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第七讲

    领导影响力

    课程目标1234567

    1.领导影响力概述

    2.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3.领导影响力的运用和提高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领导影响力的含义、特点、构成,懂得正确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制度自信、责任意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领导影响力概况、领导影响力的构成、领导影响力的运用和提高等相关内容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制度自信、责任意识,以及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拓展激发员工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第八讲

    领导决策和领导艺术

    课程目标1234567

    1.领导决策概述

    2.领导决策的一般程序

    3.领导决策的技术

    4.领导行为艺术化

    5.领导艺术举隅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等活动,了解和掌握领导决策的含义、要素、类型、一般程序、技术,掌握领导行为艺术化的技巧。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领导决策概况、领导决策的一般程序、领导决策的技术、领导行为艺术化、领导艺术举隅等相关内容介绍与讲解,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拓展员工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课题研讨情况、课余自习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第一讲

    领导科学概述

    课程目标1235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20%、课堂表现20%、第一次面试30%、第二次面试30%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20%,具体方案为:无故旷课一次扣分5%,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2.课堂表现20%,具体方案为:依据上课座位情况、专注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分四个级别给分,分别是20%15%10%5%3.第一次面试30%,具体方案为:学校期中教学期间,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对员工逐一面试,依据员工对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情况分四个级别给分,分别是30%25%20%15%10%4.第二次面试30%,具体方案为:课程教学结束后,利用课堂时间对员工逐一面试,依据员工对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情况分四个级别给分,分别是30%25%20%15%10%

    第二讲

    领导者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三讲

    领导职能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四讲

    领导行为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五讲

    领导素质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六讲

    领导者情商修养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七讲

    领导影响力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八讲

    领导决策和领导艺术

    课程目标1234567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马工程教材。

    2) 刘峰.领导科学与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主要参考书

    1)黄东阳,林修果.领导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孙奎贞.领导科学教程新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华,王树和.领导科学教程.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黄强,彭向刚.领导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刘朝章.教育领导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刘伟红.领导科学与艺术.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会,2011

    7)刘峰.领导科学与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制订人:卢卫林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12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电子商务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富祥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电子商务》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选修课,讲授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介绍中外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普遍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主要内容涉及电子商务环境、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基础、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电子支付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网络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员工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同时,对国内外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及其改革完善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培养员工的网上营销的综合素质,使其初步具备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从商务的本质出发,了解电子商务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或掌握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知识,整体把握电子商务的体系结构,领会电子商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相关法律、电子商务的功能与交易流程、电子商务的技术实现与安全保障体系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略等基本知识。

    3.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掌握商务信息的搜索、收集与处理技术、安全协议与认证技术在应用软件中的使用方法、电子商务交易的操作过程和后台处理流程等主要技能,并具备设计开展电子商务方案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国内外的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电子商务领域的前沿动态。

    5.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利用现有资源在学习生活中实践电子商务的部分功能,熟悉基本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提高员工的就业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L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L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电子商务概述

    课程目标12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电子商务的概念与应用层次、电子商务的分类

    1.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电子商务对经济问题的影响,电子商务兴起的原因;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理解电子商务对经济问题特别是组织结构变迁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拼搏精神、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提高员工的探索精神与拼搏精神;通过电子商务的分类与应用介绍,激发员工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特别是通过中国电子商务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激发员工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

    2.电子商务系统概述

    课程目标12

    电子商务系统的流程与组成、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电子商务的产业价值链与服务商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电子商务系统;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理解电子商务框架与功能、服务商、应用流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协作意识、理论自信、责任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电子商务系统的流程与组成、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员工的国际视野与理论自信;通过阐述电子商务框架与功能、服务商、应用流程,激发员工协作意识与责任意识。

    3.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优势

    课程目标12

    电子商务与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变革与创新;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理解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和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意识、担当意识、探索精神、远大理想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电子商务在企业应用中给企业带来的变革与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与担当意识;通过介绍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培养员工的探索精神和远大理想。

    4.电子商务环境

    课程目标14

    电子商务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电子商务环境给企业的影响;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理解电子商务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制度自信、职业道德、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中国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的介绍,激发员工的法治意识与职业道德;通过探讨中国电子商务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员工的制度自信和责任意识。

    5.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

    课程目标235

    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电子商务网站的实施、移动App的设计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理解电子商务如何根据经营目标规划电子商务网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意识、道路自信、探索精神、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与实施,激发员工的探索精神和国际视野;通过介绍移动APP的设计,特别是中国电子商务移动APP的发展,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道路自信。

    6.电子支付系统

    课程目标23

    网上支付概述、电子支付、电子银行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电子上支付的概念、类型;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理解电子支付方式、网上银行的发展、业务及功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道路自信、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电子支付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通过学习中国电子支付的创新和发展,激发员工的道路自信和责任意识。

    7.电子商务物流

    课程目标34

    物流概述、电子商务与物流、现代物流技术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物流、物流管理、物流系统的基础知识;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及其技术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道路自信、拼搏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物流、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通过介绍中国物流系统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助力,激发员工的道路自信和拼搏精神。

    8.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

    课程目标35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及要求、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安全制度、防止非法入侵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理解如何从技术上、管理上、法律上建设和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安全意识、创新精神、法治意识、制度自信、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及要求,激发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通过介绍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和安全制度,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制度自信和国际视野。

    9.网络商务信息处理

    课程目标35

    网络商务信息的概念和收集、网络商务信息的处理、企业网上市场调查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信息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掌握如何快速准确地搜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职业道德、探索精神、法治意识、公德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激发员工的探索精神和法治意识;通过介绍网络市场调查的方法与要求,激发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公德意识。

    10.交易型电子商务

    课程目标235

    B2C电子商务应用、网上商店、网上直销、B2B电子商务应用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主流的电子商务模式;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理解B2BB2C两种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功能和经营策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拼搏精神、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主流的电子商务模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通过介绍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功能和策略,激发员工的拼搏精神和责任意识。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案例研讨或读书笔记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电子商务概述

    课程目标12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及课堂表现(10%),具体方案为: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总分为100分,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2.课堂讨论(30%),课堂讨论形式为员工小组讨论,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30%3.课后作业(60%),布置不少于两次课后作业,作业包括课后论述题和案例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业雷同处理办法:相互完全雷同的,作业全不予批解,返回重做新题。

    电子商务系统概述

    课程目标12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

    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优势

    课程目标12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

    电子商务环境

    课程目标14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

    课程目标235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电子支付系统

    课程目标23

    提交课后作业1份;

    电子商务物流

    课程目标34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

    课程目标35

    提交课后作业1份;

    网络商务信息处理

    课程目标35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交易型电子商务

    课程目标235

    考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黄敏学.电子商务(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主要参考书

    1.埃弗瑞姆·特伯恩,戴维·金,李在奎,梁定澎. 电子商务(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施奈德.电子商务(第1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制订人:王富祥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27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市场营销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社会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郑少芳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市场营销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学科选修课。市场营销学是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应用科学。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市场营销的产生与发展、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第二部分内容包括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战略、市场及其购买过程、市场竞争策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第三部分内容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市场营销管理的工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员工比较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掌握市场营销学主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现代营销观念、思想、理论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指导作用,具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对市场的营销环境进行初步分析,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各项因素,善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战略内容与方法。

    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掌握营销调研的各种方法,引导员工从社会需求社会痛点出发,能针对某项营销计划独立开展营销调研,具备收集资料、分析实践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掌握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操作方法,将营销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能完成某项目营销策划方案。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能力。

    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具备市场营销必不可少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L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L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M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市场营销

    导论

    课程目标1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1.员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学习环节,理解市场营销学中的需要、欲望、需求、效用、交换和市场等核心概念。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学习环节,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变。

    3.员工能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市场营销组合等理论知识,分析现代企业的营销实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精神、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市场营销核心概念的讲解,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使员工理解需要和需求的区别,明白市场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通过市场观的念演变,使员工树立从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消费理念和,增强环保意识,兼顾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激发员工创新思维,善于发现市场中未满足的需求。

    市场营销环境

    课程目标12

    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特点

    微观营销环境

    宏观营销环境

    环境分析与营销对策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企业营销环境的必要性和相关分析方法。

    2.通过营销环境学习,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企业应对策略。

    3.员工能运用相关理论,对企业某产品和项目进行营销环境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理念、法律义务、开拓创新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企业宏观营销环境中政治、法律、社会、技术等因素的分析,使员工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社会环境变化等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微观营销环境分析,使员工理解行业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体会企业唯有不断进行营销创新才能适应环境变化。

    消费者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

    课程目标12

    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组织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消费者心理动机及购买决策过程,具备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分析能力。

    2.员工能够运用消费者行为模式及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理论,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分析。

    3.员工通过学习,能提高消费技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职业精神、同理心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消费者心理动机和购买决策过程分析,使员工具备同理心,善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通过消费者行为模式和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使员工理解并能践行销售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具备一定的销售技能。

    市场营销预测与调研

    课程目标14

    市场营销调研的含义与职能

    市场营销调研的方法

    市场需求预测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市场营销调查的组织程序和设计,理解市场营销调研对营销实践的重要性。

    2.员工经过课堂教授、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的学习,

    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方法。

    3.学会能运用上述方法与技术,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调研,提高收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协作意识、迎难而上、积极探索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市场营销调研方法的讲解,培养员工积极探索精神,使员工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开展营销调研, 敢于直面营销调研中出现的困难,善于运用团结合作,完成调研目标;引导员工从社会需求社会痛点出发,进行实地调研,善于发现现实问题,从而为企业营销战略或策略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课程目标13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的步骤与方法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细分市场等基本概念以及细分因素。

    2.理解市场细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目标市场的选择以及运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实行市场定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产品策略

    课程目标15

    产品的概念与分类

    产品组合的概念与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营销策略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产品整体概念和产品分类,产品生命周期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营销意义。

    2.员工经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理解并掌握产品生命周期每阶段的特点及相应的营销策略和新产品开发策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忧患意识、积极进取、文化传承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产品整体概念和分类,探讨文化产品的兴起与发展,促进员工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以案例分析形式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深度剖析,使员工树立忧患意识,摈弃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等思想,明白只有不断改进和变革现有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和新需求才能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品牌策略

    课程目标15

    品牌与品牌资产

    品牌设计与组合

    品牌保护与管理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品牌的内涵、品牌的组成模型。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理解品牌设计的原则、品牌组合策略和品牌保护策略。

    3.掌握包装策略,提高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中国价值、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品牌内涵 、品牌设计等内容,使员工明白品牌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发挥品牌引领作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品牌,热爱中国制造;通过品牌保护策略,引导员工要遵纪守法,保护合法权益的同事,避免出现侵权行为;通过包装策略的讲解,尤其是绿色环保包装的介绍,使员工养成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习惯。

    定价策略

    课程目标156

    影响定价的因素

    定价的一般方法

    定价策略

    价格调整与企业对策

    1.员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的学习,了解定价的目标及程序。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定价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以及定价与其它营销组合因素的搭配关系。

    3.通过学习,员工学会运用价值沟通策略,增强沟通技能,对产品实施差别定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商业伦理与道德、遵守法律法规、诚信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定价方法和影响因素,使员工理解政府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定价的影响,结合疫情期间产品价格表现的案例分析,使员工树立商业伦和道德意识,避免出现哄抬物价,发国难财等错误行为;通过介绍定价策略和价格调整,使员工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诚信意识,明白价格是企业竞争的手段却不是唯一的手段。

    分销渠道策略

    课程目标156

    分销渠道的模式

    中间商的管理

    渠道的设计与管理

    渠道冲突与控制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掌握分销渠道的概念和基本形态,了解批发和零售的区别,

    2.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分销渠道决策和实体分配决策的要领及营销渠道的管理。

    3.员工通过学习,能运用分销理论对某产品进行渠道营销,提高团队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奋斗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分销渠道模式和渠道设计,使员工理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销售渠道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提高员工创新思维。通过介绍渠道冲突与控制,结合微商的案例分析,使员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奋斗精神,不能有一夜暴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避免陷入传销窝点。

    促销策略

    课程目标156

    促销与促销组合

    广告策略

    公共关系与整合营销的传播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各种促销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2.员工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促销的策略和方法。

    3.员工能运用促销策略,提高沟通能力、营销技能和就业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尊老爱幼、懂礼、守礼、遵守法律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促销组合和促销策略的讲解,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如直播中的违法行为、保健品下乡、传销等,使员工增强法纪观念和尊老爱幼意识,在促销中注意礼仪和个人形象,避免强制亲友购买、加入传销组织等行为。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市场营销

    导论

    课程目标

    1

    出勤、课堂参与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参与、调研报告和期末作业。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与(1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连续缺勤达3次,取消本门课程成绩。

    2.课堂参与(20%)。每次课程会有教学互动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题目,由同学们自由思考后,积极参与发言。根据员工学习态度、发言次数、对问题的思考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分。

    3.调研报告(30%)。此部分为小组作业,总分100分,要求各小组员工根据所选择调研的对象,进行实地调研、搜集信息,形成市场营销调研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方案设计 (ppt中应阐述小组分工),教师对每个小组汇报给予点评。

    4.期末作业(40%)。根据营销调研报告内容,设计一份营销策划方案作为期末作业。由每位员工在课下完成纸质版作业作为课程考评依据。未经思考,作业抄袭者,重新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否则此项成绩为零。

    市场营销环境

    课程目标

    12

    出勤、课堂参与

    消费者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

    课程目标

    12

    出勤、课堂参与

    市场营销预测与调研

    课程目标

    14

    出勤、课堂参与、调研报告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课程目标

    13

    出勤、课堂参与

    产品策略

    课程目标

    15

    出勤、课堂参与

    品牌策略

    课程目标

    15

    出勤、课堂参与

    定价策略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

    分销渠道策略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

    促销策略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期末作业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主要参考书

    .菲利普科特勒,赵占波等译.市场营销学(第13版).机械工业版社,2019

    2.纪宝成.市场营销教程(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制订人:郑少芳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48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曼曼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是适合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选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是关于探求文化和伦理,尤其是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内容的课程。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内容、任务、研究背景、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现实价值,各国企业文化的对比、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长途径以及企业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等一系列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员工能够掌握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的一系列知识结构,提高员工处理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员工能够正确处理文化、道德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厘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企业做大做强的深层次原因,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在企业成长发展中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另外还要求员工能够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掌握优秀企业公民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掌握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内容、任务、研究背景等,理解学习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使员工对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这一课程有总体的科学认识,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具体掌握企业伦理道德的相关概念、原则、现实价值、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明确公司对内、对外的道德规范的相关操作,加强对正确履行公司道德义务,坚守公司道德节操,锤炼与发展公司道德品质行为的认识。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具体掌握企业文化的内容架构,理解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欧美日等国家企业文化的发展特色,将不同国家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和借鉴,博采众长,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厘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备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掌握优秀企业公民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能够正确理解企业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联系,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H

    M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L

    M

    M

    H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绪论

    课程目标12

    公司伦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公司伦理与企业文化的内容、任务与研究背景、研究公司道德的新学科:公司伦理学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的内容、任务与研究背景;正确认识企业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公司道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伦理价值观;通过公司伦理和企业文化的内容、任务、研究背景等内容,培养员工熟知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

    公司伦理与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12

    道德与文化的涵义及其发展、职业道德特点与社会功能、公司伦理道德特征与职能、企业文化的构成、特征与功能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公司伦理道德特征与职能、企业文化的构成和特征功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介绍道德与文化的涵义及其发展、职业道德特点与社会功能、公司伦理道德特征等内容,帮助员工厘清相关知识概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格。

    公司伦理道德原则与现实反思

    课程目标12

    公司伦理道德原则、契约经济、道德契约与信用机制、公司道德行为的现实价值、公司失德行为的伦理思考、公司伦理道德问卷调查与反思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公司伦理道德原则,理解契约经济、道德契约与信用机制;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正确理解公司道德行为的现实价值,能对公司失德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判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公司内部管理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12

    公司与股东的道德规范、董事会与监事会的道德责任、公司经理层的道德规范要求、公司与员工的道德规范约束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公司与股东、董事会与监事会、公司经理层、公司与员工的一系列道德规范要求;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公司内部管理道德规范的意义,能够根据相关规定,正确判断内部道德管理的行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公司与股东的道德规范、董事会与监事会的道德责任、公司经理层的道德规范要求、公司与员工的道德规范约束等内容,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培养员工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公司对外经营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12

    公司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公司与购销客户的道德规范、公司与竞争者: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公司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的概念,公司与客户、公司与竞争者的道德规范的内容;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正确处理公司对外道德规范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公司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公司与供销客户的道德规范、公司与竞争者等,引导员工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培养员工具备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等,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公司会计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23

    市场经济对公司会计道德的影响、会计工作的社会道德理念、公司总会计调查分析与思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会计工作道德理念,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市场经济对公司会计道德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市场经济对公司会计道德的影响、会计工作的社会道德理念、公司总会计调查分析与思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等,引导员工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培养员工具备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等,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公司道德范畴的确立

    课程目标12

    履行公司道德义务、培育公司道德良心、珍惜公司道德荣誉、坚守公司道德节操、锤炼与发展公司道德品质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公司道德义务的重要功能、履行道德义务的要求、培育其的内容要求、公司道德荣誉的涵义、内容、公司道德节操的表现形式等: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具体掌握履行公司道德义务、培育公司道德良心、珍惜公司道德荣誉、坚守公司道德荣誉的行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法治;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履行公司道德义务、培育公司道德良心、珍惜公司道德荣誉、坚守公司道德节操、锤炼与发展公司道德品质等,引导员工树立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培养员工具备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等,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公司道德机制构建

    课程目标12

    道德自律与他律 概念及关系的辨析、公司道德自律机制、公司道德他律机制、公司道德评价机制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道德自律与他律的概念;公司道德自律、道德他律的相关概念及表现形式;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正确设计公司道德评价指标体系;正确掌握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企业文化的内容架构

    课程目标13

    企业哲学和价值观、企业精神与精神管理、企业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物质文化的相关概念;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大胆创新、敢于创造的改革创新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企业哲学和价值观、企业精神与精神管理、企业形象的内涵和作用等,引导员工正确认知文化的力量;培养员工突破陈规、大胆创新、敢于创造的改革创新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课程目标34

    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美国、日本、欧洲国家的企业文化、不同国家企业文化的综合比较与借鉴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特点;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正确分析欧美日企业文化的特点,并能博采众长,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何使命感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美国、日本、欧洲国家的企业文化、不同国家企业文化的综合比较与借鉴,培养员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对比,让员工感受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树立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何使命感,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课程目标34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程序、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程序,能够对企业文化进行整合与创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大胆创新、敢于创造的改革创新思想观念;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程序、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引导员工树立突破陈规、大胆创新、敢于创造的改革创新思想观念,具备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树立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何使命感,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企业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

    课程目标34

    企业理念与诚信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与循环经济、企业文化与和谐社会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企业理念与诚信文化的相关概念;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明确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所在,明确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同时增强责任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环境,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企业理念与诚信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与循环经济、企业文化与和谐社会,引导员工树立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保护环境,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息。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教师堂课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案例研讨或读书笔记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绪论

    课程目标12

    课程参与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讨论)、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课堂出勤率(10%)通过课程教学中的日常考勤来评判,满勤100分。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扣完为止。请假超过3次以上者,从第4次开始每次扣10分,扣完为止。2.课堂参与(讨论)(20%)课堂讨论形式为员工小组讨论,给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15%,从不参与讨论者,成绩为零。3.课后作业(20%)作业共提交2次,作业包括课后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作业雷同处理办法:相互完全雷同的,作业全不予批解,返回重做新题。。4.课程论文(50%)通过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员工完成1篇课程论文的质量来评价,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选题新颖、适度;内容完整,论证严密且有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良好(80—89分):选题有一定新意;内容比较完整,论证较为严密且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中等(70—79分):选题有一定新意;内容比较完整,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较清楚。合格(60—69分):选题适度;内容基本完整,论证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论述有一定的条理性。不合格(59分以下):内容不够完整,论证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晰,错误较多。

    公司伦理与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12

    课程参与

    公司伦理道德原则与现实反思

    课程目标12

    课程参与

    公司内部管理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12

    课后作业

    公司对外经营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12

    课后作业

    公司会计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23

    课后作业

    公司道德范畴的确立

    课程目标12

    课后作业

    公司道德机制构建

    课程目标12

    课后作业

    企业文化的内容架构

    课程目标13

    课后作业

    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企业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

    课程目标34

    课程论文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叶陈刚主编. 公司伦理与企业文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主要参考书

    1.陈少峰主编.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复旦旦学出版社,2009年。

    2.赵  普主编.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

    3.王宝森主编.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4.曹凤月主编.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

                  制订人:王曼曼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Z021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公共关系学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选修

    学分CREDIT

    2

    学时CONTACT HOURS

    32理论课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领导科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贾文红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公共关系学》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选修课。通过课堂教学,使员工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掌握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对象,熟悉公共关系信息传播特点,掌握公共关系基本工作程序,掌握企业、政府和社会型组织的公共关系特点,理解公共关系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员工初步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用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社会各种组织所从事的公共关系活动,培养员工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章内容选用适当案例,以便让员工逐步了解公共关系学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同时要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以提高员工对公共关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树立公关意识,遵守公关的行为准则,并将其内化为思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深刻理解公共关系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双向沟通原则、全员公关原则、长期坚持原则,树立个人良好的形象,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3.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前沿;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社会各种组织,从事公共关系活动;

    5.了解公共关系学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提高员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H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H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H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2

     

     

     

     

    M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 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萌芽

    课程目标136

    1.历史上人们对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2.近代社会的变革与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萌芽

    1.了解历史上人们协调关系的努力

    2.掌握公共关系事业在美国的萌芽原因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公共关系学历史起源,公共关系学现状分析及其改革完善,提高员工的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2. 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

    课程目标1356

    1.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

    2.公共关系事业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

    3.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1.了解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

    2.掌握中国内地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状况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激发员工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提高员工的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经验。

    3.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

    课程目标2356

    1.社会组织分析

    2.组织的生存环境

    1.掌握组织环境及其构成

    2.分析组织的公众关系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4. 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公众

    课程目标345

    1.公众分析

    2.影响公众

    3.公众对象举要

    1.了解公众的需求与权利

    2.掌握服务公众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5. 公共关系——现代组织的无形资产管理

    课程目标234

    1.国内外有关公共关系的主要定义及其演变

    2.公共关系的内涵

    3.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战略管理的新领域

    4.公共关系在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特征

    1.掌握公共关系在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2.了解公共关系意识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6. 公共关系与信息传播

    课程目标356

    1.信息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2.公关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公共关系传播的手段与艺术

    4.改善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艺术——整合传播

    5.网络传播与网络公关

    1.了解信息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2.掌握公关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3

    课程思政元素:形象意识、担当意识、职业素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相关内容,培养员工注重形象的理念、勇于担当的意识、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诉求。

    7. 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

    课程目标23

    1.搜集和管理信息

    2.沟通引导,传播信息

    3.社会交往

    4.专题活动

    1.掌握沟通引导和传播信息

    2.了解社会交往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8.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课程目标35

    1.确定问题,进行调研

    2.公关调研中常用的方式与方法

    3.公关调研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公关调研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2.了解确定问题和进行调研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9.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课程目标35

    1.公共关系策划的过程、方案与要求

    2.公共关系策划中的创意

    3.公关策划的类型及其特点

    1.了解公关策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公关策划的类型及其特点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10.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课程目标35

    1.实施阶段的任务与特点

    2.实施阶段的各主要环节及其工作

    3.公关活动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1.了解实施阶段的任务

    2.掌握公关评估的重点、角度与应搜集的信息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策划能力、形象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激发员工的策划能力、责任意识,激发员工的国际视野。

    11. 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

    课程目标235

    1.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

    2.企业公共关系的任务

    3.企业公共关系举例

    1.了解中国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

    2.掌握企业公共关系的任务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12. 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

    课程目标23

    1.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2.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及其特点

    3.政府组织公共关系举例

    1.了解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

    2.了解当前政府公关工作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13. 社会性组织的公共关系

    课程目标34

    1.我国社会性组织的公关问题与公关任务

    2.社会型组织公共关系举例

    1.掌握社会性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任务

    2.了解社会性组织的环境和公关问题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14. 突发事件公共关系

    课程目标356

    1.突发事件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2.公共关系与突发事件管理

    3.突发事件公关举例

    1.掌握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公关策略

    2.了解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公共关系工作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3

    课程思政元素:风险观、危机意识、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突发事件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引导员工树立风险社会背景下正确的风险观、危机意识以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学习危机管理者的角色与能力结构,培养员工从事危机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15. 公共关系机构与公关从业人员

    课程目标2356

    1.公共关系机构与组织

    2.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3.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与考评

    1.掌握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2.掌握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与考评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员工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 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萌芽

    课程目标136

    课后作业。

    课程成绩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讨论)、课程作业、课程考察。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15%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课堂提问(讨论)(15%

    根据课程相关的内容,拟定问题或讨论题,要求员工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进行3次分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并确定小组汇报人。从不参与课堂讨论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3.课程作业(30%

    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员工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结合所学内容,做到史论结合,体现出历史思维能力。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4.课程考察(40%

    本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考察。考察的形式可以是卷面考试或者提交课程论文一篇。课程论文的题目不限,内容与本课程相关。不参加课程考察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 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

    课程目标1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3.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

    课程目标2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4. 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公众

    课程目标34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5. 公共关系——现代组织的无形资产管理

    课程目标234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6. 公共关系与信息传播

    课程目标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7. 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

    课程目标23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8.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课程目标35

    课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9.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课程目标3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0.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课程目标3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1. 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

    课程目标23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2. 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

    课程目标23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3. 社会性组织的公共关系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4. 突发事件公共关系

    课程目标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5. 公共关系机构与公关从业人员

    课程目标2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主要参考资料

    1)李泓欣.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荣仕星.简明公共关系学.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3)余明阳.公共关系学:战略·管理与传播.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王乐夫.公共关系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5)周振林.领导者公共关系方法与艺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齐小华.公共关系案例研究武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7()安妮·格里高利.公共关系规划与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制订人:贾文红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创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53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创业学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学科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郑少芳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创业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学科选修课。创业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包括创业与创业思维、创业者与创业能力、认知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设计商业模式、明确目标市场、撰写商业计划、开展创业融资、成立新企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提高对创业和创业管理的认识,增强创业和创业管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创业和创业管理提供指导。同时,员工也可运用自己所学的创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为其他创业者提供帮助、支持他人创业,为其他创业者进行管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初步深刻理解和掌握创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创业学的知识框架和方法体系框架,具备成为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所需的知识体系。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创业所需要的能力、思维和素质要求,具备积极向上、诚信、敢于奋斗的优良品质和必要的创业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积极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和商业环境变化,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善于发掘与社会民生相关的创业机会,并能够对其进行评估和判断。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熟悉创业团队组建、资源整合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商业模式设计流程和框架,具备对创业的目标市场开展营销策划的能力。

    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掌握商业计划撰写的方法、开展创业融资并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调研能力、决策能力、计划能力、文案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L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H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H

     

     

     

    H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创业与创业思维

    课程目标1

    创业活动及其本质

    创业认识的演进

    创业的类型

    创业逻辑与创业思维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创业活动逻辑与创业活动的本质。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等环节的学习,掌握创业的类型,具有初步的创业思维能力、小组讨论。

    3.通过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创业活动产生的情境,能够分析创业热潮产生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情怀、创新思维、创业带动就业、拼搏精神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创业活动和创业类型,使员工关心关注社会痛点,唤起员工的创业欲望、需求和自觉意识,激发其创业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创业逻辑和创业思维的介绍,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拼搏精神,让员工知晓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创新创业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民生活产生的积极变化,使员工关心中国的未来,致力于为祖国创业,为人民造福,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者与创业能力

    课程目标12

    创业者

    创业能力与素质要求

    创业者的社会责任与创业伦理

    创业的负面影响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及创业的影响。

    2.员工经过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等环节的学习,分析归纳创业者的独特技能和素质要求,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和创业伦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创业素质要求、创业者的社会责任和伦理等内容,结合淘宝、京东等优秀的创业案例分析,培养员工积极向上、诚信、敢于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员工的创业技能、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

    认知创业

    机会

    课程目标13

    创业机会的内涵

    创业机会的识别

    创业机会的评价

    创业机会的建构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创业机会识别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

    2.员工经过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理解创业机会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3.通过学习,员工能够积极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和商业环境变化,善于发现创业机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敢于创造、创新思维、关心民生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创业机会识别等内容,使员工明白不是所有的创意都适合创业,创业动机或创业机会不能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谋求一夜暴富;通过创业机会评价、构建等内容的介绍,培养员工的创新和创业精神,使员工理解创业项目要与社会痛点相结合,与社会民生相结合,实实在在创造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组建创业

    团队

    课程目标14

    创业团队的内涵

    创业团队的组建

    创业团队的冲突与治理

    创业团队的领导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够理解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了解团队组建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2.员工经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的学习,了解创业团队演变的一般规律,掌握优秀创业团队的标准。

    3.通过学习,员工能够熟悉创业团队常见冲突类型和治理策略,具备一定的创业领导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团队合作、积极进取、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创业团队组建等内容,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与团队意识,使员工理解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相互激励,才有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使员工形成进取、团结合作的优良作风;通过讲解创业团队冲突与治理等内容,使员工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冲突时,能够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设计商业

    模式

    课程目标146

    商业模式的内涵

    商业模式的设计框架

    商业模式设计的一般过程在模仿与竞争中设计商业模式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商业模式的内涵及独特性,了解商业模式的的思维方法,掌握商业模式的设计流程。

    2.员工经过案例教学等环节的学习,能够结合互联网+,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精神、批判思维、人文精神、互联网思维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商业模式设计框架、流程等内容介绍,结合案例分析,使员工明白种利用人性的弱点制造高额流量获得短期高收益的商业模式,通过 洗脑方式,间接地引导了一种不正确的消费理念,提高员工理性分析、判断能力,形成合理的消费观,避免落入网络贷直播打赏的消费陷阱;通过讲解商业模式创新,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

    明确目标市场

    课程目标146

    目标市场定位

    产品开发模式

    设计创业营销方案

    创业营销策略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市场定位对创业的重要性,掌握常见的产品开发模式。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能运用创业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创业的目标市场开展营销策划,具备良好的调研能力和决策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思维、法制观念、探索精神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设计创业营销方案的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纪守法,避免出现侵犯隐私、传播谣言、虚假广告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通过介绍创业营销策略,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培养员工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具备进行发明创造的信心、勇气和智慧。

    撰写商业

    计划

    课程目标156

    商业计划的目的和用途

    商业计划的基本要求与核心内容

    商业计划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商业计划的反对之声

    1.员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的学习,理解商业计划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2.员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学习,掌握商业计划的撰写原则与技巧,具备良好的计划能力和文案能力,能够结合特定的目标市场,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分析,撰写商业计划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开展创业

    融资

    课程目标156

    创业融资的困难与优势

    面向创业的融资渠道

    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创业融资面临的困难和优势。

    2.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环节的学习,掌握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差异,了解融资的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迎难而上、遵守法律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创业融资困难和优势,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员工敢于拼搏、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通过讲解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使员工理解企业融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度适量,额度要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发展所需,过多融资容易会增加经营风险,使员工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范,严守法律底线。

    成立新企业

    课程目标156

    新企业属性

    成立新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市场进入与进入程序

    新企业的运营设计

    1.员工经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创业者可以选择的企业法律形式及特点,熟悉成立新企业的法律法规。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掌握新企业的市场进入程序,了解新创企业选址的各种影响因素,熟悉选址的评估过程及步骤。

    3.通过学习,员工掌握新企业创建的程序和和步骤,认识新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必要性和方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制观念、创业带动就业、高质量就业、突破陈规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成立新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员工熟悉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员工的创业意识;通过市场进入程序和新企业运营设计等内容的介绍,使员工熟悉成立新企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促进员工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使员工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创业与创业思维

    课程目标

    1

    出勤、课堂参与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参与、商业计划书和期末作业。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与(1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连续缺勤达3次,取消本门课程成绩。

    2.课堂参与(20%)。每次课程会有教学互动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题目,由同学们自由思考后,积极参与发言。根据员工学习态度、发言次数、对问题的思考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分。

    3.商业计划书(30%)。本课程将结合具体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创业项目,由员工自由分组(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收集资料并充分讨论,形成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每组选择代表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呈现本小组的讨论成果。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ppt中应阐述小组分工),教师对每个小组汇报给予点评。

    4.期末作业(40%)。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案例或者开放式题目作为期末作业,由每位员工在课下完成纸质版作业作为课程考评依据。未经思考,作业抄袭者,重新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否则此项成绩为零。

    创业者与创业能力

    课程目标

    12

    出勤、课堂参与

    认知创业机会

    课程目标

    13

    出勤、课堂参与

    组建创业团队

    课程目标

    14

    出勤、课堂参与

    整合创业资源

    课程目标

    14

    出勤、课堂参与

    设计商业模式

    课程目标

    146

    出勤、课堂参与

    明确目标市场

    课程目标

    146

    出勤、课堂参与

    撰写商业计划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商业计划书

    开展创业融资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

    成立新企业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期末作业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张玉利等编著.《创业管理》(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主要参考书

    .胡剑锋,彭学兵.《创业管理:理论、流程与实践》(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彼得·德鲁克著.蔡文燕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制订人:郑少芳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57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劳动经济学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专业必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李小聪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员工比较系统地掌握劳动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员工在已经掌握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分析对于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的利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使员工能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工资和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员工逐步了解劳动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同时要布置适量的思考题,提高员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劳动经济学的产生背景,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特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系统地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在已经掌握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分析对于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的利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

    4.使员工能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工资和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5.了解国情、了解学科前沿,激扬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提升参与创新实践热情和自主学习力度。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H

    H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L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导言

    课程目标15

    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理解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2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劳动经济学研究研究特点介绍,让员工知道目前该学科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前沿知识,了解中国国情,同时激扬员工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

    劳动力需求

    课程目标2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掌握需求、需求弹性相关概念;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差别抽象掉的前提下考察有关劳动力需求的各方面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4课时

    劳动力供给

    课程目标25

    劳动力供给的定义、人口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劳动力、劳动力需求相关概念;掌握从人口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时间选择等几个方面考察劳动力的供给;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原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4课时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课程目标23

    均衡的基本含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是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概念。

    2.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是讨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供求之间的均衡与非均衡,内部劳动力市场在调整劳动力供求方面的作用与运行机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辅助视频;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4课时

    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课程目标235

    生命周期的变化、就业与就学的决策、结婚、育儿决策、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的相关概念。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人生各阶段与就业相关的选择决策,政策与制度会给这些选择带来什么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2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探索精神、法律法规、爱国主义、责任使命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生命周期与就业决策,一方面引导员工突破陈规,从经济学视角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思考未来的就业决策,激发员工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培养法治思维。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课程目标2345

    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经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的相关概念。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探索精神、勇于创新、终身学习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梳理,引导员工思考工资理论演变的原因和动力,鼓励员工主动思考、深入研究,找到中国发展情境下的科学的工资理论;工资理论的内涵,引导员工思考工资理论背后对人的认识,让员工分析以人为本在工资理论中体现。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课程目标2345

    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微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工资水平控制、工资差别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宏观与微观工资水平变动的因素。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等对宏观工资水平的决定作用,工资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3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变动的宏微观因素分析,让员工掌握相关前沿知识,了解中国国情,同时激扬员工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帮助员工了解该专业相关国家政策和制度,引导员工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

    就业与失业

    课程目标2345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就业理论综述、就业结构分析、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就业与失业的相关概念。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宏观领域,考察整个社会的就业与失业总水平的影响作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3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情怀、科学探索、爱岗敬业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就业失业现状,让员工了解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现状,在了解国家、地区、家乡劳动力市场基础上,激扬员工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员工深入社会实践、关注中国现实问题,培育员工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

    人力资本投资

    课程目标2345

    人力资本概述、教育投资分析、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劳动力的流动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人力资本的相关概念。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分析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及投资收益等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2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情怀、科学探索、责任感、终身学习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教育投资,让员工明白教育投资的价值,激励员工努力学习,激扬爱国爱家乡,服务奉献家乡的赤子情怀。

    劳动时间

    课程目标234

    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从企业的立场看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与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经济状况对劳动时间的影响

    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掌握劳动时间与劳动投入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2课时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课程目标2345

    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了解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概念。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并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理论

    2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探索精神、爱国主义、终身学习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引导员工思考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分析国家地区甚至家乡财政与劳动力市场关系,激扬员工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员工深入社会实践、关注中国现实问题,培育员工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导言

    课程目标1

    出勤及课堂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和课程论文。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5%),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态度端正、课堂表现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加5分;2.实践项目(35%),完成1-2次实践项目(自主选择),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实践项目总分为100分。3.课程论文(50%),总分为100分,独立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论文选题新颖、适度,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研究方案合理、研究方法得当;论文内容完整,论证严密且有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良好(80—89分):论文选题有一定新意;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较为严密且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中等(70—79分):论文选题有一定新意;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比较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合格(60—69分):论文选题适度;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较为合理;论文内容基本完整,论证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论述有条理;论文格式基本规范。不合格(59分以下):论文选题不符合课程研究方向;论文内容不够完整,论证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晰,错误较多;论文格式不规范。

    劳动力需求

    课程目标2

    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

    劳动力供给

    课程目标2

    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课程目标23

    出勤及课堂表现

    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课程目标23

    出勤及课堂表现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课程目标234

    出勤及课堂表现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课程目标234

    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

    就业与失业

    课程目标234

    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

    人力资本投资

    课程目标234

    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

    劳动时间

    课程目标234

    出勤及课堂表现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课程目标234

    课程论文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杨河清主编.劳动经济学(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2.曾湘泉主编.劳动经济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2.主要参考书

    1.乔治·鲍尔斯.劳动经济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蔡  昉.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张德远.西方劳动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4.赵履宽.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5.董克用,潘功胜.西方劳动经济学教程 .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

    6.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斯著 潘功胜等译.现代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制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05

     

     

     

     

     

     

     

     

     

     


    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61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工作分析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专业必修课

    学分CREDIT

    2.5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李小聪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修课,工作分析是全面了解工作并系统提取工作有关信息的基础性管理活动,包括一系列工作信息的搜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信息收集方法(通用型方法、人员导向型工作分析、工作导向型工作分析等)、工作评价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员工掌握工作、工作描述、任职资格、工作说明书等基础知识了解观察、访谈、问卷等通用型工作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掌握职位分析问卷、临界特质分析方法、关键事件法等一系列专业工作分析方法操作流程,并熟练运用工作分析方法进行搜集工作信息,制定工作说明书;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事工作分析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掌握酬工作分析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工作分析的学科前沿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

    目标2能力方面:基于对工作分析知识和理论的理解,熟练运用工作分析技术和方法搜集工作相关的全部信息,厘清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等,制定岗位工作说明书;员工掌握工作分析有关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目标3素养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增强实践能力,培养从事企业工作分析专员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3掌握工作分析、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劳动关系等基本原理,熟悉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内容、操作流程。

     

    3.1 能够搜集组织中不同职务的设置目的、任务或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制定职务说明书。

    课程目标1、23

    3.2 熟悉工作分析系统,掌握不能工作分析系统操作步骤。

    毕业要求4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理分析、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1 掌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和学术研究的数理分析理论和工具。

    课程目标1、2、3

    4.4 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和步骤,具备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解决组织工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6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6.1 拥有良好的中文和外语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1、2、3

    6.3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完成工作说明书的编写

    6.4 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团队荣誉感以及个人在团队中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毕业要求7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专业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能力。

    7.1拥有较强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1、2、3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工作分析概述

    课程目标1、23

    1. 工作分析的概念、类别、内容

    2. 工作分析流程

    3. 工作说明书编写

    4.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

    5.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1.掌握工作分析概念、工作分析主要内容(工作描述、任职资格)。

    2.了解工作分析的发展演变过程。

    3.熟悉工作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

     

    理论

    9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了解科技对组织工作的影响,激发员工科学探索精神;工作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让员工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工作分析中存在的困境,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破解困境之道,为中国企业发展贡献自己智慧。

    实践模块1

    课程目标1、23

    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 

    1.熟练掌握工作分析的操作流程,并掌握不同操作流程的关键点

    2.掌握不同岗位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及格式

    实践教学

    3实践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精神、思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对工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掌握不同岗位客观信息,树立正确岗位价值观;运用一定的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在和团队成员讨论的过程中编制一份合格的工作说明书。

    工作分析

    通用方法

    课程目标1、2、3

    1.访谈法

    2.问卷法

    3.观察法

    4.工作日志法

    1.掌握访谈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2.掌握问卷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3.掌握观察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4.了解工作日志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1.课堂教学

    2.课堂讨论

    理论

    5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不同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不同方法的适应情境

    实践模块2

    课程目标1、2、3

    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

    1.掌握访谈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2.掌握问卷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3.掌握观察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4.了解工作日志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实践教学

    实践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不同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不同方法的适应情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岗位信息,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职务分析问卷

    课程目标1、23

    1.职务分析问卷概述

    2.职务分析问卷操作过程及关键点

    3.职务分析问卷的应用

    1.掌握职务分析问卷的内涵、内容。

    2.熟悉职务分析问卷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3.了解职务分析问卷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

    1.课堂教学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职务分析问卷内容,培养员工科学探索精神;分析职务分析问卷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

    工作要素法

    课程目标1、23

    1.工作要素法简介

    2.工作要素法实施步骤与关键控制点

    3.小结

    1.掌握工作要素法的内涵、主要内容。

    2.熟悉工作要素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3.了解工作要素法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

    1.课堂教学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工作要素法的内容,培养员工科学探索精神;分析工作要素法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

    临界特质

    分析系统

    课程目标1、23

    1.临界特质分析系统介绍

    2.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实施步骤

    3.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应用

    4.小结

    1.掌握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内涵、主要内容。

    2.熟悉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3.了解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

    1.课堂教学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工作要素法的内容,培养员工科学探索精神;分析工作要素法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

    实践模块3

    课程目标1、23

    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

    1.掌握职务分析问卷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

    2.掌握工作要素法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

    3.掌握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内涵、内容操作流程

    实践教学

    实践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工作要素法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工作要素法的适应情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岗位信息,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模块4

    课程目标1、23

    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

    1.掌握职务分析问卷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

    2.掌握工作要素法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

    3.掌握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内涵、内容操作流程

    实践教学

    实践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适应情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岗位信息,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职能工作

    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1、23

    1.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介绍

    2.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程序

    3.职能工作分析方法应用

    1.掌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内涵、主要内容。

    2.熟悉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3.了解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

    1.课堂教学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职能分析系统的内容,培养员工科学探索精神;分析职能工作分析系统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

    关键事件法

    课程目标1、23

    1.关键事件法概述

    2.关键事件法实施步骤与关键控制点

    3.关键事件法的应用

    1.掌握关键事件法的内涵、主要内容。

    2.熟悉关键事件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

    3.了解关键事件法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

    1.课堂教学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关键要素法的内容,培养员工科学探索精神;分析工作要素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

    实践模块5

    课程目标1、23

    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

    1.掌握职务分析问卷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

    2.掌握工作要素法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

    3.掌握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内涵、内容操作流程

    实践教学

    实践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关键事件法的优缺点,培养员工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关键事件法的适应情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岗位信息,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评价

    课程目标1、23

    工作评价内涵、流程与方法

    1. 掌握工作评价的内涵

    2. 工作工作评价的流程

    3. 掌握并熟练运用工作评价的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案例讨论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精神、思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工作评价的过程中,掌握不同岗位客观信息,树立正确岗位价值观;运用一定的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科学公正进行岗位评价。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组织与工作设计导论

    课程目标1、23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5%),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态度端正、课堂表现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加5分;2.实践项目(35%),根据实践课时安排,分组完成2-3次实践项目。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提交具体岗位工作说明书并进行小组汇报。每个实践项目满分100分,最后取平均分。3.期末考试(50%),实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总分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组织设计基础理论

    课程目标1、23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组织设计影响因素及组织结构设计

    课程目标1、23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组织岗位与编制设计

    课程目标1、23

    1份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汇报、考试

    工作分析概述

    课程目标1、23

    1份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汇报、考试

    工作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1、23

    1份工作说明书及小组汇报、考试

    工作评价与应用

    课程目标1、23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朱颖俊主编.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2.萧鸣政主编.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主要参考书

    1.祝士苓.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杨晶照.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实训教程.江苏大学出版社,2017。

    3.付亚和.工作分析(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4.萧鸣政. 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制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05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44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必修

    学分CREDIT

    2.5

    学时CONTACT HOURS

    48课时(理论32、实践16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贾文红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系统地阐述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培训与开发导论、培训需求分析、新员工导向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应用新兴技术进行培训、管理开发培训、培训有效性评估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具备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具有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管理开发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与开发管理工作职能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掌握新员工培训的基础知识,了解新员工融入企业的历程,培养员工积极心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建立走上社会的期待感和积极性

    2.明晰管理与教育之间互融互补关系,完成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更好地认清自身的价值;

    3.具有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管理开发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与开发管理工作职能的初步能力;

    4.掌握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各种类型培训的方法,掌握培训与开发中的学习原理、培训与开发的需要评估;

    5.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本流程,掌握对不同层次员工培训的不同要求以及各种培训和开发方式对人力资源的激发作用

    6.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H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H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H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2

     

     

     

     

    M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现代培训与开发导论

    课程目标13

    1.现代培训与开发概述

    2.战略性培训与开发

    3.培训中的基本学习原理

    1.认识现代培训与开发与传统培训的区别,现代培训与开发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

    2.掌握培训手段的技术化,掌握培训实施中的成人学习原理;

    3.了解学习效果的迁移。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课程思政元素:职业素养、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培训与开发的相关概念,激发员工的积淀培养职业素养的意识;通过培训中的基本学习原理的学习,提高员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态度、能力和责任意识,培养员工积极心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建立走上社会的期待感和积极性。

    2.培训需求分析

    课程目标236

    1.培训需求分析系统

    2.培训需求分析

    3.培训需求分析的成果:培训计划

    1.认识组织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人员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

    2.了解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新兴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3.掌握培训目标和内容,计划类别,培训活动计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一个有效的培训计划案例。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3. 新员工导向培训

    课程目标345

    1.新员工导向培训必要性

    2.新员工导向培训的主要内容

    3.新员工导向培训的过程与计划

    1.了解新员工导向培训的含义、内容、方法、过程与计划,新员工导向培训的意义

    2.掌握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员工导向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课程思政元素:现实震动意识、危机意识、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新员工导向培训的含义、内容、方法、过程与计划及新员工导向培训的意义,引导员工树立面对未来正确的择业观、敬畏意识以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学习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员工导向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员工从事人力资源培训专员工作的职业素养。

    4.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

    课程目标236

    1.常用的在职培训方法

    2.常用的脱产培训方法

    1.掌握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方法

    2.掌握行动学习初级董事会等在职培训方法

    3.了解演讲法,案例研究法,情景模拟法,行为示范法等脱产培训方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5.应用新兴技术进行培训

    课程目标234

    1.应用新兴技术进行培训的概念、特点与类型

    2.应用新兴技术进行培训理论基础

    3.应用新兴技术进行培训的有效性

    4.应用新兴技术进行培训的实施

    1.了解应用新兴技术培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应用新兴技术培训的类型,应用新兴技术培训和传统培训的区别

    2.掌握应用新技术进行培训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应用新技术进行培训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技术和设备要求,培训课程的设计

    3.了解应用新兴技术培训对讲师的要求,应用新兴技术培训对学员的要求,实施的其他注意点。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6.管理开发培训

    课程目标345

    1.管理开发培训概述

    2.管理开发培训的理论基础

    3.管理开发培训的常用方法

    1.了解管理开发培训的定义

    2.熟练掌握管理开发培训的常用方法

    3.掌握管理开发培训的理论基础。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6

    7.培训有效性评估

    课程目标346

    1.培训有效性评估概述

    2.培训有效性评估模型

    3.培训有效性评估的方案设计

    1.了解培训有效性的经济价值分析方法

    2.熟练掌握培训有效性的评估方案设计

    3.掌握培训有效性的评估模型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6

    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意识、善始善终意识、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培训整个系统内容的学习,激发员工科学管理意识、系统的意识、优秀HR的职业素养,以及一个优秀培训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态度。

    8.实践:培训需求分析

    课程目标236

    1.登陆模拟公司网站。

    2.了解公司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

    3.提取部门关键岗位。

    4.阅读岗位说明书。

    5.根据不同岗位进行需求分析

    1.理解工作说明书的重要性。

    2.利用各种方法,对不同岗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3.爱护实验设备,不得登陆其他网站。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6

    9.实践:培训游戏实验

    课程目标235

    1.员工分组。

    2.依教师指导,进行各种游戏。

    3.写游戏心得报告。

    1.指导教师讲清游戏的意义,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2.注意游戏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10.实践:培训和开发方案策划

    课程目标356

    1.登陆模拟公司网站。

    2.了解公司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

    3.拟定培训项目和预算。

    4.撰写培训策划书。

    1.合理安排培训项目

    2.撰写合格的培训策划书。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6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员工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终结性评价则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现代培训与开发导论

    课程目标

    13

    课后作业。

    课程成绩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讨论)、课程作业、课程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10%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课堂提问(讨论)(10%

    根据课程相关的内容,拟定问题或讨论题,要求员工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进行3次分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并确定小组汇报人。从不参与课堂讨论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3.课程作业(10%

    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员工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结合所学内容,做到史论结合,体现出历史思维能力。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4.课程考试(70%

    本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不参加课程考试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培训需求分析

    课程目标

    23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3. 新员工导向培训

    课程目标

    34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4.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

    课程目标

    23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5.应用新兴技术进行培训

    课程目标

    234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6.管理开发培训

    课程目标

    34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7.培训有效性评估

    课程目标

    34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8.实践:培训需求分析

    课程目标

    236

    课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9.实践:培训游戏实验

    课程目标

    23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0.实践:培训和开发方案策划

    课程目标

    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石金涛. 培训与开发(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

    2.主要参考资料

    1)曹荣,孙宗虎. 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第2版).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2[] 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著. 张大伟,李洁译.修炼主管: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 发,北京:邮电出版社,2004.

    3)汪群,王全蓉.培训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颜世富. 培训与开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7.

                         制订人:贾文红

    审核人:李小聪

                                                    2020 05 

    《招聘与人才测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45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招聘与人才测评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必修课

    学分CREDIT

    2.5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16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富祥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招聘与人才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讲授招聘与人才测评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围绕人才选拔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招聘流程的基础上,掌握关于招聘的一般理论、人员素质测评原理、人员素质测评基础、人员素质测评分数的解释、人员素质测评质量的分析、心理测验方法、面试方法、评价中心技术等方法,以及如何做好招聘的评估的技术与技巧。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员工在掌握基本原理、理论的基础上,辅以案例分析和实验,使员工在正确理解招聘与人才测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同时,对我国企业招聘与测评的理论与实践现状、问题及其改革完善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培养员工的人才测评的综合素质,使其初步具备解决人才选拔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志向,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系统地掌握招聘与人才测评的基本原理、具体流程和基本方法,较全面地了解招聘与人才测评的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各种基本的人才测评的方法,具备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通过科学的招聘与测评方法,选拔与录用到真正合乎职位要求的员工。

    4.正确选择和使用人员招聘与选拔的技术与工具,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培养员工开发人员招聘与选拔相关量表的能力,提高员工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L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招聘与人才测评概述

    课程目标12345

    1.招聘的概念及重要性

    2.招聘的原因和要求

    3.影响招聘的因素

    4.人才测评的功能与用途

    1.了解招聘的概念、意义;

    2.掌握企业招聘的原因和要求;

    3.灵活掌握和运用招聘的流程。

    4.了解人才测评的主要途径和类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职业道德、劳动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企业招聘的要求和影响因素,激发员工的探索精神和劳动精神;通过学习人才测评的主要途径和类型,激发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辨识能力。

    2.招聘准备与策略

    课程目标23

    1.招聘工作的基本前提

    2.招聘需求分析

    3.确定招聘策略

    1.掌握招聘工作的前提——工作分析和人力资源规划;

    2.通过分析现有的人员状况,分析内外环境的变化,确定人员需求;

    3.掌握招聘策略和招聘准备过程中相关的方法与技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探索精神、职业道德、劳动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工作分析和人力资源规划,激发员工的探索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学习招聘需求分析和如何制定招聘策略,激发员工的劳动精神和责任意识。

    3.招聘渠道与方法

    课程目标23

    1.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

    2.招聘渠道选择方法与技术

    3.招聘方法选择

    1.了解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来源及方法;

    2.掌握选择招聘方式时应遵循的原则、提高招聘效果的途径、招聘广告设计的原则、内容及企业参加招聘会应做的准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实验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协作意识、担当意识、职业素养、探索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内外部招聘的优缺点,激发员工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通过介绍招聘渠道选择的方法与技术,激发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担当意识。

    4.人才测评的基础

    课程目标23

    1.能力、人格与价值观

    2.工作分析

    3.胜任特征模型

    1.认识人才测评的前提与条件,初步了解胜任特征模型;

    2.明确人才测评的核心要素,理解人才测评的理论假设。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拼搏精神、创新意识、理论自信、辨识能力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人才测评的核心要素,激发员工的理论自信和创新意识;通过介绍胜任特征模型,激发员工的拼搏精神和辨识能力。

    5.人才测评的原理

    课程目标235

    1.人员素质测评的三大基础理论

    2.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3.人员素质测评中的项目分析

    1.了解人才测评结果的标准化控制原理;

    2.掌握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内涵及其基本检测方式;

    3.理解人才测评结果解释的不同参照标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职业道德、辨识能力、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人员素质测评的基础理论,激发员工的辨识能力和国际视野;通过学习人员素质测评的统计学知识,激发员工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6.心理测验方法

    课程目标234

    1.认知测验

    2.人格测验

    1.了解心理测验的概念和心理测验的形式;

    2.掌握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态度测验的基本原理;

    3.理解心理测验的科学性与局限性,具备使用和解使心理测验成绩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实验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辨识能力、责任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心理测验的理论基础,激发员工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通过学习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技能,激发员工的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7.面试方法

    课程目标234

    1.面试方法概述

    2.面试方法的理论基础

    3.面试技巧

    1.理解面试形式的特点与意义;

    2.掌握面试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依据,认识各种面试方法,掌握基本的面试技巧,提高面试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实验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辨识能力、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探索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面试方法的理论基础,激发员工的探索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介绍面试的基本技巧,培养员工的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8.评价中心技术

    课程目标234

    1.评价中心技术概述

    2.评价中心技术的基本形式

    3.评价中心技术的使用

    1.理解评价中心技术的定义及其特点;

    2.了解评价中技术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功能;

    3.理解评价中心技术的特殊重要性,认识评价中心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实验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辨识能力、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评价中心技术的基本形式与主要功能,激发员工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通过介绍评价中心技术的应用,激发员工的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9.其他素质测评方法

    课程目标234

    1.知识考试

    2.工作取样方法

    3.书面介绍信息分析

    1.了解知识考试的特点与意义;

    2.掌握工作取样法的应用技巧;

    3.掌握书面介绍信息分析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辨识能力、探索精神、职业道德、拼搏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知识考试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激发员工的探索精神和拼搏精神;通过介绍书面介绍信息的分析要点,培养员工的辨识能力和职业道德。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案例研讨或读书笔记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招聘与人才测评概述

    课程目标12345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及课堂表现(10%),设此考核项目,目的是控制无故缺课和课堂懒散无纪律情况,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2)课后作业(20%),本学期共布置两次课后作业,作业包括课后思考题和案例分析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业雷同处理办法:相互完全雷同的,作业不予批解,返回重做新题。(3)课堂讨论(10%),课堂讨论形式为员工小组讨论,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4)期末考试(60%),期末进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

    2.招聘准备与策略

    课程目标23

     

    3.招聘渠道与方法

    课程目标23

     

    4.人才测评的基础

    课程目标23

    提交课后作业1份;

    5.人才测评的原理

    课程目标235

     

    6.心理测验方法

    课程目标234

    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7.面试方法

    课程目标234

    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8.评价中心技术

    课程目标234

    提交课后作业1份;

    9.其他素质测评方法

    课程目标234

    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许明月.招聘与人才测评.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

    2.主要参考书

    1.徐世勇,李英武.人员素质测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2.廖泉文.招聘与录用(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制订人:王富祥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40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绩效管理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专业必修课

    学分CREDIT

    2.5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李小聪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绩效管理》是研究和解决组织绩效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是关于绩效管理流程和技术方法的学科,其主要从绩效计划、绩效控制、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五个方面讲述了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从实际操作角度讲述了绩效考核的各种技术手段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员工能够了解绩效管理内涵及发展现状,理解绩效管理的研究意义,掌握其研究方法;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理解绩效管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发展历程与意义;熟悉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流程,自觉将其运用到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之中;掌握绩效考核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基本技能,能够解决绩效考核实践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事企业绩效计划、考核、面谈等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国内外绩效管理发展现状、特点与规律,对当前国内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明晰绩效管理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理解绩效管理相关知识、理论,把握企业绩效管理基本流程,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绩效考核的技术手段、基本技能,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实施绩效考核工作;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事企业绩效计划、考核、面谈等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L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L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L

     

    H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绩效管理概述

    课程目标14

    绩效、绩效管理等相关内涵、绩效管理思想演变过程、绩效管理意义、绩效管理体系概述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绩效、绩效管理内涵,掌握绩效管理思想演变过程;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了解绩效管理现状、现存的主要问题,理解绩效管理体系的内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绩效管理思想演变过程,科学探索精神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对绩效管理思想演变知识的梳理,让员工体会到管理中对的认识的变化及管理方式的变化,引发员工对现代绩效管理进行深入思考。

    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计划制定

    课程目标24

    绩效管理基本流程、绩效计划、构建绩效指标体系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理解绩效计划的内涵及制定过程、掌握绩效考核指标制定方法;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的原则、方法并帮助企业不同岗位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实践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职业品格、职业道德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科学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品格、诚实公正的职业道德等;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对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原则和制定过程的介绍,让员工体会岗位之间的不同,理解不同岗位的价值,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过程控制

    课程目标24

    绩效计划实施、绩效管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及误区、绩效管理过程有效控制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绩效过程控制中的误区、理解绩效管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掌握绩效管理过程控制方法;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识别出企业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保证绩效管理顺利推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职业品格、责任感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增强员工职业责任感,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优秀品格;绩效管理控制的科学方法的介绍,培养员工勇于探索、创新精神。

    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考核

    课程目标24

    绩效考核技术、绩效考核中常见问题、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绩效考核的重要性,知道绩效考核中的常见问题,掌握绩效考核技术;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识别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课时+实践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职业道德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绩效考核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激发员工大胆探索、突破陈规,增强员工解决绩效考核实际问题的能力;厘清不同绩效考核技术中的问题,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求真务实,勇于承担责任。

    绩效管理流程-绩效反馈及结果应用

    课程目标24

    绩效反馈概述、绩效面谈、绩效反馈效果评估、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原则、绩效考核结果的具体应用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绩效反馈、绩效面谈的内涵及意义,掌握绩效反馈和面谈的方法;掌握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原则;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组织实施绩效反馈和面谈。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实践2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绩效面谈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正直善良,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员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绩效考核技术手段

    课程目标34

    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体系、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考核体系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掌握基于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的三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在管理实践中,灵活运用三种绩效考核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8课时+实践6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实践创新能力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三种不同的绩效考核技术介绍,引导员工思考绩效考核技术背后的原理,增强员工思考、探索的精神;三种绩效考核技术在案例中的应用,增强员工的实践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绩效管理概述

    课程目标1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5%),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态度端正、课堂表现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加5分;2.实践项目(35%),安排2次实践项目,提交2次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每个实践项目满分100分,最后取平均分。3.期末考试(50%),实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总分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计划制定

    课程目标2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过程控制

    课程目标24

    出勤及课堂表现

    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考核

    课程目标24

    1份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汇报、考试

    绩效管理流程-绩效反馈及结果应用

    课程目标2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绩效考核技术手段

    课程目标34

    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汇报、考试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付亚和主编.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2.付亚和主编.绩效管理(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2.主要参考书

    1.阿吉斯.绩效管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孙波.绩效管理:本源与趋势.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3.孙科柳、蒋业财、解文涛.华为绩效管理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 编. 绩效管理:员工效能的测评与提高.商务印书馆,2008

    制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 05


    《薪酬与福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46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薪酬与福利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专业必修课

    学分CREDIT

    2.5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李小聪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薪酬与福利》是研究和解决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是薪酬管理理念、技术和流程的学科,其主要包括薪酬管理总论、战略性薪酬管理、薪酬模式设计、福利管理、薪酬制度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员工能够了解薪酬内涵及发展现状,理解薪酬管理的研究意义,掌握其研究方法;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理解薪酬管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发展历程与意义;熟悉薪酬管理理论及薪酬模式设计,自觉将其运用到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之中;掌握薪酬管理模式设计技能,能够帮助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事企业薪酬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国内外薪酬管理发展现状、特点与规律,对当前国内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明晰薪酬管理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理解战略性薪酬管理的逻辑,把握薪酬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理解薪酬管理相关知识、理论,掌握不同薪酬设计模式,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的管理实践中;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薪酬模式设计的技术手段、基本技能,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5.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事企业薪酬管理(薪酬模式设计、薪酬调查、薪酬制度设计等)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L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L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L

     

    H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薪酬管理概述

    课程目标14

    薪酬及其相关概念、薪酬发展简史、薪酬管理及相关概念、薪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理解薪酬、薪酬管理及相关概念内涵,掌握薪酬发展历程;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了解目前中国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薪酬发展史梳理,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薪酬的影响,激发员工爱国主义情怀;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员工深入了解中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困境,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破解困境之道,为中国企业发展贡献自己智慧。

    战略性薪酬管理

    课程目标24

    战略性薪酬管理与总报酬的体系、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薪酬管理与组织文化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内涵、厘清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基本逻辑、掌握战略性薪酬的内容;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理解企业战略、组织文化、企业生命周期等对薪酬战略的影响,并能够帮助企业诊断薪酬管理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组织文化对薪酬战略的影响,引导员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对组织文化及战略的影响,更进一步分析薪酬战略背后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内涵,激发员工结合中国管理实践,提出经世济民之路。

    职位薪资模式

    课程目标24

    工作分析、岗位评价、薪酬调查、职位薪资体系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职位薪资模式的内涵、掌握职位薪资模式的建立流程、掌握岗位评价的方法(定性、定量方法);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岗位分类体系、进行岗位评价,并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建立职位薪资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课时+实践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爱岗敬业、公正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工作描述介绍,帮助员工认识公司内部不同的岗位,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工作分析信息收集,引导员工求真务实、公平客观的搜集跟岗位相关的信息,加深对岗位的认识。

    技能/能力薪酬模式

    课程目标24

    技能薪资体系、能力薪资体系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技能、能力、胜任力等相关感念,理解技能/能力薪资模式的内涵、设计流程、设计中的难点;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帮助企业构建技能/能力要素,为不同岗位设计科学合理的薪资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爱岗敬业、创新能力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技能薪资体系,引导员工本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分析不同技能元素及其价值,在分析过程中,帮员工全面了解技能岗位,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能力薪资模式,引导员工思考不能的能力要素及其价值,尤其是让员工意识到创新实践能力对企业发展及中国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价值。

    绩效薪资模式

    课程目标24

    绩效奖励基本原理、绩效奖励种类、特殊绩效认可计划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绩效奖励原理、绩效奖励种类,学会运用不同绩效奖励计划对员工进行激励;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分析企业绩效奖励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实践2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勇于创新、诚信公正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绩效奖励的公平分配,引导员工本着求真务实、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员工绩效进行分析;绩效薪资模式在不同企业应用产生的效果迥异,引导员工突破陈规,结合中国实践和企业发展实践探索适合的绩效薪资模式。

    福利管理

    课程目标34

    员工福利概述、法定福利(五险一金)、企业补充福利、福利发展趋势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掌握员工福利构成、发展历程、重点掌握我国法定福利和企业补充福利内容;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法定福利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在管理实践中,解决员工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课时+实践6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遵从维护法律法规、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援引案例,引导员工意识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在遵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处理好员工与组织的劳动纠纷问题。

    特殊员工群体薪酬设计

    课程目标234

    销售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特殊员工群体薪资设计

    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探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不同类型员工特点,并有针对性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实践4课时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薪酬管理概述

    课程目标1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5%),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态度端正、课堂表现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加5分;2.实践项目(35%),根据实践课时安排,分组完成2-3次实践项目。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提交某岗位薪资设计方案。每个实践项目满分100分,最后取平均分。3.期末考试(50%),实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总分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战略性薪酬管理

    课程目标2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职位薪资模式

    课程目标24

    1份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汇报、考试

    技能/能力薪酬模式

    课程目标24

    出勤及课堂表现、考试

    绩效薪资模式

    课程目标24

    1份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汇报、考试

    福利管理

    课程目标34

    1份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汇报、考试

    特殊员工群体薪酬设计

    课程目标234

    1份薪资设计方案、考试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刘昕主编.薪酬管理(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2.文跃然主编.薪酬管理原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

    2.主要参考书

    1.乔治·米尔科维奇.薪酬管理(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小平.薪酬管理.科学出版社,2018

    3.肖红梅、康锋.薪酬管理业务综合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4.李永周. 薪酬管理:理论、制度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周永亮、李建民.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全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制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 05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18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职业生涯管理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必修

    学分CREDIT

    2.5

    学时CONTACT HOURS

    48课时(理论32、实践16

    先修课程PRE-COURSE

    理论、实验课程填写,若无,则不填写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员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原则、特点及其职能。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按照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系框架,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律和原则的运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员工能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一般原理与方法,并能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的训练,使员工具备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能力,厘清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的方法以及切实有效的求职技巧,学会解决就业、职业适应、职业发展、家庭与职业的关系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能够应对职业生涯的中长期发展;

    2.掌握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本学科前沿理论;

    3.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主动求知;

    4.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原则、特点及其职能;

    5.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能力;

    6.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H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H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H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2

     

     

     

     

    M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 职业生涯研究导论

    课程目标136

    1.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背景

    2.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3.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2.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知识框架。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课程思政元素:规划意识、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让员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激发培养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背景学习,提高员工的科学态度、规划能力和责任意识。

    2. 职业生涯规划模型

    课程目标2456

    1.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型概述

    2.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理论研究

    3.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考查

    4.有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标

    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型

    2.掌握有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标设定和考查。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3. 职业选择阶段:为工作做准备

    课程目标2456

    1.职业选择理论

    2.有效选择职业的思路

    1.了解职业选择理论

    2.掌握选择职业的思路。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课程思政元素:择业意识、担当意识、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型、有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标、职业选择理论内容,培养员工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激发员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勇于担当的意识、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以及正确的择业观。

    4. 进入组织阶段

    课程目标2346

    1.组织选择的理论

    2.进入组织过程中的组织行为

    3.进入组织过程中的个体行为

    1.了解组织选择的理论

    2.掌握进入组织过程中的组织与个体行为。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5. 职业生涯早期阶段

    课程目标2456

    1.立业期的内容和阶段

    2.组织在员工立业期里应采取的行为

    3.员工个人在立业期的行为

    4.成就期的内容和阶段

    5.组织在员工成就期里应采取的行为

    6.员工个人在成就期的行为

    1.了解立业期的内容和阶段

    2.掌握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决策问题的类型。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6. 职业生涯中期阶段

    课程目标2456

    1.职业生涯中期转变所面对的问题

    2.组织在员工职业生涯中期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3.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行为

    1.了解职业生涯中期转变所面对的问题分析

    2.掌握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行为和组织采取的行为。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7职业生涯晚期阶段.

    课程目标2346

    1.职业生涯晚期阶段所面对的问题

    2.组织在员工职业生涯晚期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3.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晚期阶段的行为

    1.了解职业生涯晚期阶段所面对的问题

    2.掌握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晚期阶段的行为和组织采取的行为。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8. 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

    课程目标2456

    1.职业考查的类型

    2.职业生涯规划系统

    3.职业生涯目标设定

    4.职业生涯战略

    5.职业生涯评价

    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系统

    2.掌握职业生涯战略、目标设定和评价。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课程思政元素:择业意识、科学意识、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 职业生涯早期阶段、 职业生涯中期阶段、职业生涯晚期阶段的相关内容,让员工了解职业生涯早期、中期、晚期阶段所面对的问题,培养员工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能力,厘清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的方法以及切实有效的求职技巧,学会解决就业、职业适应、职业发展、家庭与职业的关系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能够应对职业生涯的中长期发展;激发员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勇于担当的意识、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

    9. 职业管理中的现代问题

    课程目标2356

    1.工作压力的来源与结果

    2.化解压力和得到社会支持的组织行动

    3.工作与家庭之间冲突的模型

    4.组织对工作家庭问题的反应

    5.改变组织的工作家庭的文化

    6.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活质量

    1.了解工作压力的来源与结果

    2.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10.人力资源支持系统

    课程目标2456

    1.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组合

    2.以职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说明

    3.组织中的职业生涯管理系统

    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组合

    2.掌握以职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员工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终结性评价则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 职业生涯研究导论

    课程目标

    136

    课后作业。

    课程成绩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讨论)、课程作业、课程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10%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课堂提问(讨论)(10%

    根据课程相关的内容,拟定问题或讨论题,要求员工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进行3次分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并确定小组汇报人。从不参与课堂讨论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3.课程作业(10%

    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员工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结合所学内容,做到史论结合,体现出历史思维能力。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4.课程考试(70%

    本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不参加课程考试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 职业生涯规划模型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3. 职业选择阶段:为工作做准备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4. 进入组织阶段

    课程目标

    234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5. 职业生涯早期阶段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6. 职业生涯中期阶段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7职业生涯晚期阶段.

    课程目标

    234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8. 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

    课程目标

    2456

    课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9. 职业管理中的现代问题

    课程目标

    2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0.人力资源支持系统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袁庆宏、付美云、陈文春.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资料

    1)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李晔、龙立荣.职业生涯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维罗尼卡·M·戈德谢克.职业生涯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周坤.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

                         制订人:贾文红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35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社会工作概论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曼曼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社会工作概论》是为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

    该课程是关于社会工作问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社会工作的内涵、领域、功能、价值体系、理论基础、工作方法、社会工作研究与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员工能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组织和开展各项社会工作实践活动,提高其实践运用能力。具体而言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小组方法、社区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会工作流程,对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传授,培养员工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能从整体上了解社会工作这门学科。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其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积极鼓励员工结合中国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各种社会实务问题。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可以了解社会工作助人的特点,把握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培养员工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L

    M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4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L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社会工作导论

    课程目标13

    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与相关领域的关系、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功能。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帮助员工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

    2.员工经过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从整体上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造精神、爱岗敬业、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等

    课程思张内容设计:通过介绍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与相关领域的关系、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功能,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员工爱岗敬业、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

    社会工作发展

    课程目标12

    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专社会工作的发展等基本内容;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基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的基本概况等,基本实现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整体认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何使命感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的介绍,培养员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对比,让员工感受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树立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何使命感,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社会工作价值

    课程目标24

    价值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形成中的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基本熟悉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操作原则何内容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何使命感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价值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形成中的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的介绍,培养员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对比,让员工感受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树立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何使命感,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社会工作理论

    课程目标23

    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及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结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的本土建构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科学内涵;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在熟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涵后,自觉履行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及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结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的本土建构的介绍,培养员工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引导员工增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个案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个案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与程序、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技巧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个案工作方法的基本模式;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熟悉个案工作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基本掌握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以便服务他人与社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德仁爱、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个人品格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个案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与程序、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技巧的介绍,培养员工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德仁爱、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个人品格等引导员工增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小组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小组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历史、小组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群体运作的过程与小组社会工作的程序、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认识与了解小组工作方法的基本概念、类型域特点;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尝试设计、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基本能够熟悉小组社会工作的过程,基本掌握小组工作的技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团结互助的个人品格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小组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历史、小组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群体运作的过程与小组社会工作的程序、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的介绍,培养员工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团结互助的个人品格等引导员工增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社区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基本了解社区工作方法的概念、特点及目标等基本内容,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基本能够熟悉社区社会工作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社区工作的常用技巧,可以进一步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社区工作的发展现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社会工作行政

    课程目标23

    社会行政概述、社会行政的历史演变、社会行政的功能、社会行政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督导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基本能够了解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区分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管理、公关行政的差异。;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基本能够重点把握社会行政的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社会福利政策

    课程目标23

    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基本能够了解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及社会政策的一半过程等内容;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基本能够熟悉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的介绍,引导员工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团结互助的个人品格等,从而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老年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23

    老年问题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中国的老年社会方法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基本能够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老年人的需求及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等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基本能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尊老爱幼,人格平等的家庭美德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老年问题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中国的老年社会方法的介绍,引导员工树立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践行尊老爱幼,人格平等的家庭美德等;培养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团结互助的个人品格等,从而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儿童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儿童社会工作基本概述、基本内容及策略等;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基本熟知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相关具体情况,基本能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尊老爱幼,人格平等、男女平等,承担责任的道德修养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儿童社会工作概述、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的介绍,引导员工树立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践行尊老爱幼,人格平等、男女平等、承担责任的家庭美德等;培养厚德仁爱、正直善良个人品格等,从而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残疾人社会作

    课程目标34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学习活动的训练,基本能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能够熟知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能够结合中国国情,服务中国残疾人群体。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尊老爱幼,人格平等、男女平等,承担责任的道德修养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介绍,引导员工树立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践行尊老爱幼,人格平等、男女平等、承担责任的家庭美德等;培养厚德仁爱、正直善良个人品格等,从而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集团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集团社会工作概述、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基本情况,理解其理论基础、实务基础等相关知识;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在熟知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之上基本能够开展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学校社会工作概述、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的介绍,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从而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医疗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内容、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过程、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中国的医疗社会工作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以及发展历史,能够熟知其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过程等内容;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基本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中国的医疗社会工作实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内容、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过程、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中国的医疗社会工作的介绍,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等,从而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工业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职责、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方式和方法、中国的工业社会工作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职责、发展、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方法等基本内容;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学习活动的训练,基本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中国的工业社会工作实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矫正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起源和发展、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中国的矫正社会工作、中国的社区矫正

    1.员工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起源、发展等基本内容,熟知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等;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在线研讨、共享研究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基本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中国的矫正社会工作,开展中国的社区矫正实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人格平等、承担责任、正直善良的道德修养;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的法律思维;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法律义务等。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通过对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起源和发展、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中国的矫正社会工作、中国的社区矫正的介绍,引导员工树立人格平等、承担责任、正直善良的道德修养;具备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的法律思维;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法律义务等,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1)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教师堂课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案例研讨或读书笔记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社会工作导论

    课程目标13

    课堂参与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讨论)、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课堂出勤率(10%)通过课程教学中的日常考勤来评判,满勤100分。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扣完为止。请假超过3次以上者,从第4次开始每次扣10分,扣完为止。2.课堂参与(讨论)(20%)课堂讨论形式为员工小组讨论,给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15%,从不参与讨论者,成绩为零。3.课后作业(20%)作业共提交2次,作业包括课后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作业雷同处理办法:相互完全雷同的,作业全不予批解,返回重做新题。。4.课程论文(50%)通过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员工完成1篇课程论文的质量来评价,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选题新颖、适度;内容完整,论证严密且有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良好(80—89分):选题有一定新意;内容比较完整,论证较为严密且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中等(70—79分):选题有一定新意;内容比较完整,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较清楚。合格(60—69分):选题适度;内容基本完整,论证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论述有一定的条理性。不合格(59分以下):内容不够完整,论证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晰,错误较多

    社会工作发展

    课程目标12

    课堂参与

    社会工作价值

    课程目标24

    课堂参与

    社会工作理论

    课程目标23

    课堂参与

    个案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小组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社区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社会工作行政

    课程目标23

    课后作业

    社会福利政策

    课程目标23

    课后作业

    老年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23

    课后作业

    儿童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残疾人社会作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集团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医疗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工业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课后作业

    矫正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34

    课程论文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李迎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2.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主要参考书

    1.隋玉杰等译. 社会工作个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宋林飞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顾东辉主编. 社会工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制订人:王曼曼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42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社会保障概论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郑少芳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社会保障概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社会保障概论是研究人类社会保障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和交叉型学科。本课程介绍了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与管理服务体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制度模式、法制管理和保障水平、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健康风险与保障、职业风险与保障、老残风险与保障等方面。

    本课程对社会保障发展历史、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进行全面讲解,使员工广泛、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社会保障的概念、性质、作用,使员工获得对社会保障理论、制度及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初步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保障学的知识框架,树立平等公正、尊老爱幼的思想,理解社会主义的公正、平等精神。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熟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历史,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掌握国内外的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模式,树立正确的社会保障理念,了解世界各国和我国当前的有关社会保障政策;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掌握社会保障法治与管理服务体系、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理论,了解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熟悉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健康风险与保障、职业风险与保障、老残风险与保障等社会保障学的理论知识,具备运用社会保障基础理论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薪酬管理的能力、在政府民政部门从事社会保险经办的能力。

    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关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每一位同学自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知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员工积极就业。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L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L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L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社会保障

    导论

    课程目标1

    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

    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社会风险的类型和特征。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掌握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体系和功能,具有认识社会保障的初步能力。

    3.通过学习,员工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与核心内容,客观陈述西方社会保障思想主要流派及其主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国家富强、公平、人人享有、法制思想、尊老爱幼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社会保障的本质、体系和功能等内容的介绍,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使员工理解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了解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法规;通过讲解马克思主义等西方社会保障思想,使员工树立平等公正、尊老爱幼的思想,理解社会主义的公正、平等精神,并能将西方社会保障思想运用于中国社会保障实践。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目标12

    社会保障的形成时期

    社会保障的初步发展时期社会保障的全面发展时期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

    中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四个时期,理解《贝弗里奇报告》的发布及其深远影响。

    2.员工经过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等环节的学习,掌握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能够正确认识、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道路自信、中国力量、心系民生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使员工理解中国在经济体制转轨后,积极探索并努力建立起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引导员工关心民生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提高员工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道路自信。

    社会保障

    模式

    课程目标13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四种类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效果与实践。

    2.员工经过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能够理解中国社会保障模式选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救危济困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社会保障模式的介绍,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使员工理解在中国特色文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社会保障模式是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使员工树立救危济困、公平正义的文化观。

    社会保障法治与管理

    课程目标14

    社会保障法治建设

    社会保障法治与管理服务体系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和组织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够理解社会保障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相关理论。

    2.员工经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的学习,

    掌握社会保障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的建设、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制理念、知法、守法、制度自信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使员工理解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结合案例讨论,使员工真正建立起法律信仰,知法守法,正确看待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自觉肩负起社会建设的重要使命。

    社会保障

    水平

    课程目标14

    社会保障水平概述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实践

    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效应比较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社会保障水平的界定、理论价值、测定模型的内容、适度和超度的效果,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整体经济效应。

    2. 员工经过小组讨论,理解如何处理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经过课堂学习,员工能够独立思考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效应与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

    课程目标156

    生活救助

    灾害救助

    专项救助

    慈善事业

    优抚安置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在城镇化和互联网条件下的生存风险及其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管理服务体系。

    2.员工经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能够对如何平衡筹资与企业负担、提高待遇与持续发展的问题,形成专业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扶危救困、遵法守法、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精准扶贫、灾害救助、慈善事业等领域的典型案例分析,使员工掌握生存风险及其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树立救危扶困的价值观,引导员工具备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健康风险与保障

    课程目标156

    公共卫生

    医疗保险

    生育保险

    医疗救助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健康风险和医疗风险、健康生活与社会医学、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及时就医防止重疾残疾的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和服务体系等相关内容。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能运用相关理论对如何建立科学的医药服务评价与定价机制,挤出过度医疗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实守信、法治理念、以人为本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医疗保险制度,结合中国典型案例分析,使员工理解医疗保险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员工以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医疗改革中的问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信,避免出现医保套现、骗保等违法行为;通过介绍生育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使员工体会我国以人为本的生育制度,感受到近些来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增强员工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职业风险与保障

    课程目标156

    职业风险界定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1.员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的学习,理解职业风险的界定和特征。

    2.员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学习,理解工伤保险的起源、属性,掌握工伤保险制度的结构、内容。

    3.通过学习,员工理解失业保险制度的结构和内容,能对失业救助和就业促进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5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敬业精神、积极就业、制度自信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职业风险、工伤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的讲解,结合真实案例分析,使员工理解敬业精神是避免失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员工必备的基本素质,明白失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鼓励员工积极就业,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

    老残风险与保障

    课程目标156

    老残风险保障概述

    养老金

    老残护理服务

    老年福利

    残疾人福利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老残风险及老残护理服务、老年福利、残疾人福利等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管理服务体系。

    2.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环节的学习,理解中国老残风险保障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主要问题与挑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尊老爱幼、公平正义、民族自豪感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养老保险制度介绍,使员工理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城乡每个公民,凸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讲解老年福利和残疾人福利,使员工树立平等公正、尊老爱幼的思想,体会到我国福利制度的优越性和民族自豪感。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社会保障导论

    课程目标

    1

    出勤、课堂参与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期末作业。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与(1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连续缺勤达3次,取消本门课程成绩。

    2.课堂参与(20%)。每次课程会有教学互动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题目,由同学们自由思考后,积极参与发言。根据员工学习态度、发言次数、对问题的思考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分。

    3.小组讨论(30%)。本课程将结合具体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讨论题目,由员工自由分组(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收集资料并充分讨论,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后,每组选择代表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呈现本小组讨论成果。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ppt中应阐述小组分工),教师对每个小组汇报给予点评。

    4.期末作业(40%)。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案例或者开放式题目作为期末作业,由每位员工在课下完成纸质版作业作为课程考评依据。未经思考,作业抄袭者,重新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否则此项成绩为零。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目标

    12

    出勤、课堂参与

    社会保障模式

    课程目标

    13

    出勤、课堂参与

    社会保障法治与管理

    课程目标

    14

    出勤、课堂参与

    社会保障水平

    课程目标

    14

    出勤、课堂参与

    生存发展风险与

    保障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小组讨论

    健康风险与保障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小组讨论

    职业风险与保障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

    老残风险与保障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期末作业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社会保障概论》编写组.《社会保障概论》(马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主要参考书

    .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李珍主编.《社会保障理论》(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制订人:郑少芳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62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专业选修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人力资源管理  统计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李小聪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修课。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数字化”的特征。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是基于循证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用数据或大数据分析结果来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于组织成功的贡献与价值。本书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型谈起,使大家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进而提出什么是人力资源大数据,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数据,如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模型和分析平台,如何形成企业人力资源报表体系和指标体系,从科学到实践、从理念到案例,深入浅出地给出了详尽的答案。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掌握人力资源大数据特点、大数据思维、数据挖掘技术及方法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加深对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的理解

    目标2能力方面:基于对人力资源大数据知识和理论的理解,熟练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员工掌握工作分析有关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目标3素养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增强实践能力,培养从事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3掌握工作分析、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劳动关系等基本原理,熟悉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内容、操作流程。

     

    3.1 能够搜集组织中不同职务的设置目的、任务或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制定职务说明书。

    课程目标1、2、3、4

    3.2 熟悉工作分析系统,掌握不能工作分析系统操作步骤。

    毕业要求4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理分析、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1 掌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和学术研究的数理分析理论和工具。

    课程目标5

    4.4 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和步骤,具备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解决组织工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7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专业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能力。

    7.1拥有较强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1、2、3、4、5、6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人力资源大数据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

    课程目标1、2

    一、组织变革与HR四角色模型

    二、HR四角色模型到HR+三支柱

    三、AI时代与人力资源管理

    四、循证式人力资源管理

    五、生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了解AI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理解组织变革与HR角色模型的关系

    理解HR四角色模型到HR三支柱转型的必然性

    掌握HR三支柱内涵、内容及特点

    课堂教学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人力资源大数据之:人力资源大数据特点及竞争优势

    课程目标1、2、3

    一、大数据是什么

    二、大数据思维与决策

    三、大数据分析与竞争优势

    四、大数据与人才

    掌握大数据的内涵

    理解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掌握大数据思维,利用大数据思维做出决策

    课堂教学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大数据挖掘渠道及技术方法之:大数据的取得与整理

    课程目标1、4

    一、数据收集

    二、数据存储

    三、数据计算

    四、大数据与云计算

    了解数据收集、存储、整理的意义

    掌握数据收集、存储、计算的方法

     

    课堂教学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大数据挖掘渠道及技术方法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课程目标1、4

    一、人工智能简史

    二、机器学习:AI的瑞士军刀

    三、探索与取舍:完美的算法在哪里

    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史

    理解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课堂教学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大数据挖掘渠道及技术方法之: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

    课程目标1、4

    一、数据挖掘

    二、数据可视化

    三、大数据应用的未来与优势

    掌握数据挖掘的内涵及特点

    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内涵

    了解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场景之: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模型

    课程目标1、4

    一、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价值

    二、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模型

    三、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路径

    四、人力资源大数据指标体系

    五、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的组织环境

    了解大数据分析的价值

    掌握大数据分析模型

    理解大数据分析路径

    理解大数据分析的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

     

    理论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场景之:人力资源大数据应用场景

    课程目标1、4

    一、应用场景之——招聘场景

    二、应用场景之——职业发展、敏捷绩效场景

    三、应用场景之——培育场景

    四、应用场景之——离职场景

    掌握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

    课堂教学

     

     

    理论

    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智能化发展

    课程目标1、6

    一、智能分析、对标决策

    二、对接集成,系统一体化

    三、基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数据应用

    四、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及启示

    理解智能分析决策

    掌握系统一体化原理

    了解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精神、思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分析

    课程目标1、4

    一、系统层

    二、数据层

    三、分析层

    四、展示层

    掌握系统层、数据层、分析层、展示层的内涵及内容

    课堂教学

    实践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

     

    人力资源大数据应用案例

    课程目标1、4

    一、百度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

    二、人才雷达在招聘中的应用

    三、谷歌的大数据人才管理

    四、腾讯HR的大数据实践

    五、猎聘薪酬大数据实践

    了解大数据在人力资源各具体模型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人力资源大数据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15%),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2.课堂表现及参与35%),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态度端正、课堂表现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加5分;3.平时作业50%)。

    人力资源大数据之:人力资源大数据特点及竞争优势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大数据挖掘渠道及技术方法之:大数据的取得与整理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大数据挖掘渠道及技术方法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大数据挖掘渠道及技术方法之: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场景之: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模型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场景之:人力资源大数据应用场景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智能化发展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分析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人力资源大数据应用案例

    课程目标1、2、3

    出勤课堂表现及参与作业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王爱敏、王崇良、黄秋钧. 人力资源大数据应用实践——模型、技术、应用场景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7

    2.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斌 张路芳 刘俐伶.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2.(美)雅克·菲茨恩兹人力资源与大数据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3.廉串德 刘佰明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理论、技术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

     

    制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05

     

     

     

     

     

     

     

     

     

     

     

     

     

     

     

     

     

     

     

     

     

     

    《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10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管理沟通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

    学分CREDIT

    2

    学时CONTACT HOURS

    32理论课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领导科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贾文红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管理沟通》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对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和技能的系统讲解,使员工建立基本的管理沟通意识,并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员工初步具备运用管理沟通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使同学们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管理沟通的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效果,让同学明白对企业内部而言,要建立学习型的企业,企业必须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加强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学习管理沟通的知识,培养员工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2.培养基本的管理沟通意识,并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能,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形成共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掌握管理沟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本学科前沿理论;

    4.了解和掌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

    5.运用所学管理沟通的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管理沟通效果;

    6.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H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H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H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2

     

     

     

     

    M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管理沟通概论

    课程目标

    123

    1.沟通的含义

    2.管理沟通的含义

    3.管理与沟通的关系

    4.管理沟通的作用

    5.影响管理沟通的主要因素

    6.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

    7.人力资源理论

    1.了解管理与沟通的区别

    2.掌握实现有效管理沟通的方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课程思政元素:沟通意识、合作意识、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管理沟通的相关知识,培训员工沟通意识和沟通技能,培养员工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关系。

    2.组织、群体、团队沟通

    课程目标

    256

    1.组织沟通的含义及类型

    2.纵向和横向沟通

    3.群体沟通

    4.团队沟通

    5.群体沟通和团队沟通的差异

    6.成功团队的特征

    1.了解纵向沟通与横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2.掌握克服葡萄藤效应的策略

    3.掌握团队决策的方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3.自我沟通

    课程目标

    2356

    1.自我沟通的定义

    2.自我沟通与人际沟通的差异

    3.自我沟通的主要障碍

    4.自我沟通的策略

    1.了解自我沟通的含义

    2.掌握自我沟通的方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4.倾听

    课程目标

    2347

    1.倾听的类型和特征

    2.倾听的障碍

    3.有效倾听的策略

    1.了解倾听与听的区别

    2.掌握有效倾听的策略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课程思政元素:团队意识、担当意识、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沟通的相关技能,激发员工以团队意识、勇于担当的意识、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以及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5.面谈

    课程目标

    236

    1.面谈与自发性交谈的差异

    2.面谈的准备

    3.面谈的过程

    4.面谈的种类

    5.绩效反馈面谈

    6.招聘面试

    7.面谈者的技巧

    8.面谈对象的技巧

    1.了解面谈的种类

    2.掌握招聘面谈与绩效面谈的操作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6.口头沟通

    课程目标

    2345

    1.演讲的类型及其目的

    2.演讲的方式

    3.演讲的准备

    4.成功演讲的特征

    5.解答问题的技巧

    1.了解演讲类型。

    2.掌握演讲的技巧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7.书面沟通

    课程目标

    235

    1.书面沟通的特点

    2.书面沟通应该遵循的原则

    3.书面沟通的基本形式

    4.商务信函的结构种类标准

    5.有效书面沟通的策略

    1.了解书面沟通的基本原则。

    2.掌握商务信函的写作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8.会议沟通

    课程目标

    2346

    1.会议沟通的目的和类型

    2.会议的组织

    3.会议议程

    4.会议记录

    5.会议中的角色

    6.与会者的座次排列方式

    7.有效会议的组织

    1.了解会议角色的不同座次安排。

    2.掌握会议组织的方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9.危机沟通

    课程目标

    2356

    1.危机的特征

    2.危机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

    3.危机沟通的类型

    4.危机沟通的策略

    5.危机沟通中的障碍

    6.危机沟通者的基本素质

    7.与媒体进行危机沟通的技巧

    1.了解危机沟通的发展阶段。

    2.掌握危机沟通者的素质。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课程思政元素:风险观、危机意识、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危机的性质与类型、影响、性质与特征,引导员工树立风险社会背景下正确的风险观、危机意识以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学习危机管理者的角色与能力结构,培养员工从事危机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10.压力沟通

    课程目标

    2345

    1.压力的来源

    2.压力的影响

    3.压力的识别

    4.缓解压力的沟通策略

    1.了解压力产生的原因。

    2.掌握释放压力的方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11.人际冲突处理

    课程目标

    2456

    1.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2.人际冲突的过程

    3.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

    4.人际冲突中的沟通策略

    1.了解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2.掌握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4

     

    12.跨文化沟通

    课程目标

    2356

    1.跨文化沟通的含义和模型

    2.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3.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4.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5.跨文化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1.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

    2.掌握跨文化沟通的技巧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评

    2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员工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终结性评价则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管理沟通概论

    课程目标

    123

    课后作业。

    课程成绩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讨论)、课程作业、课程考察。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15%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课堂提问(讨论)(15%

    根据课程相关的内容,拟定问题或讨论题,要求员工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进行3次分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并确定小组汇报人。从不参与课堂讨论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3.课程作业(30%

    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员工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结合所学内容,做到史论结合,体现出历史思维能力。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4.课程考察(40%

    本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考察。考察的形式可以是卷面考试或者提交课程论文一篇。课程论文的题目不限,内容与本课程相关。不参加课程考察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组织、群体、团队沟通

    课程目标

    2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3.自我沟通

    课程目标

    2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4.倾听

    课程目标

    2347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5.面谈

    课程目标

    23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6.口头沟通

    课程目标

    234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7.书面沟通

    课程目标

    23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8.会议沟通

    课程目标

    2346

    课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9.危机沟通

    课程目标

    2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0.压力沟通

    课程目标

    234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1.人际冲突处理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2.跨文化沟通

    课程目标

    2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康青.管理沟通(第2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主要参考资料

    1[]哈罗德孔茨等. 管理学(第十版).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甘特.沟通时代的管理者 .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3) 俞文钊.管理心理学 .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 魏江.管理沟通理念与技能.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基蒂•O•洛克.商务管理与沟通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制订人:贾文红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Z036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专业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刘晓苏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讲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介绍中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普遍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本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公共部门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员的招用、公共部门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公共部门人员的培训、公共部门人员的激励、公共部门人员的绩效管理、公共部门人员的报酬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员工正确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同时,对国内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改革完善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培养员工的人事管理综合素质,使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激发社会责任感。

    2.巩固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

    3.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前沿。

    4.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熟悉当代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及政策法规,以及先进国家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化内容和规律性趋势,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具有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咨询服务机构等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7.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H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L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课程目标123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2.国外公务员制度及其改革

    3.中国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改革

    1.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沿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2.掌握公共部门的涵义及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特征和原则,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3.理解国外公务员制度及其改革的背景、特点及其趋势。

    4.理解中国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改革的背景、问题及改革。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及汇报

    4.网络课程参与

    理论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法治意识、科学态度、辨识能力、责任意识,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历程的学习,激发员工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经验。通过介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基础,培养员工的法治意识。通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路径分析,提高员工的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激发员工的国际视野。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课程目标14567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流程

    1.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及功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供求预测的方法。

    2.理解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

    3.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及实施。

    4.应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及汇报

    4.网络课程参与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及其发展路径,提高员工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3.公共部门职位分类

    课程目标14567

    1.公共部门人事分类概述

    2.公共部门职位分类的原理及方法

    3.国外公务员职位分类

    4.中国公共部门职位分类

    1.了解公共部门人事分类的涵义、形态、原则、功能,国外公共部门职位分类的产生和发展。

    2.理解公共部门职位分类的原理及方法,公共部门人事分类的发展趋势。

    3.掌握职位分类的结构、原则、程序,职位分类的发展趋势,中国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的基本架构。

    4.应用职位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中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改革及发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及汇报

    4.网络课程参与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态度、政治导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公共部门人事分类技术的分析,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公共部门人事分类的中国特色及其改革完善,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激发员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4.公共部门人员的招用

    课程目标14567

    1.人员招用的一般程序

    2.公共部门人员招用中的面试

    3.公共部门人员招用中的测试

    1.了解人员招用的一般程序及常见的招募途径,中国公共部门人员招用的程序,国外公务员的招用程序。

    2.理解素质模型的基本理论,国外公务员的素质框架。

    3.掌握中国公共部门人员素质框架的构建,人员招用中的面试与测试。

    4.应用人员招用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公务员录用的现状及对策。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及汇报

    4.网络课程参与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远大理想、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人员录用制度的历史沿革,激发员工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中国公共部门人员录用制度的特色优势及其发展完善,激发员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远大理想,以及制度创新的国际视野。

    5.公共部门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

    课程目标14567

    1.职业生涯发展概述

    2.公共部门人员的生涯规划

    3.公共部门人员的生涯管理

    1.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一般理论,公共部门人员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掌握公共部门人员的生涯管理。

    4.应用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现状。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及汇报

    4.网络课程参与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态度、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远大理想、治理体系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中国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通过梳理中国公共部门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组织帮助,激发员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远大理想,以及对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认同。

    6.公共部门人员的培训

    课程目标14567

    1.公共部门人员培训概述

    2.公共部门人员培训的需求分析

    3.公共部门人员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4.公共部门人员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1.了解公共部门人员培训的流程,公共部门人员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公共部门人员培训的方法。

    2.理解人员培训的基本理论,公共部门人员培训效益评估。

    3.掌握公共部门人员培训需求分析的程序。

    4.应用培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公共部门人员培训的现状及其发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及汇报

    4.网络课程参与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导论自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中国公共部门人员培训制度,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道路自信,以及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

    7.公共部门人员的激励

    课程目标14567

    1.激励理论概述

    2.国外公务员的激励制度

    3.中国公共部门人员的激励制度

    1.了解中国公务员激励制度及其实施,事业单位的人员激励制度,国外公务员的激励制度。

    2.理解人员激励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

    3.掌握全面奖惩战略及其实施。

    4.应用激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公共部门人员激励的现状及其改革。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及汇报

    4.网络课程参与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态度、文化自信、政治导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激励理论的分析,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和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中国公共部门人员激励制度的改革完善,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激发员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8.公共部门人员的绩效管理

    课程目标14567

    1.绩效管理概述

    2.公共部门人员绩效计划的制订

    3.公共部门人员绩效评估的实施

    4.公共部门人员的绩效反馈与改进

    1.了解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的概念,公共部门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

    2.理解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

    3.掌握公共部门人员绩效计划的制订,公共部门人员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公共部门人员绩效评估的实施,公共部门人员的绩效反馈与改进。

    4.应用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公共部门人员考核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及汇报

    4.网络课程参与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态度、政治导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绩效管理一般理论的分析,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中国公共部门人员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改革完善,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激发员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通过学习中国公务员考核奖惩制度制度创新,激发员工的国际视野。

    9.公共部门人员的报酬

    课程目标14567

    1.报酬与薪酬概述

    2.薪酬制度的公平原则

    3.公共部门人员薪酬等级制度的设计

    4.公共部门人员的社会保险

    1.了解报酬和薪酬的基本理论,国外公务员的报酬现状,薪酬等级设计的方法。

    2.理解全面报酬理论,薪酬制度的公平原则,宽带薪酬结构理论。

    3.掌握公共部门的薪酬困境,中国公务员的薪酬构成,中国公共部门人员的社会保险。

    4.应用报酬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公共部门人员报酬现状及其改革。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及汇报

    4.网络课程参与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态度、制度自信、责任意识、与时俱进、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中国公共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制度,激发员工的科学态度、制度自信、责任意识,以及制度变迁与时俱进的认同;通过探讨中国公务员报酬制度创新,激发员工的国际视野。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通过员工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课程目标123

    课堂讨论、案例汇报、教学参与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课堂出勤率、教学参与、案例讨论、课程论文。综合成绩(100%)=课堂出勤率(10%+教学参与(30%+案例讨论(30%+课程论文(30%)。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课堂出勤率。通过课程教学中的日常考勤来评判,满勤100分。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扣完为止。请假超过3次以上者,从第4次开始每次扣10分,扣完为止。

    2.教学参与。通过员工在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中参与的态度和能力来考察,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独立思考,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并发表不同观点;网络课程参与率很高。良好(80—89分):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老师及同学的相关课程问题,有一定的见解;网络课程参与率高。中等(70—79分):态度端正,上课听讲较认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较为完整地回答老师及同学的课程问题;网络课程参与率较高。合格(60—69分):态度较端正,上课听讲较认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并回答老师及同学的课程问题;网络课程参与率一般。不合格(59分以下):上课态度不端正,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事情,不认真思考,无法回答老师及同学的相关课程问题;网络课程参与率低。

    3.案例讨论。在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布置案例题目,课后准备及小组讨论,课堂讨论并相互点评。案例讨论汇报不少于8次,平均每生汇报不少于1次,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分析透彻、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能很好回答教师及同学的问题。良好(80—89分):分析较透彻、层次较分明、主题较突出,能较好回答教师及同学的问题。中等(70—79):分析简单、层次不够清晰、主题不够明确,能较好回答老师及同学问题。合格(60—69分):分析较混乱、层次较模糊、主题不明显,能回答老师及同学的问题。不合格(59分以下):分析混乱、层次模糊、主题非常不明显,不能回答老师及同学的问题。

    4.课程论文。通过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员工完成1篇专业学术论文的质量来评价,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论文选题新颖、适度,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研究方案合理、研究方法得当;论文内容完整,论证严密且有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良好(80—89分):论文选题有一定新意;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较为严密且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中等(70—79分):论文选题有一定新意;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比较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合格(60—69分):论文选题适度;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较为合理;论文内容基本完整,论证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论述有条理;论文格式基本规范。不合格(59分以下):论文选题不符合课程研究方向;论文内容不够完整,论证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晰,错误较多;论文格式不规范。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课程目标14567

    课堂讨论、案例汇报、教学参与

    3.公共部门职位分类

    课程目标14567

    课堂讨论、案例汇报、教学参与

    4.公共部门人员的招用

    课程目标14567

    课堂讨论、案例汇报、教学参与

    5.公共部门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

    课程目标14567

    课堂讨论、案例汇报、教学参与

    6.公共部门人员的培训

    课程目标14567

    课堂讨论、案例汇报、教学参与

    7.公共部门人员的激励

    课程目标14567

    课堂讨论、案例汇报、教学参与

    8.公共部门人员的绩效管理

    课程目标14567

    课堂讨论、案例汇报、教学参与

    9.公共部门人员的报酬

    课程目标14567

    课堂讨论、案例汇报、教学参与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吴志华,刘晓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志华.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主要参考书

    1[]诺伊.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英文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克林格勒,纳尔班迪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第6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伯曼,韦斯特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2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派恩斯.公共和非营利性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5)吴志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刘晓苏.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7)孙柏瑛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8)吴志华,刘晓苏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9)萧鸣政.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0)周均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制订人:刘晓苏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22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员工关系管理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迎冬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员工关系管理》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为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论招聘录用管理、员工离职、解聘和裁员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员工纪律、员工参与和沟通、劳动争议处理、员工职业安全管理、员工压力管理、员工援助计划、员工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员工满意度、非正式雇佣员工关系管理、多元化员工关系管理等。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模块,覆盖了选、育、用、留、裁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企业发生的典型的、重要的争议案例和实践问题进行阐述。信息量大、兼容性强、涉及面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员工可以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员工关系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员工关系管理的现状及优秀企业的经验,并能够系统的掌握企业员工关系的基本问题、内在关系及危机争议的处理方法,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员工的理论视野,培养员工运用所学的员工关系理论知识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进一步巩固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员工系统思考和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员工管理的实质,理解员工关系的内涵,了解员工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不同学派的员工关系理论观点,并厘清其异同。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了解劳动关系管理的历史沿革,理解不同背景下劳动冲突的特点及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

    5.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内容,重点掌握员工离职、解聘、争议处理、压力管理、援助计划等劳动关系处理流程。提升员工压力管理能力,关爱组织和他人,具备一定的解决不同类型组织劳动关系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6.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具备扎实的劳动关系处理实操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不同类型组织劳动关系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H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员工关系管理绪论

    课程目标12

    员工关系管理的内涵、目标与角色定位

    员工关系管理的职能体系构建员工关系管理环境及其变化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和相关书籍阅读,了解员工关系管理与人力资源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了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职能体系。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堂讨论,了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员工关系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系统思考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员工关系管理与人力资源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员工关系发展过程,让员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系统思考的方法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讲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培养员工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员工关系的确立

    课程目标145

    劳动关系的确立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续订

    劳动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劳动关系的确立条件和构成要件,掌握劳动合同法基本内容。

    2.员工通过课堂讨论,熟悉各种用工形式的劳动合同编写的基本内容,熟悉劳动合同订立和续订基本条件和注意事项。

    3.熟悉各种用工形式的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的发生条件,能够掌握企业人事管理活动中有关劳动合同的相关工作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连签二次劳动合同,必须签无固定期限合同? );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律思维、法律权利、法律义务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订立、续订、变更、终止和解除的相关知识,让员工学会用法律思维分析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相关问题,在未来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遵守法律、掌握劳动者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员工自身要养成知法、懂法和守法的意识与习惯。

    员工离职和主动离职管理

    课程目标346

    员工离职的内涵、类别与影响

    员工离职率与离职成本测量

    员工主动离职的影响因素及理论解释

    员工主动离职的防范对策与管理流程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复习组织行为学相关知识,了解员工离职的基本内涵,以及员工离职的主要分类,能够基本分析员工离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影响,

    2.通过文献查阅和课堂学习,员工能够掌握员工离职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做好员工离职数据的基本分析工作,同时,能够准确计算员工离职成本和了解离职成本的控制基本方法。

    3.通过文献学习和课堂学习,员工能够掌握员工离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对员工离职行为作出理论解释。

    4.员工通过课堂讨论,根据对员工离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相关理论理解,掌握员工主要理智的防范对策,并能够掌握员工离职的管理流程,并了解员工离职访谈技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人本主义、诚德厚爱、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管理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员工离职相关知识和员工主动离职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理论解释,引导员工在未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够以人本主义和诚德够爱对待同事,通过理论解释了解员工离职的相关问题,培养员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科学管理流程的工作意识。

    员工解聘与裁员管理

    课程目标2346

    解聘及其员工关系管理

    裁员及其员工关系管理

    解聘和裁员中的员工关系协调策略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员工解聘与裁员发生的适用条件,理解员工解聘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企业裁员的法律流程和企业管理流程,尤其是被裁员工的工作安置和货币安置问题,了解企业裁员前的调查工作流程和掌握在解聘和裁员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掌握协调解聘和裁员的协调策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人文关怀、集体主义、理性思维、和谐人际关系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解聘、裁员相关专业知识,让员工在员工解聘和裁员工作中能够以人文关怀做好解聘和裁员员工的安置工作,让员工懂得企业裁员的发生情境和影响因素,理解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能够为组织健康发展而解聘和裁员。同时,在与解聘和裁员群体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理性思维分析问题。

    员工纪律、惩戒及不良行为管理

    课程目标

    456

    员工纪律管理

    员工违纪行为的惩戒管理

    问题员工管理与员工不良行为防范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复习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与知识,了解员工纪律管理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内容,能够对不同企业类型和不同员工类型有针对的开展员工纪律管理工作。

    2.了解企业员工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发生的环境、组织、个人等相关特征表现,了解企业常规的员工违纪行为的惩戒措施。关注激励和惩罚问题,了解中国文化情境下的员工惩戒措施和掌握纠正员工工作场所偏差行为的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工作场所偏差行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遵守规章制度、纪律意识、组织公平感、积极进取、勤奋务实、平等意识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员工纪律管理基础知识,引导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遵守规章制度和纪律意识,明确惩戒与奖励行为发生机制,在员工惩戒和奖励的过程中培养员工组织公平感和平等意识。通过激励管理引导员工产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勤奋务实的工作风格。

    员工参与管理与沟通管理

    课程目标

    246

    员工参与概述

    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与典型模式

    员工沟通管理概述

    员工关系沟通的渠道、网络与实现方式

    员工关系管理中的沟通障碍与处理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员工参与的基本内涵和测验员工参与的主要维度,通过分析典型的企业案例,对比不同组织的员工参与方式,使员工了解员工民主参与的典型模式。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员工了解管理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者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性,了解上下级沟通、同事沟通的渠道和网络的实现方式。

    4.员工通过课堂讨论,系统介绍沟通过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信息失真),员工通过生活或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能够分析出沟通的问题或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集体意识、组织建言、高尚人格、杰出品质、感情充沛、人际关系和谐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员工参与相关知识,培养员工集体意识和积极参与集体决策,激发员工组织建言行为。通过讲述员工沟通管理相关知识,让员工懂得高尚人格和杰出品质是人际沟通的内在的驱动力;通过讲述团队管理的基本内涵、特点和影响因素,让员工知晓感情充沛和恰当的情感交流对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团队沟通过程中,恰当的沟通方式、渠道、环境和对象等因素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员工抱怨、申诉于劳动争议处理

    课程目标156

    员工抱怨管理

    员工申诉管理

    劳动争议处理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员工抱怨的内涵以及员工抱怨的表征特点,能够在企业实践中熟练捕捉员工抱怨并进行归类。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了解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员工申诉、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律思维、法律权利、法律义务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员工抱怨、申诉和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知识,让员工学会用法律思维分析员工抱怨、申诉和劳动争议的相关问题,在未来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遵守法律、掌握劳动者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员工自身要养成知法、懂法和守法的意识与习惯。

    员工健康管理

    课程目标156

    员工健康管理概述

    职业病及其防治

    心理健康管理与心理疾病防治

    1.员工通过可以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员工健康管理的内涵及意义。了解实施员工健康管理的好处,以及从文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完善员工健康管理相关活动,

    2.员工通过课堂讨论,掌握职业病的内涵、类型及鉴定程序。总结和归纳不同行业或职业的常见职业病,了解员工职业病的一般评估过程和员工关系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措施。

    3.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心理疾病防治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关爱他人、心理调节、锻炼身体、科学作息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述员工健康管理和了解不同行业或职业常见职业病,引导员工从事员工关系管理的工作中关爱组织成员和预防员工职业病。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管理和心理疾病相关知识,让员工了解心理解压相关策略,能够进行自我和帮助他人心理调节,同时培养员工锻炼身体和养成科学作息的意识。

    员工援助计划

    课程目标156

    员工援助计划概述

    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与运作

    员工援助计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员工援助计划的内涵、员工援助计划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2.掌握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与运作过程和实施操作步骤,能够在对员工进行基本分类,并对员工开展心理管理。

    3.了解员工帮扶计划(EAP)的主要内容,能够清楚把握员工帮扶计划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关爱他人、心理调节、科学管理、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员工援助计划相关知识,引导员工在制定员工援助计划和实施员工援助计划时能够以关爱他人为前提,体现对员工的人本关怀,培养员工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管理的工作能力。同时,通过对员工援助计划的相关案例,让员工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主要方法。

    员工工作-家庭平衡计划

    课程目标156

    员工工作-家庭平衡概述

    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及其表现

    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策略与计划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以及为何开展员工工作-家庭平衡计划。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理解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原因,了解员工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的实施过程,以及影响员工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的核心点。了解人性假设理论与员工工作-家庭平衡计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相亲相爱、爱岗敬业、协调发展、承担责任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冲突相关知识,让员工懂得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家庭和企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培养员工对家庭成员相亲相爱和对企业爱岗敬业的意识,感悟个人在家庭和工作中承担责任,能够将家庭和工作协调发展。

    员工压力管理与情绪管理

    课程目标156

    压力和情绪的内涵、产生与影响因素

    不同压力和情绪管理的组织对策

    不同员工群体的压力源及其压力和情绪管理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压力和情绪的内涵,能够掌握压力和情绪产生和影响因素。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不同压力和情绪的作用,以及企业应对不同压力和情绪的组织策略。

    3.员工通过课堂讨论,掌握如何有效切断压力源的方法、如何主动宣泄自己的压力以及如何有效影响他人情绪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自我调适、关爱他人、身心和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压力、情绪相关知识,让员工了解压力和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能够在工作中指导和关爱他人的心理健康,促进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身心和谐,引导员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压力源和有效宣泄压力。

    员工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课程目标156

    1.员工满意度及管理概述

    2.员工满意度调查

    3.员工满意度调查实施与应用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的意涵及意义。了解招聘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培训满意度、薪酬满意度、绩效考核满意度等具体模块的满意度调查测量量表。

    2.员工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案及调查过程中注意事项,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措施,提高员工满意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自我效能、心理契约、细致严谨、克服困难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员工满意度及满意度调查相关知识,让员工能够通过了解和掌握提升自我效能的方法。同时,通过分析满意度,提升员工工作和组织成员心理契约,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引导员工培养细致眼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员工关系管理绪论

    课程目标12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和小组讨论。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及课堂表现(2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连续缺勤达5次,取消本门课程成绩。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课后作业(15%),布置1次开放性题目,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创新性为依据,作业满分为100分。

    3.课程论文(45%),通过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员工完成1篇专业学术论文的质量来评价,满分100分。评价标准为:论文选题新颖、适度,研究意义,研究方案与研究方法;论文内容完整性,论证逻辑性和层次性;论文格式规范。

    4.小组讨论(20%),员工选择恰当主题(自选题目和命题题目),严格规范小组分组、调研、汇报和教师总结流程,小组讨论成绩员工根据实际情况赋分,原则上小组内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控制在10%以上。

    员工关系的确立

    课程目标145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员工离职和主动离职管理

    课程目标34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员工解聘与裁员管理

    课程目标234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员工纪律、惩戒及不良行为管理

    课程目标

    45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平时作业

    员工参与管理与沟通管理

    课程目标

    24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员工抱怨、申诉于劳动争议处理

    课程目标15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员工健康管理

    课程目标15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员工援助计划

    课程目标15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课程论文

    员工工作-家庭平衡计划

    课程目标15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小组讨论

    员工压力管理与情绪管理

    课程目标15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小组讨论

    员工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课程目标156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李新建,孙美佳等.员工关系管理(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

    2.主要参考书

    1.程延园.员工关系管理(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

    2.田  辉.员工关系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制订人:王迎冬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41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专业选修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邹玉政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内容包括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法的法律渊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概述、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同时传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方法,以及处理人力资源法律实务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激发员工扎根基层、服务地方和国家法治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促进员工法律素养的提升,使员工逐渐学会用行政法的思维、逻辑和方法去考察、分析、理解社会现实问题,能够初步解答和回应社会现实中的行政法问题。

    3.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学科前沿。

    4.关注我国法治发展动态,熟悉当代中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实践,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具有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处理相关法律实务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行政法概述

    12345

    1.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2.行政法的法律渊源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了解行政法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行政法法律渊源的等级效力,行政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区别,行政法各基本原则的内涵。

    3.掌握并能够应用:行政法理论和基本原则分析判断行政法相关问题。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2

    课程思政元素:依法行政、治理现代化、程序意识、诚实守信、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行政法的基本概念、法律渊源的介绍,帮助员工理解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通过介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培养员工依法行政的意识、程序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等培养员工从事行政法相关工作的职业素养。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

    12345

    1.行政组织法概述

    2.中央国家行政机关

    3.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4.实施行政职能的非政府组织

    5. 公务员

    1.了解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公务员的概念。

    2.理解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国务院行政机构的种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的设置与编制,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的区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区别,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基本管理制度。

    3.掌握并能够应用:行政组织法理论和制度分析判断机构的性质、行政职权的合法性和公务员的行政纪律责任问题。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4

    课程思政元素:制度自信、治理现代化、权责一致、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行政组织法的介绍,帮助员工理解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我国的制度优势;通过介绍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及相关管理制度,帮助员工树立员工权责一致的意识培养员工从事公务工作的职业素养。

     

    抽象行政行为

    课程目标123456

    1.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2.行政法规

    3.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1.了解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概念。

    2.理解行政规则冲突的解决,行政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制定机关、制定权限、程序、监督机制。

    3.掌握并能够应用:抽象行政行为的理论和制度分析解决行政规则合法性问题种行政规则与上位法的冲突问题。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2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律保留、法律优先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我国立法体制和立法体系的介绍,帮助员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法律保留、法律优先的基本内涵。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课程目标123456

    1.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2.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

    3.具体行政行为的一般合法要件

    1.了解具体行政行为及其成立、效力和一般合法要件的概念。

    2.理解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标准,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取得和丧失的条件,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具体行政行为的一般合法要件。

    3.掌握并能够应用:具体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和制度分析判断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本条件问题。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2

    课程思政元素:合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我国体行政行为的一般合法要件的介绍,增强员工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行政许可

    课程目标123456

    1.行政许可概述

    2.行政许可的设定

    3.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4、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5.行政许可的费用(禁止收费原则、法定收费例外)

    6.监督检查

    7.行政许可诉讼

    1、了解行政许可及其设定、实施、监督和相关制度的概念。

    2、理解行政许可的特征,行政许可制度的各基本原则,设定行政许可与市场调节、个体自主、社会自律的关系,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普通许可实施程序与特别许可实施程序的区别,行政许可的费用制度,行政许可被授予人的法定公判义务。

    3、掌握并能够应用:分析解决行政许可授予过程和监督检查过程中的行政行为合法性问题,以及行政许可诉讼问题。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2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行政许可立法理念和制度的介绍,帮助员工理解许可法在权力制约、权利保障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行政处罚

    课程目标123456

    1.行政处罚概述

    2、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

    3.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管辖与适用

    4.行政处罚的程序

    5.治安管理处罚

    1.了解行政处罚的设定、实施、程序及相关制度的概念。

    2.理解行政处罚制度的基本宗旨,行政处罚的设定,行政处罚的委托,行政处罚的适用规则,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和实施程序规则,治安处罚的适用和处罚程序。

    3.掌握并能够应用:行政处罚理论和制度分析解决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合法性问题。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2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守法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行政处罚立法理念和制度的介绍,帮助员工理解处罚法在权力制约、权利保障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培养员工守法意识。

    行政强制

    课程目标123456

    1.行政强制概述

    2.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3.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

    4.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

    5.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1.了解: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程序及相关制度的概念。

    2.理解: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种类、设定、实施程序。

    3.掌握并能够应用:行政强制理论和法律规定分析解决行政强制权行使的合法性问题。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2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守法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行政强制立法理念和制度的介绍,帮助员工理解行政强制法在权力制约、权利保障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培养员工适守法意识。

    行政程序与政府信息公开

    课程目标123456

    1.行政程序概述

    2.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1.了解行政程序、听证制度、说明理由、行政案卷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概念。

    2.理解行政程序的意义,听证制度、说明理由、行政案卷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

    3.掌握并能够应用:分析解决行政听证程序合法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判断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决定的合法性和解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问题。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2

    课程思政元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序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权保障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行政程序制度的介绍,培养员工程序意识,尊重当事人程序性权利,帮助员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行政复议

    课程目标123456

    1.行政复议概述

    2.行政复议范围

    3.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

    4.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5.行政复议的审理、决定和执行

    1.了解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和行政复议机关的概念。

    2.理解行政复议的功能,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行政复议机关的确定,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行政复议的决定类型,行政复议指导和监督。

    3.掌握并能够应用:分析解决行政机关在受理和作出复议决定中的程序合法性问题。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4

    课程思政元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序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权保障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行政复议制度的介绍,培养员工程序意识,尊重当事人程序性权利,帮助员工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行政诉讼

    课程目标123456

    1.行政诉讼概述

    2.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行政诉讼的管辖

    4.行政诉讼参加人

    5.行政诉讼程序

    6.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

    1.了解行政争议的概念和行政诉讼的特征,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

    3.掌握并能够应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程序。

    1.课堂讲授

    2.案例分析

    8

    课程思政元素:权力制约道路自信、尊重人权、法治精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行政诉讼制度的介绍,帮助员工理解我国的权力制约体系,坚定道路自信;培养员工程序意识,尊重当事人程序性权利,帮助员工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国家赔偿

    课程目标123456

    1.国家赔偿概述

    2.国家赔偿法

    3.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

    1.了解国家赔偿、国家赔偿法的概念与特征。

    2.理解国家赔偿与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并能够应用: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

    1.课堂讲授

    2.案例分析

    2

    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意识、诚信政府、科学精神、法治精神、逻辑思维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法治的最低要求是依法而治、有法可治。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是全方位的,相对地,国家的保障义务也应是全方位的(国家赔偿也是国家责任意识和诚信政府的体现)。国家赔偿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通过对国家赔偿的理论与实务的分析、观察,服务国家赔偿制度的健全发展,也是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所以,本案例的学习也促进着员工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的培养。对国家赔偿原则和规则的学习和适用,是需要逻辑能力的,分析个案的规制适用就是这种逻辑能力的体现,培养着员工的逻辑思维能力。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员工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行政法概述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及期末考试。综合成绩(100%)=课堂出勤率(5%+课堂参与(5%+课后作业(80%)。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课堂出勤率

    通过课程教学中的日常考勤来评判,满勤得分为100分,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扣完为止。

    2.课堂参与

    通过员工在课程教学中参与的态度和能力来考察,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独立思考,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并发表不同观点。良好(80—89分):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老师及同学的相关课程问题,有一定的见解。中等(70—79分):态度端正,上课听讲较认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较为完整地回答老师及同学的课程问题。合格(60—69分):态度较端正,上课听讲较认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并回答老师及同学的课程问题。不合格(59分以下):上课态度不端正,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事情,不认真思考,无法回答老师及同学的相关课程问题。

    3.课后作业

    每学期课后作业三次,每次两题:一题是在学过的部分自选一个疑难问题进行研究,并写成小论文;另一题是在学过的部分自选一个典型案例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

    小论文评分标准为:

    优秀(90分以上):选题新颖、适度,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内容完整,论证严密且有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良好(80—89分):选题有一定新意;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较为严密且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中等(70—79分):选题有一定新意;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书写较工整。

    合格(60—69分):选题适度;论文内容基本完整,论证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论述有条理;论文格式基本规范、书写不工整。

    不合格(59分以下):选题不符合课程研究方向;论文内容不够完整,论证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晰,错误较多;论文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

    案例分析评分标准为:

    优秀(90分以上):观点明确,分析透彻、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结论正确或具有说服力、书写工整;

    良好(80—89分):观点较明确,分析较透彻、层次较分明、结论较正确或较具说服力、书写工整;

    中等(70—79):观点不太明确,分析简单、层次不够清晰、结论尚正确或具有一定说服力、书写较工整;

    合格(60—69分):观点不太明确,分析简单、层次较模糊、结论尚正确或具有一定说服力、书写不工整;

    不合格(59分以下):观点不明确,分析混乱、层次模糊、结论不正确或不具有说服力、书写不工整。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抽象行政行为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行政许可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行政处罚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行政强制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行政程序与政府信息公开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行政复议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行政诉讼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国家赔偿

    12345、6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教材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编写组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 主要参考书

    1)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2)应松年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狄骥:《公法的变迁》,郑戈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5[]盐野宏:《行政法总论》、《行政救济法》、《行政组织法》,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制订人:邹玉政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周恩来人才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58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周恩来人才思想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李小聪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周恩来人才思想》是探讨和展现周恩来的人才之道,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人才之道的实践、丰富和发展的一门学科,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主要包括:人才之道概述、人才标准、任人、用人、培养人才五个方面的内容,系统阐述了周恩来关于人才选聘、任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周恩来的人才之道,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和用人之道的模范体现。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员工能够梳理人才之道的产生及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代人才之道的内涵及重要作用;理解人才基本标准,对不同类型、层次人才的德才要求;掌握任人、用人、育人的原则、知识、技能,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管理实践中;通过课堂讲授、文献研读、案例分析等,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深入探究人才之道发展逻辑及规律,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学术研究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员工能够梳理人才之道的产生及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代人才之道的内涵及重要作用,体会中国不同时代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人才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理解人才基本标准,对不同类型、层次人才的德才要求;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任人、用人、育人的原则、知识、技能,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管理实践中,解决管理实践中人才的任、育、留问题;

    4.通过课堂讲授、文献研读、案例分析等,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深入探究人才之道发展逻辑及规律,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学术研究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M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L

    H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L

    H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L

    H

    H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H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H

    H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人才之道概述

    课程目标14

    人才的产生、内涵;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科学用人

    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人才的内涵及重要性;梳理人才之道的产生及发展脉络,掌握人才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6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追求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人才的产生,引导员工思考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员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学习,为祖国发展做贡献;人才内涵,让员工明白真正的认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人才标准

    课程目标24

    基本标准;对不同人才的德才要求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掌握人才的基本标准;理解德是人才第一重要标准,德的核心是注重服务;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了解不同时代不同人才的德才标准差异,重点掌握领导干部德才标准、一般干部标准、不同战线干部标准、党员干部标准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人才的基本标准,让员工知道政治立场坚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是人才的基本标准,引导员工成为这样的人;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是人才的第一重要标准,德的核心是注重服务。

    任人

    课程目标34

    任人原则;善任;让贤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掌握周恩来人才之道的任人原则;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了解周恩来如何做到善任、让贤,并思考其管理启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8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任人的标准,让员工知道政治立场坚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是用人的基本标准,引导员工成为这样的人;援引案例,让员工明白,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主动让贤等是等是人才使用的重要标准。

    用人

    课程目标34

    容人;尊重关怀;树立榜样;从善纳谏;揽过推功;身范;奖惩;考核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掌握周恩来人才之道的用人原则;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分析周恩来人才之道的用人技巧,并将其灵活运用于管理实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8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援引案例,让员工分析周恩来的用人之道,使员工明白爱国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等是用人的重要标准;从周总理的用人之道中,感悟周总理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用人智慧,激起员工对周恩来人才思想的兴趣。

    培养人才

    课程目标34

    必须培养人才;开通人才培养渠道;高超的育人艺术;力行自我修养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了解周恩来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人才培养的原则;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周恩来人才培养艺术、渠道,并将其灵活运用于管理实践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6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人才培养的原则,让员工明白爱国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等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援引案例,让员工感受周总理如何力行自我修养,激起员工学习恩来精神的热情。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人才之道概述

    课程目标14

    出勤及课堂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和读书汇报。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5%),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态度端正、课堂表现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加5分;2.实践项目(35%),完成1-2次案例讨论,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实践项目总分为100分。3.读书汇报(50%),总分为100分。读书汇报成绩分为优、良、中等、合格四个等第。根据读书汇报现场表现、读书汇报稿质量两方面给定成绩。

    人才标准

    课程目标24

    出勤及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可选)

    任人

    课程目标34

    出勤及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可选)

    用人

    课程目标34

    出勤及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可选)

    培养人才

    课程目标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读书汇报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顾振权、朱海山. 周恩来人才之道。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新芝,刘晴.周恩来纪事.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周恩来.周恩来自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9.

    4.康之国.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5.韩同友.周恩来思想与实践探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制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05

     

     

     

     


    《管理思想演变与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37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管理思想演变与发展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王迎冬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管理思想演变与发展》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介绍了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史、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管理探索、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和当代管理理论等内容。主要对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决策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明了各种理论形成的背景、特点以及各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已形成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世界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本课程主要分析西方管理理论的新趋势,主要在比较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和知识型企业管理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最后,分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和改革开放以来管理探索。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员工可以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管理思想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并能够系统的掌握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员工的理论视野,培养员工运用所学的东西方管理思想相关知识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进一步巩固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西方管理思想的实质,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内涵,激发员工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管理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辩证法分析不同学派的管理理论观点及发展历程,并厘清其异同。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管理思想演变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关于人性的探索、行为科学学派和当代管理思想。

    5.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具备具备系统全面的管理理论积淀,形成独立思考、审时度势能力,能够用管理思想相关理论和知识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H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中国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12

    儒家管理思想

    道家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

    其他流派的管理思想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以儒为主,道法相辅体系结构及主要特点。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儒家的仁政德治论管理思想、发夹的法治刑治论管理思想和道家无为而治论管理思想。

    3.通过文献阅读,掌握伦理型政治与法治型政治的区别,了解人治与法治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主要体现。了解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人性假设与西方管理思想中人性假设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明礼守法、厚德仁爱、以人为本、诚信友爱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了解儒家、法家和道家的主要思想精神;主要内容可包括:通过对儒家、法家和道家主要思想和主要人物事迹,让员工体会我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先贤接触品格,引发员工借助圣贤之道引起对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的兴趣。

    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145

    汉朝时期管理思想

    隋唐时期管理思想

    宋明时期管理思想

    清朝时期管理思想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汉朝、隋唐、宋明和清朝的君权与相权、组织结构、军事、农业、商业等方面的主要举措,以及朝代之间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对汉朝、隋唐、宋明和清朝的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组织结构、军事、农业、商业等管理思想学习,评析中国古代政治与管理的得失。

    3.员工阅读文献,了解我国古代经济主体为何没有形成早期企业组织,了解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与中国式管理行为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大胆探索、信仰马克思主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了解我国汉朝、隋唐、宋明和清朝时期主要管理思想在农业、商业、军事和政事等领域应用,通过对我国历代思想发展比较,了解封建专制社会的管理思想弊端,触发员工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信心。

    近现代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345

    民国时期管理思想

    毛泽东管理思想

    建国以后管理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管理思想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企业变迁与管理特点,了解清朝末年我国近代经营管理思想的发端、融资、投机、营销思想和民国时期的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和公司治理的思想与实践。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毛泽东管理思想得发展脉络、农村斗争环境下档的建设与管理、根据地政府管理、根据地经济建设与管理、农村斗争环境下的军队建设与管理、建国后执政党建设与管理、新中国的政府管理与经济建设管理以及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3.员工阅读文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和杰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管理经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突破陈规、敢于创造、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了解民国、毛泽东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管理思想,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管理思想案例和主要历史事件,了解毛泽东行政、军事管理思想,让员工感受建国以来接触历史人物的敢于创造和锐意进取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敢于突破陈规的改革精神。

    西方早期社会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235

    西方资本主义前的管理思想

    资本主义初期管理思想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西方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专制主义和中世纪管理思想、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了解现代管理的工业发展背景,熟悉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萨伊管理思想、罗伯特欧文的人文管理思想、查尔斯巴贝奇的管理思想,能够结合资本主义初期的主要代表人物经历和背景,了解其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思考当代管理实践的启发。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仰马克思主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和资本主义初期管理思想,引述亚当斯密、萨伊、罗伯特欧文和查尔斯巴贝奇等早期管理思想产生背景、历史作用,引发员工思考资本主义初期管理思想弊端,坚定员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

    管理学诞生与管理学理论体系形成

    课程目标

    45

    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行政集权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复习管理学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核心观点。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泰勒的搬运实验、铁锹实验等相关实验过程和主要结论,了解法约尔14条管理原则和韦伯行政集权的组织理论,以及对现代组织尤其是行政组织的管理启发。

    3.了解古典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存在问题、理论缺陷以及理论回归,掌握古典管理理论在当代管理的应用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引述泰勒、梅奥、法约尔、韦伯等管理学家对古典管理理论体系的贡献,重点了解不同管理思想诞生背景、实施条件和历史环境,激发员工探索新事物、勇于创新的热情,促进员工解放思想和敢为人先的务实精神。

    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建立

    课程目标

    24

    行为科学的创立

    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

    人性理论

    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理论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掌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格雷戈的X/Y理论。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掌握需要、动机和行为三者的关系,掌握古典动机理论和当代动机理论,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等人性假设理论。

    3.员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群体规范、群体思维、群体压力等群体行为相关知识和领导行为的类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追求真善美,摈弃假丑恶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需求、动机和激励相关理论,重点阐述人性假设的相关理论,将求真务实、人本善良的理论结合孟子的性善论和麦格雷戈的Y理论,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同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分析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演变。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课程目标15

    管理过程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核心观点。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员工通过对现代管理丛林的学习,厘清各个学派之间的区别,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中找到现实依据。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比管理过程、社会系统、决策理论、系统管理、权变理论、经验主义和管理科学等学派的管理思想,重点了解不同管理思想诞生背景、实施条件和历史环境,一方面,激发员工探索新事物、勇于创新的热情,促进员工解放思想和敢为人先的务实精神。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引导员工用科学发展观分析我国管理实际。

    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大发展

    课程目标123

    战略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70年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的基本内容,了解TQM的实现基础和演变过程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

    3.掌握组织文化理论在管理活动或管理决策的四个方面: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差距、不确定性规避、价值观的性别维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造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杰出管理学家和企业家案例(彼得德鲁克、杰克韦尔奇等人),让员工了解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的创造精神,通过论述全面质量管理,列举我国上世纪90年代企业界风云激荡的企业家案例,让员工从先辈身上学习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精神。

    日本崛起过程中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234

    独特的日本管理制度

    日本企业家的管理实践

    日本管理学家的管理思想

    1.员工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日本式管理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三大核心。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日本式管理的集体决策、保障雇佣、经营的持续性和长期性的核心特征,了解集团主义、人本主义、平等主义基本内涵,总结日本式管理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启发。

    3.了解日本杰出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的管理和经营哲学,以及经营哲学与日本复杂文化基础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团结奋斗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让员工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中感受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企业文化,了解日本企业集体决策、集团主义和平等主义相关内容,体会诚信友善和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西方管理学理论的新转折

    课程目标45

    再造与创新

    组织与观念

    无边界管理

    合作竞争与变革

    管理思想的国际化实践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流程再造与管理创新、组织与观念、无边界相关的内涵与特征。

    2.掌握流程再造的常见模式、理论框架、步骤设计、成功关键、基本原则以及流程再造存在的困难。

    3.掌握无边界管理的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和地理边界的设计思路,掌握实施无边界管理的战略、环境、规模、技术和人员的动因条件。

    4.了解合作竞争和变革的基本内涵,了解合作竞争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企业变革的发生条件和困难与阻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创造精神、追求进步、锐意进取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授流程再造、无边界等管理创新理念,让员工明白组织间的竞争与合作,同时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环境中追求进步和形成锐意进取的企业变革。

    中国式管理行为

    课程目标145

    中国人的管理行为特性

    工作的原则

    沟通与人际关系

    是非的判断

    凌乱的秩序

    合理的兼顾

    1.员工通过自主阅读中国式管理相关文献和书籍,了解中国人的管理行为特性和为人处世的哲学。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理解工作原则中的基本原则,了解中国式沟通的主要特点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逻辑,掌握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分寸。

    3.员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国人的是非观念、同情心、同理心的关系。能够在看似凌乱的秩序中合理的兼顾工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以人为本、诚信友爱、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了解中国式管理行为发生机制和了解中国管理哲学,激发员工对传统文化中以人文本和诚信友爱的价值观认同感,同时,通过管理沟通的相关案例,让员工产生对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中国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

    12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和小组讨论。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及课堂表现(2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连续缺勤达5次,取消本门课程成绩。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课后作业(15%),布置1次开放性题目,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创新性为依据,作业满分为100分。

    3.课程论文(45%),通过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员工完成1篇专业学术论文的质量来评价,满分100分。评价标准为:论文选题新颖、适度,研究意义,研究方案与研究方法;论文内容完整性,论证逻辑性和层次性;论文格式规范。

    4.小组讨论(20%),在个体和群体层面,选择恰当主题(自选题目和命题题目),严格规范小组分组、调研、汇报和教师总结流程,小组讨论成绩员工根据实际情况赋分,原则上小组内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控制在10%以上。

     

    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

    145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近现代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

    345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西方早期社会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

    235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管理学诞生与管理学理论体系形成

    课程目标

    45

    考查、出勤、课后作业

    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建立

    课程目标

    24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课程目标

    15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大发展

    课程目标

    123

    考查、出勤、平时表现

    日本崛起过程中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

    234

    考查、出勤、课程论文

    西方管理学理论的新转折

    课程目标

    45

    考查、出勤、小组讨论

    中国式管理行为

    课程目标

    145

    考查、出勤、小组讨论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姜杰.管理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主要参考书

    1.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史(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方振邦,刘刘琪.管理思想史(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制订人:王迎冬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企业危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23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企业危机管理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

    学分CREDIT

    2

    学时CONTACT HOURS

    32理论课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贾文红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企业危机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不可避免地因各类矛盾和问题引发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危机事件,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系统讲授和讨论、作业等教学环节,要使员工系统掌握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企业危机管理的处理程序和原则、企业危机预警、诊断、处理及恢复等阶段的主要内容,学会企业危机沟通技巧并提高员工能够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个人生活、企业组织以及国家的危机事件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明确正确的危机意识对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 危机意识,多方面,多角度锻炼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掌握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本学科前沿理论;

    3. 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主动求知;

    4. 系统掌握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和经典案例,了解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及危机管理策略;

    5. 培养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个人生活、企业组织以及国家的危机事件的能力;

    6.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H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H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H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2

     

     

     

     

    M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 企业危机管理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123

    1.危机与企业危机

    2.企业危机管理

    3.我国转型期的企业危机特点及诱因

    1.掌握企业危机管理的概念、作用、形态

    2.了解我国转型期企业危机的特点及诱因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2

    课程思政元素:风险观、危机意识、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危机的性质与类型、影响、性质与特征,引导员工树立风险社会背景下正确的风险观、危机意识以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学习危机管理者的角色与能力结构,培养员工从事危机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2. 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2456

    1.企业危机管理阶段论

    2.企业危机诱因论与危机处理论

    3.其他相关理论

    1.掌握危机管理的发展阶段

    2.理解危机诱因论和处理论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3

    3. 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程序

    课程目标2345

    1. 危机管理的原则

    2. 危机管理的程序

    1.掌握危机管理的几大核心原则

    2.理解危机管理的程序及各程序所包含的内容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3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责任、制度优势、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危机管理的利害关系者,培养员工在危机管理中的社会责任意识,特别是了解个人、家庭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比较中外危机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让员工深刻认识到中国应急管理的制度优势;通过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组织讲解,培养员工从事危机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4. 企业危机的预警

    课程目标2456

    1. 企业危机预警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2. 企业危机预警管理的程序

    3. 危机预警模式及其分析

    4. 危机预警系统

    5. 危机预警的指标

    6. 预警信息的处理

    1.了解危机预警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2.掌握危机预警管理的程序、危机预警模式

    3.掌握危机预警指标及预警信息的处理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4

    5. 企业危机诊断

    课程目标2346

    1. 危机诊断的原则和程序

    2. 危机诊断的内容

    3. 企业专项危机诊断

    1.了解危机诊断的原则和程序

    2.掌握危机诊断的内容

    3.了解实践中企业专项危机诊断的方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4

    6. 企业危机的处理

    课程目标2456

    1. 企业危机处理的基本问题

    2. 企业危机处理的原则和策略

    3. 企业危机处理过程

    4. 企业危机处理要务

    1.掌握企业危机处理的基本问题、策略

    2.理解并掌握企业危机处理过程及注意事项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4

    课程思政元素:制度优势、职业素养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中国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模式,进一步让员工深刻认识到中国应急管理的制度优势;通过讲解危机管理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工具,培养员工从事危机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7. 危机恢复与崛起

    课程目标2356

    1.危机恢复的目的和意义

    2.危机恢复的步骤

    3.危机恢复的基本策略

    4.人的恢复

    5.企业形象的恢复

    1.了解危机恢复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危机恢复的步骤和基本策略

    3.了解企业形象的恢复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4

    8.危机管理沟通

    课程目标2345

    1. 危机管理沟通的对象和范围

    2. 危机管理沟通实务

    3. 媒体与危机管理沟通

    1.掌握危机管理沟通的对象和范围

    2.了解正确处理危机中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危机沟通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4

    9危机管理技术

    课程目标2456

    1.潜在危机评估方法与技术

    2. 危机处理方法与技术

    3. 恢复阶段方法与技术

    1.掌握潜在危机评估方法

    2.理解并掌握危机处理和危机恢复的方法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2

    课程思政元素:风险观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风险的概念与内涵、风险管理的基本性质与过程分析、企业危机的风险管理等内容,培养员工正确的风险观,特别是中国当前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国内风险环境。

    10.  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管理

    课程目标2456

    1. 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表现形式和诱因

    2. 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应对及预防

    3. 企业人力资源预测与人力资源危机诊断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预警

    1.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诱因及表现形式

    2.掌握企业人力资源预测及人力资源危机诊断

    3.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应对及预防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案例讨论

    4.案例汇报点

    2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员工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 企业危机管理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123

    课后作业。

    课程成绩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讨论)、课程作业、课程考察。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15%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课堂提问(讨论)(15%

    根据课程相关的内容,拟定问题或讨论题,要求员工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进行3次分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并确定小组汇报人。从不参与课堂讨论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3.课程作业(30%

    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员工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结合所学内容,做到史论结合,体现出历史思维能力。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4.课程考察(40%

    本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考察。考察的形式可以是卷面考试或者提交课程论文一篇。课程论文的题目不限,内容与本课程相关。不参加课程考察者,课程成绩不及格。

    2. 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3. 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程序

    课程目标

    2345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4. 企业危机的预警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5. 企业危机诊断

    课程目标

    234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6. 企业危机的处理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7. 危机恢复与崛起

    课程目标

    23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8.危机管理沟通

    课程目标

    2345

    课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9危机管理技术

    课程目标

    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10.  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管理

    课程目标2456

    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综合考察。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薛澜.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主要参考资料

    1)何海燕.危机管理概论.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林景新.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3)周永生.现代企业危机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巴顿.危机管理.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制订人:贾文红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合同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59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合同法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专业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郭继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合同法》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员工研究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合同法相关内容的一门学科,是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内容包含:合同订立、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保全、合同担保、合同变更、合同转让、合同解除、合同终止、合同解释、违约责任及19种典型合同的相关规定。通过合同法课程的学习,培养员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掌握合同法总论、合同法分论等合同法的基本法律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合同法学科前沿问题。

    2.初步具备理性判断事务的能力,初步掌握合同法思维的基本方法,重点是法律关系分析法和请求权基础分析法。

    3.初步具备发现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合同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初步掌握合同法律实务的基本技能,能够比较流利且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5.受到法律职业道德的良好熏陶,初步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地方和国家法治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L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H

    M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M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H

    M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H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M

    M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合同的订立

    课程目标12345

    1.要约

    2.承诺

    3.竞争缔约

    4.强制缔约

    5.附合缔约

    6.要约和承诺程序的变异

    1.了解竞争缔约、强制缔约、附合缔约等相关理论及知识

    2.理解并掌握要约及承诺等相关理论及知识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缔结过程的讲解,培养员工公平正义精神、强制缔约可以培养员工法治精神。

    合同的效力

    课程目标12345

    1.合同有效要件

    2.合同的无效

    3.合同的撤销

    4.合同效力的补正

    1.理解并掌握合同有效要件的相关法律规定

    2.理解并掌握合同无效、撤销及合同效力的补正等相关理论及知识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诚实信用品德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无效制度讲解,培养员工法治精神,通过合同撤销制度讲解,培养员工诚实信用品德。

    合同的履行

    课程目标12345

    1合同履行的原则

    2.合同履行的规则

    3.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了解合同履行的原则及规则

    2.理解并掌握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的相关理论及知识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诚实信用品德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履行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生诚实信用品德;通过合同撤销制度讲解,重点培养培养员工法治精神。

    合同的保全

    课程目标12345

    1.债权人代位权

    2.债权人撤销权

    1.理解并掌握债权人代位权及撤销权

    2.运用代位权及撤销权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理念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保全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理念。

    合同的担保

    课程目标12345

    1.保证

    2.定金

    1.理解并掌握保证及定金

    2.运用保证及定金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风险防范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担保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风险防范意识等。

    合同的变更

    课程目标12345

    1.合同变更的条件

    2.合同变更的效力

    1.理解并掌握合同变更的条件及效力

    2.运用合同变更的条件及效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民主自由思想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变更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民主自由思想等。

    合同的转让

    课程目标12345

    1.债权让与

    2.债务承担

    3.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

    1.理解并掌握债权让与及债务承担

    2.运用债权让与及债务承担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民主自由思想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转让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民主自由思想等。

    合同的解除

    课程目标12345

    1.合同解除的条件

    2.合同解除的程序

    3.合同解除的效力

    1.理解并掌握合同解除的条件、程序及效力。

    2.运用合同解除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民主自由思想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解除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民主自由思想等。

    合同权利

    义务的终止

    课程目标12345

    1.清偿

    2.抵销

    3.提存

    4.免除

    5、混同

    1.理解并掌握清偿、抵销、提存、免除、混同

    2.运用清偿、抵销、提存、免除及混同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公平正义等。

    违约与违约责任

    课程目标12345

    1.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2.免责条件及免责条款

    3.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竟合

    4.强制履行

    5.赔偿损失

    6.违约金

    1.了解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2.理解并掌握各种违约责任的形态

    3.运用违约责任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诚实信用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违约与违约责任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诚实信用精神等。

    合同的解释

    课程目标12345

    1.合同解释的原则

    2.合同解释的规则

    3.合同漏洞的补充

    4.格式条款的解释

    5.免责条款的解释

    1.了解合同解释的原则

    2.理解并掌握合同解释规则

    3.运用合同解释规则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诚实信用精神、公平正义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合同解释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诚实信用精神等。

    买卖合同

    课程目标12345

    1.买卖合同的效力

    2.特种买卖合同

    1.理解并掌握买卖合同的效力

    2.了解特种买卖合同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诚实信用精神、公平正义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买卖合同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诚实信用精神等。

    建设工程合同

    课程目标12345

    1.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

    2.各类建设工程合同

    3.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

    1.理解并掌握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及效力。

    2.运用建设工程合同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诚实信用精神、公平正义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建设工程合同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诚实信用精神等。

    几种新型合同

    课程目标12345

    1.保理合同

    2.合伙合同

    1.理解并掌握几种新型合同的订立及效力。

    2.运用几种新型合同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1.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4.汇报课后阅读之收获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诚实信用精神、公平正义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几种新型合同制度讲解,培养员工的法治精神及诚实信用精神等。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技能训练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理论、实验课程填写)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合同的订立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课程成绩为平时成绩。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和课后作业成绩。

    平时考勤成绩,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1次将在平时成绩中扣除3分;无故旷课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课堂表现成绩,考核依据包括问题回答和小测验等,占平时成绩20%

    课后作业成绩,每学期的课后作业布置不少于2次,占平时成绩80%


    合同的效力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合同的履行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合同的保全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合同的担保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合同的变更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合同的转让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合同的解除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合同权利

    义务的终止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违约与违约责任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合同的解释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买卖合同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建设工程合同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几种新型合同

    课程目标12345

    1.讨论

    2.案例分析

    3.作业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理论、实验课程填写)

    1. 建议教材

    1)崔建远主编:《合同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2)陈小君主编:《合同法学》(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 主要参考书

    1)韩松等著:《合同法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郑玉波著:《民法债编总论》(修订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韩世远著:《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签订人:郭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公司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30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公司法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朱少山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公司法》是我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员工非常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公司法重在规范公司组织和行为,有利于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合法权益,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公司法》以培养员工系统掌握公司法基本知识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讲授,使员工能够运用法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将所学的公司法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

    本课程紧扣我国《公司法》及相关规定,对公司法的基本理论与制度作系统介绍,并作适度延伸与拓展,对实践中出现的热点与疑难问题予以回应。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公司的内涵与变迁;公司法概述;公司的类型;公司的设立;公司的名称和住所;公司登记制度;公司章程;公司的人格制度;公司的资本制度;股东及其权利与义务;股东的出资与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债;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的合并、分立与组织形式的变更;公司的解散和清算;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系统掌握公司法基本原理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2.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国内外公司法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

    3.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我国公司发展需求,能具备基本的运用公司法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公司法相关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具有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专业工作的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6.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受到法治与职业道德的良好熏陶,初步树立报效国家、扎根基层、服务地方和回报社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

    M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L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L

    H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L

    L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L

    L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L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L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公司与公司法概述

    课程目标1236

    1.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2.公司的发展与沿革

    3.公司法的概念与性质

    4.公司法的渊源与地位

    1.掌握公司与公司法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公司立法历程;

    3.掌握有关公司法的性质、渊源等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诚信、改革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公司与公司法制度的发展与沿革,使员工了解国内外相关制度的发展概况,了解现代公司制度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员工对于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2.公司种类

    课程目标123

    1.公司的分类

    2.有限责任公司

    3.股份有限公司

    1.理解公司的法律分类与学理分类;

    2.掌握我国立法关于公司种类的具体规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改革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公司的法律分类和学理分类,深刻理解对于公司的科学分类;同时在结合我国国情基础上,引导员工对我国现代公司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有深入认识。

    3.公司的设立

    课程目标1245

    1.公司设立概述

    2.公司设立的方式

    3.公司设立的条件

    4.公司设立的程序

    5.公司章程

    6.公司的名称与住所

    1.了解公司设立基本知识;

    2.掌握我国有关公司设立的具体规定;

    3.理解设立中公司的法律问题;

    4.掌握我国关于公司章程效力、内容、制定与修改的法律规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意识、民主价值、诚信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公司设立相关制度的研习,激发员工对法治、民主意识的理解,培育员工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4.公司的人格与能力

    课程目标124

    1.公司的人格独立与人格否认

    2.公司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1.了解公司人格独立的特殊意义及人格独立要素;

    2.掌握我国关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法律规定;

    3.我国关于公司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法律规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权利行使的边界;诚信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员工理解公司独立人格是法人制度的核心,分清股东对公司的权力边界。

    5.公司的资本制度

    课程目标1345

    1.公司资本制度概述

    2.公司资本的构成

    3.股东的出资

    4.增资与减资

    5.股份与股票

    1.了解公司资本制度的类型,理解公司资本制度在公司法中的主导作用;

    2.掌握我国关于股东出资、增资与减资的法律规定;

    3.掌握股份与股票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改革精神、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公司资本制度知识,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立法经验,也要结合当今经济发展,对新问题作出必要应对,适时予以完善。

    6.公司债

    课程目标136

    1.公司债的概念与种类

    2.公司债的发行

    3.公司债的转让

    4.公司债债权人的保护

    1.了解公司债的种类;

    2.掌握我国关于公司债发行与转让的法律规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公司债制度,使员工了解我国公司债发行与转让状况,懂得在处理相关事务时应依法办事,充分保护相关当事人的权益。

    7.股东与股权

    课程目标1345

    1.股东

    2.股权

    1.掌握我国有关股东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定;

    2.掌握我国关于股权的法律规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权利边界、国际视野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使员工了解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注意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充分保护广大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

    8.公司的组织机构

    课程目标1234

    1.公司组织机构概述

    2.股东会

    3.董事会

    4.监事会

    5.经理

    6.股东诉讼

    1.了解公司组织机构的构成;

    2.掌握我国关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法律规定;

    3.掌握股东诉讼的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权利制衡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激发员工的法治意识,以及对权利制衡重要性的认知;通过探讨公司组织机构构成,激发员工的国际视野。

    9.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课程目标1456

    1.公司的财务制度

    2.公司的会计制度

    3.公司利润的分配

    1.了解公司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

    2.掌握我国关于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关注中国现实问题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使员工了解我国公司财务会计法律制度,结合我国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引导员工依法办事,探索改革,避免或减少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方面违法事件发生。

    10.公司的合并与分立

    课程目标1235

    1.公司的合并

    2.公司的分立

    3.公司组织的变更

    1.了解公司合并、分立的类型;

    2.掌握有关公司合并、分立及组织变更的法律规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注重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使员工了解我国公司合并与分立相关知识,剖析我国公司合并与分立过程中常见问题并展开分析,引导员工依法办事,避免或减少该领域违法事件发生。

    11.公司的解散与清算

    课程目标1356

    1.公司的解散

    2.公司的清算

    1.了解公司解散与清算的基本知识;

    2.掌握我国有关公司解散与清算的具体规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治精神、关注中国现实问题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使员工了解我国公司解散与清算相关知识,剖析我国公司解散与清算过程中常见问题并展开讨论,充分保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12.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课程目标1234

    1.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

    2.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程序

    3.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义务

    1.了解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涵义、性质及地位;

    2.掌握有关外国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及其义务的相关规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本单元知识学习,使员工理解应对外国公司分支机构予以同等保护,并敦促其积极履行其应尽义务,从而加深对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运用。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相关案例研讨参与度及课后书面作业写作质量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公司与公司法概述

    课程目标1.2.3.6

    课堂讨论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20%),具体方案为:按时上课,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可得满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无故迟到或早退一次扣5分,直至20分扣完为止。

    2.课堂表现(20%),具体方案为:课堂踊跃发言,思路清晰,简洁流畅,可得满分。课堂讨论不积极参与、课堂上睡觉或玩手机被发现,每次酌情扣510分。

    3.课后作业(60%),布置三次作业,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创新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

    2.公司种类

    课程目标1.2.3

    案例研讨

    3.公司的设立

    课程目标1.2.4.5

    课堂讨论与作业

    4.公司的人格与能力

    课程目标1.2.4

    案例研讨

    5.公司的资本制度

    课程目标1.3.4.5

    课堂讨论与作业

    6.公司债

    课程目标1.3.6

    课堂讨论

    7.股东与股权

    课程目标1.3.4.5

    案例研讨

    8.公司的组织机构

    课程目标1.2.3.4

    课堂讨论与作业

    9.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课程目标1.4.5.6

    案例研讨

    10.公司的合并与分立

    课程目标1.2.3.5

    课堂讨论

    11.公司的解散与清算

    课程目标1.3.5.6

    案例研讨

    12.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课程目标1.2.3.4

    案例研讨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范健,王建文.公司法(第五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2.主要参考书

    1.施天涛.公司法论(第四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8.

    2.刘俊海.现代公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3.朱锦清.公司法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4.葛伟军.案例公司法(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20.

     

                  制订人:朱少山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26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商务谈判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社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郑少芳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商务谈判》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力求融会东西方不同的谈判理论与风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与模拟实践,帮助员工系统地深入理解和把握商务谈判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学习和掌握商务谈判的有关经验、策略与技巧,从而为员工今后从事社会实践,奠定基础和提供指南。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商务谈判的一般规律,树立商务谈判的双赢、合作、博弈意识。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熟悉商务谈判流程,掌握商务谈判各阶段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形成勇于接受挑战、敬业务实的优秀品质,提高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能对谈判者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树立积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合理有序的竞争态度,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生活冲突和人际冲突。

    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初步掌握并运用商务谈判的一般技巧方法,熟悉不同国家的谈判风格,提高商务谈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熟练地进行商务谈判模拟训练,提高沟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自然地运用各种社交和商务谈判中礼仪,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L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L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M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L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商务谈判

    导论

    课程目标1

    谈判的概念、特征及构成

    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

    当代商务谈判的主要理论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谈判的概念、特征及构成、商务谈判的概念与特征。

    2.员工经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商务谈判的主要理论、学会应用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

    3.通过学习,员工能够认识商务谈判的一般规律,树立商务谈判的双赢、合作、博弈意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合作共赢、社会责任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商务谈判的特征和基本原则的介绍,使员工理解商务谈判的规律,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通过讲解商务谈判的主要理论,结合中国商务谈判实务案例,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融于谈判过程,提高员工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商务谈判的分类

    课程目标1

    商谈谈判的种类

    商务谈判的内容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了解商谈谈判的种类。

    2.员工经过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主场与客场谈判的优缺点,理解商务谈判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商务谈判前的准备

    课程目标12

    信息准备

    人员准备

    确定谈判目标

    选择商务谈判的时间和地点

    拟定谈判计划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商务谈判的各项准备工作。

    2.员工经过案例讨论教学环节的训练,理解商务谈判准备对谈判进程和谈判结果的重要影响。

    3.通过学习,员工能够理解商务谈判各项准备工作的原则、范围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合作创新、法律意识、职业素养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商务谈判前的信息准备、人员准备和谈判计划的制定,结合商务谈判实际案例,使员工理解团队合作对商务谈判成功的重要性,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严守法律底线,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商务谈判过程

    课程目标12

    开局阶段

    报价阶段

    磋商阶段

    交易达成阶段

    谈判总结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商务谈判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2.员工经过案例分析教学环节的学习,理解商务谈判的全过程以及每一个阶段的任务。

    3.通过学习,员工能能够理解商务谈判各阶段的原则、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2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法制思维、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商务谈判过程,使员工理解商务谈判并非处处以利益为最大化,引导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底线思维,遵纪守法,严守商业机密,具有法制思维和法治观念,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操守,具备求真务实、严谨勤奋、积极奋斗的工作态度。

    谈判心理活动分析

    课程目标13

    商务谈判心理概述

    谈判中的心理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商务谈判心理的特点、理解研究和掌握商务谈判心理的意义。

    2.员工经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的学习,能够对谈判者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果决、坚韧、合作、竞争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商务谈判的心理过程和谈判者的心态,结合中国商务谈判实务,培养员工形成果决、坚韧的优秀品格,引导员工树立积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合理有序的竞争态度,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生活冲突和人际冲突。

    商务谈判的语言艺术

    课程目标145

    商务谈判语言特征

    叙述技巧

    提问技巧

    答复技巧

    说服技巧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商务谈判语言特征、理解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员工经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的学习,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语言技巧进行谈话、谈判,提高商务谈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合作、共享、创新意识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商务谈判语言特征、各环节的语言表达技巧,帮助员工建立合作共赢的谈判思维模式,塑造善与他人合作分享的优秀品格;通过小组情景模拟,使员工明白谈判的真谛需要亲身实践,决定谈判结果的语言表达艺术要在实践中感悟、总结提炼,才能获得,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突破谈判僵局

    课程目标145

    商务谈判中僵局的种类

    僵局的成因

    突破僵局的策略与技巧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商务谈判中僵局的种类。

    2.员工通过课堂学习,能够理解商务谈判中僵局的成因。

    3.员工经过案例教学环节的学习,能够重点掌握突破僵局的策略与技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商务谈判僵局的成因与突破僵局的策略,结合典型案例讨论,使员工理解商务谈判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沟通交流要传递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使员工明白在谈判过程中敢于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努力做到善解人意、善于表达、善与合作,才能使谈判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员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提高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谈判风格

    课程目标146

    美国人的谈判风格

    德国人的谈判风格

    法国人的谈判风格

    英国人的谈判风格

    俄罗斯人的谈判风格

    日本人的谈判风格

    非洲人的谈判风格

    中国人的谈判风格

    1.员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各种不同国别的谈判风格的重要意义

    2.员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等环节的学习,理解世界不同国家人不同的谈判风格。

    3.通过学习,员工能够具备迅速了解不同谈判对象的谈话风格并进行谈判的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国际不同国家商务谈判风格的介绍,使员工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国际视野,遵守国际化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成为能够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专业人才;通过讲解中国人的谈判风格,从经济、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中国人与欧美人、日本人谈判风格的差异,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先进性。

    商务谈判策略与技巧

    课程目标145

    谈判各阶段的策略

    技巧要诀

    常见的谈判策略和技巧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谈判各阶段的策略和技巧。

    2.员工经过商务谈判的模拟训练,能够在谈判过程中,灵活运用常见的谈判策略和技巧,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商务谈判模拟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积极进取、大局意识、求真务实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不同谈判阶段的商务谈判技巧,培养员工勇于接受挑战、敬业务实、敢于争取机会的正向品质,提高员工的系统思维能力,尤其是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能力。

    谈判中的礼仪和禁忌

    课程目标156

    基本社交礼仪

    商务谈判中的礼仪

    不同谈判对手的禁忌

    1.员工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社交礼仪、商务谈判中的礼仪。

    2.员工经过个案分析等环节的学习,能够理解不同谈判对手的禁忌,并能熟练自然地运用各种社交和商务谈判中礼仪。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

    4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诚信、谦和、文化自信等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基本的社交礼仪和商务谈判礼仪,使员工在掌握礼仪知识的过程中,明白个人礼仪和言谈举止影响着个人形象、社会形象和国家形象,从而有意识地提高个人的礼仪素质,取缔不文明行为,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不同谈判对手的禁忌,使员工树立诚信、友善的价值观;通过情景模拟,使员工形成诚信、谦和、自律、适度的礼仪修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将礼仪知识运用于生活、工作,提高员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能力。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商务谈判

    导论

    课程目标

    1

    出勤、课堂参与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参与、课程作业和商务谈判模拟。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出勤与(1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连续缺勤达3次,取消本门课程成绩。

    2.课堂参与(20%)。每次课程会有教学互动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题目,由同学们自由思考后,积极参与发言。根据员工学习态度、发言次数、对问题的思考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分。

    3.课程作业(40%)。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案例或者开放式题目作为课程作业,由每位员工在课下完成纸质版作业作为课程考评依据。未经思考,作业抄袭者,重新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否则此项成绩为零。

    4.商务谈判模拟(30%)。本课程将结合具体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题目,由员工自由分组(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收集资料并充分讨论,形成完整的谈判模拟方案后,每组选择代表在课堂上模拟谈判。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作业中应阐述小组分工),教师对每个小组汇报给予点评。

    商务谈判的分类

    课程目标

    1

    出勤、课堂参与

    商务谈判前的准备

    课程目标12

    出勤、课堂参与

    商务谈判过程

    课程目标

    12

    出勤、课堂参与、

    谈判心理活动分析

    课程目标

    13

    出勤、课堂参与、课程作业

    商务谈判的语言艺术

    课程目标

    145

    出勤、课堂参与

    突破谈判僵局

    课程目标

    145

    出勤、课堂参与

    不同的谈判风格

    课程目标

    146

    出勤、课堂参与

    商务谈判策略与技巧

    课程目标

    145

    出勤、课堂参与、商务谈判模拟训练

    谈判中的礼仪和禁忌

    课程目标

    156

    出勤、课堂参与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冯光明,冯靖雯,余峰. 商务谈判理论、实务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主要参考书

    1.罗伊列维奇等著.王健等译.商务谈判(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左显兰.商务谈判与礼仪(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制订人:郑少芳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人力资源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21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人力资源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专业选修

    学分CREDIT

    2

    周数(WEEKS

    8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李小聪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是探讨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前沿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以国内外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运用管理理论对每个案例进行专门解析、评价和研讨。该课程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前沿文献研究(大数据的影响与应用、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和作用、情绪劳动的影响与应用、成长型企业瓶颈突破、家族企业的现代化转型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员工能够熟悉学术研究方法,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跟踪学术前沿,梳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研读所选专题相关文献,对大数据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社会责任问题、服务业员工情绪劳动等前沿问题有深入的剖析;掌握管理前沿相关知识、理论,并自觉将其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通过课堂讲授、文献研读,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学术研究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和把握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热点问题、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能够明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熟悉学术研究方法,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能独立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掌握对大数据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社会责任问题、服务业员工情绪劳动、家族企业转型等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相关知识和理论,并自觉将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

    4.通过课堂讲授、文献研读,激发员工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职业品格,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学术研究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L

    H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如何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课程目标124

    确定论文选题、确定论文题目、研究假设、论文写作格式(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研究方法等

    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掌握学术论文的结构、选题、标题、写作格式、研究方法等内容,独立完成一篇学术性研究论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10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论文选题要求,选题要具有实践研究意义,解决中国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激发员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通过介绍论文写作方法及规范,一方面培养员工科学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培养员工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大数据的影响与应用

    课程目标134

    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大数据全面革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技术、面对大数据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窘境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掌握大数据全面革新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技术;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了解面对大数据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窘境,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精神、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终身学习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大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引导员工思考新技术新知识对管理的影响,鼓励员工终身学习;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勇于思考、创新,利用新技术破解人力资源管理难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与应用

    课程目标134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维度、企业社会责任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深刻影响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维度;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责任感、职业品格和道德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激发员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维度,让员工明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等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

    情绪劳动的影响与应用

    课程目标134

    情绪劳动的内涵、情绪劳动的效应、权变视角下的情绪劳动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情绪劳动现状、情绪劳动影响,理解情绪劳动内涵,掌握情绪劳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分析性企业员工情绪劳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6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岗敬业、责任感使命感、职业品格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梳理情绪劳动的研究现状,引发员工体会情绪劳动中体现的爱岗敬业、职业责任感、服务意识等优秀品质;引导员工思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情绪劳动中的表现。

    成长型企业平静突破

    课程目标134

    相关概念、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成长的主要模式、突破企业主理念瓶颈、突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瓶颈、突破人才引进和使用瓶颈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成长型企业内涵、理解企业成长理论、掌握企业成长模式;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发现成长型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瓶颈,采用科学合理对策突破成长瓶颈。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企业成长的主要模式,引导员工思考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成长模式和路径,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员工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员工打破陈规,勇于创新,深入探究企业成长瓶颈的突破对策。

    家族企业的现代化转型与代际传承

    课程目标134

    家族企业界定及其模型、家族企业发展生命周期、家族式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差异、家族式管理企业终究必须现代化转型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了解家族式管理的弊端,理解家族企业内涵、家族企业模型、发展生命周期,掌握家族式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差异;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转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案例设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理论4课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传统文化、改革创新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家族企业的内涵,引发员工对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帮助员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家族式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差异介绍,引导员工思考如何突破家族管理桎梏,改革管理模式,实现家族企业现代化管理。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如何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课程目标124

    出勤及课堂表现、课程论文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和课程论文。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5%),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态度端正、课堂表现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加5分;2.实践项目(35%),完成1-2次实践项目,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实践项目总分为100分。3.课程论文(50%),总分为100分,根据研读文献情况,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根据学术论文研究规范,对论文进行评定。

    大数据的影响与应用

    课程目标1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可选)

    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与应用

    课程目标1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可选)

    情绪劳动的影响与应用

    课程目标134

    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汇报

    成长型企业平静突破

    课程目标1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可选)

    家族企业的现代化转型与代际传承

    课程目标134

    出勤及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可选)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颜爱民主编.人力资源管理前沿与热点问题:基于中国本土的案例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2.主要参考书

    1.吴冬梅、刘椰辰.人力资源管理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2.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

    2.苏钧、曹希波.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热点问题实战解答.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3.刘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前沿.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制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505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F008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专业考察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实践课

    学分CREDIT

    0.5

    周数(WEEKS

    1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本课程是员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考察对象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社会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是使员工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内容包括:(1)观看升国旗仪式及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等,使员工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2)参观北京社区、著名企业和商业街,帮助员工加深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感性认识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解,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魅力;(3)登八达岭长城,参观故宫、颐和园及国家博物馆,使员工感受祖国悠久历史和文化;(4)参观中华世纪坛、天坛等,加深员工对文明演进中标志性建筑的感受;(5)参观鸟巢、水立方,感受中西文化交融的文明成果;(6)参观清华或北大,使员工体会一流大学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内涵,激励员工全面确立生涯目标。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开阔员工视野,以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员工对特定历史或现实问题产生兴趣,为今后学习和研究行为确定初步方向。

    2.增加员工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并将其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增强对中国社会、中国历史和中国文明的直观了解,激发员工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使员工在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中感受中国社会的变迁,坚定员工的政治信念,增强员工对历史与社会的感性认识,增强员工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意识。

    4.使员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培养员工互助友爱的精神,增强员工组织纪律观念,促成员工形成良好社会观念,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L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L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对应课程目标

    训练内容

    预期训练成效

    实现环节

    周数

    课程目标1234

    观看升国旗,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观瞻人民英雄纪念碑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革命斗争、努力改造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历程,进而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现场考察、分组讨论

    1

    课程目标1234

    登八达岭长城,参观故宫博物馆、颐和园、圆明园、天坛以及国家博物馆

    加深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了解,增进员工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明的感受,进一步增强员工的民族自豪感。

    现场考察、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14

    参观北京社区治理改革典型样本,参观北京著名大型国企,参观王府井商业街

    深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深化对国企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魅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现场考察、分组讨论、座谈会

    课程目标134

    外观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外交部、中央军委大楼等党和国家机关,参观军事博物馆

    增强员工对党和国家机关的感性认识。

    现场考察、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34

    参观奥体中心鸟巢、水立方

    使员工感受改革开放及东西文化交融的现代文明成果。

    现场考察、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14

    参观北京最高学府——清华或北大

    通过文化引导激励员工更全面地确立自己的生涯目标。

    现场考察、分组讨论

    备注

    1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新发展理念;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劳动精神;法治精神;职业精神与职业规范等。

    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一周的专业考察,引导员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习贯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劳动精神、法治精神等,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本专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

    3)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员工查阅资料、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4)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专业考察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员工专业考察过程中的表现、撰写的心得体会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训练内容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观看升国旗,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观瞻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程目标1234

    专业考察表现和专业考察报告

    专业考察综合成绩涉及2个部分,分别为专业考察表现和专业考察报告。专业考察活动的综合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员工专业考察表现(50%)和专业考察报告(50%)给定。员工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集中专业考察活动的,成绩由班主任根据员工分散专业考察报告给定。专业考察活动成绩不合格者需要重修。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专业考察表现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参加专业社会考察的意愿;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结合专业方向对考察对象进行深入考察和思考;严格专业实践的相关纪律,服从带队教师的安排与指导,未经带队教师同意,决不擅自行动;自觉遵守员工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不污损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维护学校和学院的声誉及利益;注意自身形象,与同学互让互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先人后己。2.专业考察报告的要求。员工应充分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考察报告要有独立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2000字;考察报告应该有观点,有分析,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考察报告的资料必须真实,内容应简明扼要,且必须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能反映出考察单位的情况及本人考察的情况、体会和感受。3.专业考察综合成绩评定。专业考察的综合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员工在专业考察过程中出现违纪违法事件的,其专业考察综合成绩实行一票否决。

    登八达岭长城,参观故宫博物馆、颐和园、圆明园、天坛以及国家博物馆

    课程目标1234

    专业考察表现和专业考察报告

    参观北京社区治理改革典型样本,参观北京著名大型国企,参观王府井商业街

    课程目标14

    专业考察表现和专业考察报告

    外观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外交部、中央军委大楼等党和国家机关,参观军事博物馆

    课程目标134

    专业考察表现和专业考察报告

    参观奥体中心鸟巢、水立方

    课程目标34

    专业考察表现和专业考察报告

    参观北京最高学府——清华或北大

    课程目标14

    专业考察表现和专业考察报告

     

    五、训练材料

     

                     制订人:张玉磊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专业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F089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专业见习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实践课

    学分CREDIT

    0.5

    周数(WEEKS

    1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和熟悉见习单位总体情况、见习单位办公室工作情况以及见习单位的职能部门工作情况。通过专业见习活动,初步培养员工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的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基本技能,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牢基础;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回顾,全面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作用、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及工作特点,初步培养员工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的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基本技能。

    2.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牢基础,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对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回顾,全面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H

    H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

    H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L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M

    M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对应课程目标

    训练内容

    预期训练成效

    实现环节

    周数

    课程目标123

    见习单位总体情况

    1.了解见习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及职能分工。

    2.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在校所学专业理论。

    3.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考察和分析机关工作。

    4.提升综合素质,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指导教师介绍、现场观摩

    1

    课程目标123

    见习单位办公室工作

    1.了解见习单位办公室接待等日常事务,常用公文的写作与处理,会议组织流程,办公设备使用,办公室档案立卷归档等工作。

    2.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在校所学专业理论。

    3.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考察和分析机关工作。

    4.提升综合素质,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指导教师介绍、现场观摩、实务操作

    课程目标123

    见习单位的职能部门工作

    1.了解见习单位职能部门决策程序和所在科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所涉及的政策法规,具体处理实习单位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

    2.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在校所学专业理论。

    3.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考察和分析机关工作。

    4.提升综合素质,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指导教师介绍、现场观摩、实务操作

    备注

    1课程思政元素: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劳动精神、协作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等。

    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一周的专业见习,引导员工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本专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劳动精神、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等。

    3)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岗位见习、见习单位与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撰写见习报告,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4)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专业见习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员工专业见习过程中的表现、撰写的见习报告、见习单位评价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集中实践环节课程填写)

    训练内容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见习单位总体情况

    课程目标123

    见习表现、见习笔记和见习报告

    专业见习成绩涉及3个方面,分别为见习表现、见习笔记和见习报告。见习指导教师按见习方案的要求,根据员工见习中的表现、态度及完成见习笔记和见习报告的情况,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评定每个员工的见习成绩,并写出简短的评语。有严重违纪情况者实行一票否决制。1.专业见习表现的要求。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见习单位的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学校和学院的见习纪律。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以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见习活动。见习目的明确,见习态度端正,虚心向见习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在不违反相关规定和不干扰见习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参加单位各项活动。见习期间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见习情况。2.专业见习笔记的要求。见习笔记是积累见习收获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见习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员工应根据见习任务的要求记录相关的见习内容、心得体会、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想法等,认真做好见习报告的资料积累。3.专业见习报告的要求。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见习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见习报告要有独立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2000字;见习报告应有观点,有分析,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见习报告的资料必须真实,内容应简明扼要,能客观反映见习单位的情况及本人见习的情况、体会和感受。

    见习单位办公室工作

    课程目标123

    见习表现、见习笔记和见习报告

    见习单位的职能部门工作

    课程目标123

    见习表现、见习笔记和见习报告

     

    五、训练材料

                      制订人:张玉磊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1003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专业实习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实践课

    学分CREDIT

    6

    周数(WEEKS

    12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在了解实习单位总体情况、实习单位办公室工作情况以及实习单位的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实习单位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通过专业实习活动,培养员工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的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基本技能;对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回顾,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全面巩固和提高专业素质;进一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持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通过实习全面收集实践素材,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熟悉实际工作部门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及工作特点,培养员工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基本技能。

    2.对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回顾,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全面巩固和提高专业素质。

    3.进一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持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4.更广泛接触社会实际,了解社会需求,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5.通过实习全面收集实践素材,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L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L

    L

    L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M

    L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M

    L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M

    H

    H

    H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H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对应课程目标

    训练内容

    预期训练成效

    实现环节

    周数

    课程目标12345

    实习单位总体情况

    1.熟悉实习单位的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及职能分工。

    2.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在校所学专业理论。

    3.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考察和分析机关工作,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指导教师介绍情况、现场观摩

    12

    课程目标12345

    实习单位办公室工作

    1.熟悉实习单位办公室接待等日常事务,常用公文的写作与处理,会议组织流程,办公设备使用,办公室档案立卷归档等工作。

    2.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在校所学专业理论,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3.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考察和分析机关工作,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更广泛接触社会和理解社会需要,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5.收集较为全面的实践素材,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指导教师介绍情况、现场观摩、实务操作

    课程目标12345

    实习单位的职能部门工作

    1.熟悉实习单位职能部门决策程序和所在科室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了解所在科室工作所涉及的政策法规,具体处理实习单位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

    2.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在校所学专业理论,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3.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考察和分析机关工作,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更广泛接触社会和理解社会需要,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5.收集较为全面的实践素材,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指导教师介绍情况、现场观摩、实务操作

    备注

    1课程思政元素: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劳动精神、协作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等。

    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12周的专业实习,引导员工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本专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劳动精神、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等。

    3)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岗位实习、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撰写实习报告,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4)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专业实习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员工专业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撰写的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价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训练内容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实习单位总体情况

    课程目标12345

    实习表现、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

    专业实习成绩涉及3个方面,分别为实习表现、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带队教师按实习方案的要求,根据员工实习中的表现、态度及完成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的情况,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评定每个员工的专业实习成绩,并写出简短的评语。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具体要求:(1)专业实习表现的要求。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学校和学院的实习纪律。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以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专业实习活动。实习目的明确,实习态度端正,虚心向实习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在不违反相关规定和不干扰实习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参加实习单位各项活动。实习期间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2)专业实习周记的要求。实习周记是积累实习收获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专业实习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员工应根据实习周记的要求记录阶段性的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想法等,认真做好实习小结的资料积累。(3)专业实习小结的要求。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实习小结要有独立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3000字;实习小结应有观点,有分析,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实习小结的资料必须真实,内容应简明扼要,能反映出实习单位的客观情况及本人实习的情况、体会和感受。2.成绩评定:专业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次。(1)优秀:能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撰写高质量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态度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2)良好:熟悉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较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撰写较高质量的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态度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3)中等:了解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态度基本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4)合格:了解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基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能够完成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内容基本正确;基本完成实习的主要任务;实习态度基本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5)不合格:不了解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结构混乱、内容空洞、错误明显;无法完成实习的主要任务;实习态度不端正,实习中有违纪行为。3.有下列情况中的任何一项者,专业实习成绩为不合格:(1)不服从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安排或擅自变更实习单位和实习时间者;(2)分散实习开始后3天内未向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告之实习单位者;(3)旷工时间累计达7天者或请假时间累计达30天者;(4)严重违反文明规范,有损大员工形象者;(5)弄虚作假,欺骗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及实习带队教师者;(6)不按时提交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者;(7)实习单位及指导教师的评价为不合格者;(8)学院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其它属于成绩不合格的情形。

    实习单位办公室工作

    课程目标12345

    实习表现、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

    实习单位的职能部门工作

    课程目标12345

    实习表现、实习周记和实习小结

     

    五、训练材料

     

     

                   制订人:张玉磊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学年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227B0010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学年论文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实践课

    学分CREDIT

    1

    周数(WEEKS

    6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员工进行初步的论文辨析思维能力训练、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训练、写作及表述能力训练、以及学术道德训练。通过学年论文的训练,培养员工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同时使员工熟悉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要点,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较熟练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形成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3.了解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要点,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4.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风。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M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L

    M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L

    M

    L

    L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M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M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M

    L

    L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H

    H

    L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H

    H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H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H

    H

    L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对应课程目标

    训练内容

    预期训练成效

    实现环节

    周数

    课程目标123

    论文辨析思维能力训练

    1.善于发现问题及相关假设、感悟问题的实质和重要性, 将问题的意义清晰地总结和表达出来, 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2.加深理解并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义,自主学习并应用相应的研究方法,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员工相互研讨

    6

    课程思政元素: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在论文辨析思维能力训练中,使员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课程目标123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训练

    1.以问题为导向地学习并运用专业相关理论与方法、相关资源与工具的能力,从而研究和解决现实及理论问题。

    2.加深理解并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义,自主学习并应用相应的研究方法,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员工相互研讨

    课程目标123

    写作及表述能力训练

    1.将研究成果简洁、准确、规范地表述出来。

    2.加深理解并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义,自主学习并应用相应的研究方法,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员工相互研讨

    课程目标4

    学术道德训练

    1.理解学术道德和优良学风的重要性。

    2.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员工相互研讨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术道德训练,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讲授、员工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师生交流探讨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学年论文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员工写作态度、交流情况、论文质量、答辩情况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训练内容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论文辨析思维能力训练

    课程目标123

    学年论文质量

    学年论文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级评定。其评价标准为:1.优秀:论文选题新颖、适度,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研究方案合理、研究方法得当;论文内容完整,论证严密且有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2.良好:论文选题有一定新意,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较为严密且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3.中等:论文选题适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比较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较规范。4.合格:论文选题较适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较为合理;论文内容基本完整,论证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论述有条理;论文格式基本规范。5.不合格: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论文内容不够完整,论证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晰,错误较多;论文格式不规范。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训练

    课程目标123

    学年论文质量

    写作及表述能力训练

    课程目标123

    学年论文质量

    学术道德训练

    课程目标4

    学年论文质量

     

    五、训练材料

     

     

                      制订人:张玉磊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毕业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227B0020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毕业论文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实践课

    学分CREDIT

    6

    周数(WEEKS

    12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主要内容是在学年论文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员工的论文辨析思维能力训练、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训练、写作及表述能力训练、以及学术道德训练。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使员工能够较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开展初步的科学研究,掌握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要点和基本规范,提高论文写作的水平,同时提高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风。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巩固并提高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熟练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要点和基本规范,提高论文写作的水平。

    5.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风。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M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M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M

    L

    L

    L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M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M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M

    L

    L

    L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H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H

    H

    L

    L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H

    H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H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H

    H

    L

    H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对应课程目标

    训练内容

    预期训练成效

    实现环节

    周数

    课程目标1235

    论文辨析思维能力训练

    1.善于发现问题及相关假设、感悟问题的实质和重要性, 将问题的意义清晰地总结和表达出来, 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2.加深理解并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义,自主学习并应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

    3.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员工相互研讨

    12

    课程思政元素: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在论文辨析思维能力训练中,使员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课程目标12345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训练

    1.以问题为导向地学习并运用专业相关理论与方法、相关资源与工具的能力,从而研究和解决现实及理论问题。

    2.加深理解并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义,自主学习并应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

    3.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员工相互研讨

    课程目标1345

    写作及表述能力训练

    1.将研究成果简洁、准确、规范地表述出来。

    2.加深理解并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义,自主学习并应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

    3.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员工相互研讨

    课程目标5

    学术道德训练

    1.理解学术道德和优良学风的重要性。

    2.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

    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员工相互研讨

    课程思政元素:诚信。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术道德训练,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讲授、员工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师生交流探讨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毕业论文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员工写作态度、交流情况、论文质量、答辩情况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训练内容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论文辨析思维能力训练

    课程目标1235

    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级评定。其评价标准为:1.优秀: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选题新颖、适度,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研究方案合理、研究方法得当;论文内容完整,论证严密且有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答辩时概念清楚,表达扼要简明、重点突出,回答问题正确,具有知识深度与广度,且有个人独到见解。2.良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选题有一定新意,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较为严密且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答辩时概念清楚,表达扼要简明、重点突出,回答问题正确。3.中等: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选题适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比较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较规范;答辩时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4.合格:能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选题较适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较为合理;论文内容基本完整,论证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论述有条理;论文格式基本规范;答辩时概念较为清楚,回答问题基本正确。5.不合格: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论文内容不够完整,论证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晰,错误较多;论文格式不规范;答辩时概念不清楚,原则性错误较多。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训练

    课程目标12345

    毕业论文质量

    写作及表述能力训练

    课程目标1345

    毕业论文质量

    学术道德训练

    课程目标5

    毕业论文质量

     

    五、训练材料

                                                       制订人:张玉磊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模拟面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1007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模拟面试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实践课

    学分CREDIT

    0.5

    学时CONTACT HOURS

    16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主要内容是对参加模拟面试的员工进行仪表举止、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和训练。通过模拟面试活动,使员工对面试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有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受面试氛围,体验竞争现实,积累面试技巧,提高面试水平,为就业面试奠定基础;充分展示自我,同时针对模拟面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求职成功率;探求个人定位,确定求职方向,合理规划生涯目标。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对面试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有大致的认识和了解。

    2.感受面试氛围,体验竞争现实,积累面试技巧,提高面试水平,为就业面试奠定基础。

    3.充分展示自我,同时针对模拟面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求职成功率。

    4.探求个人定位,确定求职方向,合理规划生涯目标。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L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M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M

    M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H

    H

    H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H

    H

    H

    H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对应课程目标

    训练内容

    预期训练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课程目标1234

    仪表举止

    穿着打扮得体;言行举止自然,无多余动作;符合一般礼节;情绪稳定。

    教师指导、参与面试、考官点评

    16

    课程目标1234

    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考官意思;口齿清晰;内容有条理并富有逻辑性,观点具有说服力;用词准确、恰当。

    教师指导、参与面试、考官点评

    课程目标1234

    专业知识能力

    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模拟录用职位的要求。

    教师指导、参与面试、考官点评

    课程目标1234

    综合分析能力

    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且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

    教师指导、参与面试、考官点评

    课程目标1234

    应急应变能力

    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准确,对突发问题的反应和处理机智、敏捷、恰当。

    教师指导、参与面试、考官点评

    课程目标1234

    人际协调能力

    具有人际合作的主动性和适应性,对组织中权属关系的明确意识,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灵活性与原则性。

    教师指导、参与面试、考官点评

    课程目标1234

    自我控制能力

    面临压力时能保持足够的克制、容忍和理智。

    教师指导、参与面试、考官点评

    课程目标1234

    开拓创新能力

    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具有一定变通性和独创性。

    教师指导、参与面试、考官点评

    备注

    1课程思政元素: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优先战略;高质量就业;职业道德;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自控能力;应变能力等。

    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模拟面试,让员工明确就业重要性,培养员工的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等,提高员工的自控能力、应变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增强员工就业竞争力。

    3)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面试前辅导、员工查阅资料、面试中点评、面试后员工总结,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4)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模拟面试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员工面试表现、员工心得体会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训练内容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仪表举止

    课程目标1234

    现场表现

    模拟面试活动采用百分制,模拟面试各测评要素满分计100分。模拟面试综合成绩(100%=仪表举止(10%+语言表达能力(10%+相关测评要素(80%)。对考生低于60分或高于90分的,考官需在面试评分表中的备注栏作出说明。凡模拟面试成绩为60分以上的员工为合格,取得相应学分;凡模拟面试成绩为60分以下者,须重新参加下一届员工模拟面试活动直至合格。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标准如下:1.仪表举止。观察要点为:穿着打扮得体;言行举止自然,无多余动作;符合一般礼节;情绪稳定。评分标准为:好(9—10分)、中(6—8分)、差(0—5分)。2.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要点为:理解考官意思;口齿清晰;内容有条理并富有逻辑性,观点具有说服力;用词准确、恰当。评分标准为:好(9—10分)、中(6—8分)、差(0—5分)。3.相关测评要素。相关测评要素观察要点在面试试题中具体体现,主要涉及专业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评分标准为:好(30—40分)、中(15—29分)、差(0—14分)。

    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1234

    现场表现

    专业知识能力

    课程目标1234

    现场表现

    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1234

    现场表现

    应急应变能力

    课程目标1234

    现场表现

    人际协调能力

    课程目标1234

    现场表现

    自我控制能力

    课程目标1234

    现场表现

    开拓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1234

    现场表现

     

    五、训练材料

                   制订人:张玉磊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Z059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办公自动化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技能训练课

    学分CREDIT

    0.5

    周数(WEEKS

    1

    学时CONTACT HOURS

    16

    先修课程PRE-COURSE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卢卫林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办公自动化》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由基本理论、基本功能及OBE理念引导下的实务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OFFICE软件使用技能训练及网络资源应用技能训练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与训练,使员工能够掌握WORD文档常规编辑功能、常见几种电子幻灯片的制作和放映方法、EXCEL的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功能,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员工更好地参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此外,依据学校关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员工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编辑排版技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训练,使员工能够掌握WORD文档常规编辑功能、常见几种电子幻灯片的制作和放映方法、EXCEL的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功能,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员工更好地参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

    2.依据学校关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员工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编辑排版技能。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第一讲

    WORD软件

    课程目标12

    WORD软件的正常功能使用训练

    使员工学会使用常规编辑功能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实践训练

    4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WORD软件的正常功能使用技能介绍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二讲

    POWERPOINT软件

    课程目标12

    POWERPOINT软件的正常功能使用训练

    使员工学会使用常规编辑功能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实践训练

    4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POWERPOINT软件的正常功能使用技能介绍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三讲

    EXCEL软件

    课程目标12

    EXCEL软件的正常功能使用训练

    使员工学会使用常规编辑功能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实践训练

    4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EXCEL软件的正常功能使用技能介绍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四讲

    因特网常规资源

    课程目标12

    因特网常规资源使用指导

    使员工学会网络资源搜索及下载方法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实践训练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因特网常规资源使用技能介绍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五讲

    我司图书馆电子资源

    课程目标12

    我司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指导

    使员工学会科研资料搜索及下载方法

    实验室讲解、训练、强化

    实践训练

    2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我司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技能介绍与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课题研讨情况、课余自习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第一讲

    WORD软件

    课程目标12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课程成绩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出勤40%、课堂表现60%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40%,具体方案为:无故旷课一次扣分10%,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2.课堂表现60%,具体方案为:依据上课座位情况、专注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分五个级别给分,分别是60%55%50%45%40%

    第二讲

    POWERPOINT软件

    课程目标12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三讲

    EXCEL软件

    课程目标12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四讲

    因特网常规资源

    课程目标12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第五讲

    我司图书馆电子资源

    课程目标12

    面试、课堂提问交流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2.主要参考书

     

                 制订人:卢卫林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Z060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演讲与口才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实践课

    学分CREDIT

    0.5

    周数(WEEKS

     

    学时CONTACT HOURS

    16学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演讲与口才》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技能训练项目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四个模块,具体内容涉及口才的含义、特征、要素;口才的心理素质训练、朗诵能力训练、倾听能力训练;演讲的基本技巧;演讲与口才的具体应用(推销口才、社交口才、求职口才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员工掌握演讲与口才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其在不同场合的口才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掌握口才的含义、特征、要素,了解口才的功能,对口才形成科学认识。

    2.掌握口才的心理素质训练、朗诵能力训练、倾听能力训练基础知识和相关技巧,具备一定的口才能力。

    3.了解演讲的定义,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及技巧,通过不断练习,具备一定的演讲稿写作或指定主题、即兴演讲能力。

    4.进一步巩固演讲与口才相关知识和技巧,并将其灵活应用于推销、社交、求职等不同场合。

    5.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口才,用演讲与口才技能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或化解人际冲突。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M

    M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H

    H

    H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M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M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H

    H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L

    L

    L

    L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L

    L

    L

    L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H

    H

    H

    H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L

    L

    L

    L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对应课程目标

    训练内容

    预期训练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课程目标1

    口才基础知识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等活动,能够了解口才的作用,掌握口才的本质和要素;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实训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训练口才的要诀与技巧。

    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课堂训练

    2

    课程思政元素:传统文化、价值观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援引案例,让员工明白口才在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在案例分析中,让同学认识到演讲与口才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元素体现和渗透。

    课程目标2

    口才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朗诵训练、倾听训练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等活动,能够了解心理素质、朗诵、倾听在表达及口才中的重要性;掌握心理素质、朗诵、倾听的训练技巧。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实训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提升演讲与口才中的心理素质、语感及倾听能力。

    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课堂训练

    2

    课程思政元素: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倾听的重要性,让员工明白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价值,让员工体会到为他人着想、奉献、厚德仁爱等优秀的品质对倾听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3

    演讲模型、演讲稿

    1.通过课堂讲授、员工自主学习等活动,能够了解演讲的定义及重要性;重点掌握演讲稿写作技巧及演讲技巧。

    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实训等学习活动的训练,培养演讲稿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独立完成演讲稿。

    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课堂训练

    4

    课程思政元素:传统文化、价值观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援引案例,让同学分析优秀的演讲稿中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元素,激发员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课程目标45

    演讲实训(社交、销售、求职面试等方面)

    能够在公开场合成功完成一次精彩演讲

    课堂训练

    8

    课程思政元素:传统文化、价值观、创新精神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演讲实训,一方面让员工感受优秀的演讲稿中渗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元素,另一方面在实训中,鼓励员工敢于创新,挖掘新视角、采用新方式为大家呈现一场演讲盛宴。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员工课堂表现情况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训练内容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口才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15

    出勤及课堂表现

    课程成绩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30%),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2.实践项目(70%),1篇演讲稿(30%)、1次课堂演讲比赛(40%)。

    口才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朗诵训练、倾听训练

    课程目标25

    出勤及课堂表现

    演讲模型、演讲稿

    课程目标35

    1篇演讲稿

    演讲实训(社交、销售、求职面试等方面)

    课程目标45

    演讲比赛

     

    五、训练材料

    1.包  镭 编著,《演讲与口才技能实训教程(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  阔 编著,《最实用的演讲与口才》,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戴尔·卡耐基 著,《演讲与口才》,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

    4.蒋红梅,张晶,罗纯 主编,《演讲与口才实用教程(第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5.张子泉 主编,《演讲与口才实用教程》(普通高校十二五实用规划教材——公共基础系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制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 05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R051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商务礼仪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技能训练

    学分CREDIT

    0.5

    周数(WEEKS

    1周(16课时)

    先修课程PRE-COURSE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贾文红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商务礼仪》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商务礼仪主要内容有:商务个人形象礼仪、商务交往礼仪、商务办公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商务涉外礼仪等内容,商务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员工成为具备专业知识、训练有素的职场工作者,通过训练,使员工正确掌握商务场合礼仪规范,保持良好的企业及个人形象,使员工走上职场,在商务交往中事事合乎规范,处处表现得体。使员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掌握商务礼仪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培养员工的形象意识,提高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2.掌握商务场合礼仪规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培养员工有教养、有风度、有魅力,保持良好的企业及个人形象,成为具备专业知识、训练有素的职场工作者;

    3.提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在商务交往中事事合乎规范,处处表现得体,在受欢迎和尊敬中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课程

    目标6

    课程

    目标7

    ……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M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M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M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2

     

    M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对应课程目标

    训练内容

    预期训练成效

    实现环节

    周数

    课程目标123

    1、商务礼仪概述

    掌握商务礼仪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课堂讲授、实务模拟训练

    19

    课程思政元素:礼仪意识、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商务礼仪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史,激发员工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商务礼仪的相关特征,激发员工的形象意识和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意识,提高员工的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123

    2、商务个人形象礼仪

    掌握仪容、仪表、仪态等规范要求

    课堂讲授、实务模拟训练

    19

    课程目标123

    3、商务交往礼仪

    掌握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及要求

    课堂讲授、实务模拟训练

    19

    课程思政元素:形象意识、交往意识、探索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团队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仪容、仪表、仪态等规范要求,培养员工的形象意识;通过介绍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及要求,培养员工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意识,掌握商务场合礼仪规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培养员工有教养、有风度、有魅力,保持良好的企业及个人形象,成为具备专业知识、训练有素的职场工作者;

    课程目标123

    4、商务办公礼仪

    掌握相关的办公礼仪规范及要求

    课堂讲授、实务模拟训练

    19

    课程目标123

    5、商务宴请礼仪

    掌握商务宴请中的礼仪规范及要求

    课堂讲授、实务模拟训练

    19

    课程目标123

    6、商务涉外礼仪

    掌握对外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及要求

    课堂讲授、实务模拟训练

    19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员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员工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网络课程平台参与以及课程论文等进行考察;终结性评价则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训练内容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商务礼仪概述

    课程目标

    123

    课堂参与、实务模拟训练综合考评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课堂专题训练。综合成绩(100%)=课堂出勤率(30%+课堂参与(30%+课堂专题训练(40%)。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课堂出勤率

    通过课程教学中的日常考勤来评判,满勤得分为100分,无故缺勤一次,扣20分;请假达三次,扣10分,每增加一次,再加扣10分。扣完为止。

    2.课堂参与

    通过员工在课程教学中参与的态度和能力来考察,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独立思考、训练。良好(80—89分):平时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积极思考、训练。中等(70—79分):态度端正,上课听讲较认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训练。合格(60—69分):态度较端正,上课听讲较认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训练。不合格(59分以下):上课态度不端正,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事情,不认真思考、训练。

    无故缺勤一次,在已获本项分数基础上扣20分;请假达三次,在已获本项分数基础上扣10分,每增加一次,再加扣10分。扣完为止。

    3.课堂专题训练

    通过实务模拟训练的质量来评价,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能够高质量完成训练项目。良好(80—89分):能够较好的完成训练项目。中等(70—79分):能够基本完成训练项目。合格(60—69分):能够按时完成训练项目。不合格(59分以下):不能按时完成训练项目。

    2、商务个人形象礼仪

    课程目标

    123

    课堂参与、实务模拟训练综合考评

    3、商务交往礼仪

    课程目标

    123

    课堂参与、实务模拟训练综合考评

    4、商务办公礼仪

    课程目标

    123

    课堂参与、实务模拟训练综合考评

    5、商务宴请礼仪

    课程目标

    123

    课堂参与、实务模拟训练综合考评

    6、商务涉外礼仪

    课程目标

    123

    课堂参与、实务模拟训练综合考评

    五、训练材料

    自拟

                     制订人:贾文红

    审核人:李小聪

                                                               2022 05

     


     

    《无领导小组讨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6BZ062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无领导小组讨论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实践课程

    学分CREDIT

    0.5

    周数(WEEKS

    1

    学时CONTACT HOURS

    16

    先修课程PRE-COURSE

    管理学原理、领导科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卢卫林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简介:

    《无领导小组讨论》为实践训练课程。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适用于那些经常跟打交道的岗位工作人员的选拔。它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的一种方式。本实践课程的施行方式是通过一定数目的员工组成一组(8—10),进行一小时左右时间的、与工作有关问题的讨论,讨论过程中不指定参训员工中谁是领导,也不指定参训员工所坐位置,让参训员工自行安排组织,评价者(老师)来观测参训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以及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是否符合拟任岗位的团体气氛,由此来综合评价参训员工之间的差别。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训练,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自信程度、进取心、责任心、灵活性、情绪控制等个性特点和行为风格;

    2.通过训练,提升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说服能力、情绪稳定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语速和手势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M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毕业

    要求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H

    H

    毕业

    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毕业

    要求5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H

    H

    毕业要求指标点5.2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5.3

     

     

    毕业

    要求6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M

    M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毕业

    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1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毕业要求指标点7.3

    L

    L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第一讲

    开放式讨论

    课程目标12

    您认为什么样的领导才是个好领导?

    使员工在思考问题时尽可能更加全面、有针对性、有清晰思路、有新的观点和见解

    情境模拟

    实践训练

    4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二讲

    两难式讨论

    课程目标12

    您认为能力和合作精神哪个更重要?

    使员工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说服力等有所提升

    情境模拟

    实践训练

    4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三讲

    排序选择讨论

    课程目标12

    若母亲、妻子、儿子三人同时落水,该先救谁?

    提升员工在分析问题时尽可能抓住实质、抓住本质的能力

    情境模拟

    实践训练

    4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四讲

    资源争夺讨论

    课程目标12

    公司只有500万奖金,不同部门应如何分配?

    提升员工的主动性、合作能力以及在某一实际操作任务中所充当的角色意识

    情境模拟

    实践训练

    4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员工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备注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点评、员工训练、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员工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课题研讨情况、课余自习情况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第一讲

    开放式讨论

    课程目标12

    课堂观察

    课程成绩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出勤40%、课堂表现60%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40%,具体方案为:无故旷课一次扣分10%,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2.课堂表现60%,具体方案为:依据上课座位情况、专注情况、参与讨论情况、具体表现情况分五个级别给分,分别是60%55%50%45%40%

    第二讲

    两难式讨论

    课程目标12

    课堂观察

    第三讲

    排序选择讨论

    课程目标12

    课堂观察

    第四讲

    资源争夺讨论

    课程目标12

    课堂观察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2.主要参考书

     

                  制订人:卢卫林

    审核人:李小聪

                                             202205